APP下载

90%创业者难过C轮关

2015-09-10

商界评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特例B轮A轮

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创业者都会觉得自己应该成为那些特例,只有投资人心里清楚特例通常意味着不超过千分之一的可能。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天使轮投资的公司达到812家,拿到A轮的达到846家,拿到B轮的也有225家。这些还是报出来的。过去一年里实际拿到天使轮、A轮和B轮的公司很可能要远远高于上面这些数字。

但问题也来了。天使拿完,A轮拿完,B轮拿完,接下来C轮怎么办?

由于不同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速度、融资节奏不尽相同,因此有些人的C轮从规模上可能相当于另一些人的B轮或者D轮。

根据IT桔子的统计, 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800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200多家。由于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里融资轮次间隔正在急剧缩短,很多创业公司A轮和C轮之间相隔只有一年,因此这一千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再加上2014年之前融完B轮的那些公司,需要在2015年拿到C轮的公司只会比一千多不会比一千少。假设2015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创业者可能需要直面“C轮死”的可能。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估值一旦超出一亿美元,其实已经超出了大多数VC的舒适射程。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值真正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并不是很多,一亿美元以上的估值会让很多VC感觉到投资升值的天花板在快速逼近。而在很多新兴领域,这个阶段的融资企业大多尚未形成可证明的商业模式或者足够清晰的领先格局,因此也很难真正进入多数PE的舒适射程。

能在这个多少有些尴尬的阶段快速出手的财务投资人并不多。最常被提及和想到的无外乎几家对冲基金和特殊类别机构、几家有中期互联网项目投资能力的PE基金,外加个别有中期投资能力的VC。其中,创业者最想要的投资人往往是相对而言对估值不那么敏感、愿意重注赌赢家的第一类投资人。

但这类投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钱多人少,基本上是一个人盯着“整只鸡”,千里走单骑。虽然这些人都是超级能人,也很会利用外部机构来帮助他们提升带宽,但他们一天也只有24小时。因此,虽然他们可能会同时看很多项目,但真正进入操作阶段的项目在任何两三个月的周期里通常不会超过两个。即便是华平、中信产业这样的PE机构,真正能看中互联网项目的人也不多,再考虑内部资金投向要求、人员流动、基金周期等因素,一年下来平均在互联网领域也就一两单,顶多三五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变化正在影响着今天C轮门槛前的创业者。

PayPal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彼得·蒂尔在他著名的《从0到1》这本书里提出,早期投资人选择项目的标准应该是“一个项目可以赚回整个基金”。前不久全球最大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作者丹尼·克莱顿发表的一篇文章与此暗合。他认为整个VC行业投资回报的来源正在向少数公司集中,因此唯一正确的投资策略就是不计代价地投入那些有机会让投资人获得超级回报的公司,并且忽略那些只能让投资人赚到中等回报的公司。

基于这个逻辑,VC们为了能够投入这些少数的赢家,会愿意透支12个月,甚至24~36个月的价格,所以市场上会接二连三地出现令人瞠目的估值。作者把这种估值透支现象称为“融资加速”。

那些被透支了的估值称为创业者的兴奋剂,为他们打开了价值幻想的空间。问题是,“能够帮助VC赚回整个基金”的项目注定是极少数的特例。

一方面,VC向少数赢家聚焦,另一方面,大多数创业者又被别人的高估值过早地吊起了胃口,把自己高高悬在空中。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创业者都会觉得自己应该成为那些特例,只有投资人心里清楚特例通常意味着不超过千分之一的可能。

放眼全球,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要知道,推动少数特例公司“融资加速”的力量也在推动着更多的非特例公司“死亡加速”。

[编辑 周春林]

E-mail:zcl@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特例B轮A轮
巧用特例法,妙解选择题
满满“黑科技”——VISION TriMax 25KB轮组测试
梨视频获1.67亿元Pre—A轮融资
A轮你必须知道的
2016互联网金融A轮融资前十位
随机变量函数分布中的几个特例
知果果完成A轮融资
生物学中常见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