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两孩”政策实施进程调查:想要孩子的家庭都能如愿吗?
2015-09-10徐炯权
徐炯权
编者按:
2014年第3期,本刊曾以《单独夫妻,生二胎需要多大勇气》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国“单独两孩”政策出台的新闻背景、符合条件者是否打算再生一个孩子,以及专家对计生新政策启动的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议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如今,“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已经1年多时间,全国有多少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提出了再生育申请并被批准?一些想要第二个孩子的家庭真的都能如愿吗?新政策实施过程中会遭遇哪些现实问题,该如何解决?近日,本刊特约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政策实施一年遭冷遇
追踪一:实际情况与当初预计相差甚远
2014年11月5日,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目前全国共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两孩申请,62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妇拿到两孩准生证,与此前预计的每年200万对左右相差较大。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前来申请准生证的单独夫妻没有预想的多,令全国各地计生部门也感到意外。数据显示,浙江省原本预计2014年多出生8万个新生儿,上半年再生育申请却只有4.73万例,年底前出生人数仅2万左右。南京市符合“单独”条件的家庭约10万户,政府预计2014年将有9000名单独二孩出生。但截至2014年7月中旬,仅受理4771例申请。截至2014年7月,湖北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62.94万个家庭中,只有1.74%申请了准生证。2014年,湖南省符合“单独两孩”条件且有意愿和生育能力的27.48万个家庭中,总共批准申请1.12万个。山东省符合条件且29岁以下的育龄妇女家庭127万个,但到2014年6月底只发放了8121张准生证。河南省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符合条件夫妇的实际申请量都远低于政府预期。刨去原本就打算生第二个孩子,以及受生育障碍等因素影响推迟生育的情况,2014年全国“单独两孩”政策新增人口不过几万人。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苏剑说,未来几年受新政策影响,平均每年新增新生儿不超过75万人,对人口总和生育率的提升不超过0.07%,与政府预期的提升目标2.4%相差甚远。
追踪二:“办证难”阻碍了政策顺利实施
各地育龄夫妇再生育数据说明,影响“单独两孩”政策实施预期目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办理再生育准生证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浙江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第一天,杭州市一名符合条件的报社女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办理再生育准生证的麻烦。她在报纸上归纳说:申报材料需提供7种证件,而且需要夫妻双方到场签字。其中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不仅要准备夫妻双方的,还要准备夫妻双方父母的。如果单独一方的独生子女证上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内容是早些年手写的,由于不具备防伪功能,还需要到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出具婚育证明,证明他们没有离婚且只有一个孩子,或再婚后没有再生育和领养第二个孩子才行。
浙江省是这样,其他省份也不例外。2014年初,尽管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江西人叶蕾(化名)还是认为办证过程“非常痛苦”。“居委会、父母单位、计生办等等,各个部门需要的证明格式都不同,仅是独生子女证明这一项,我们往父母单位就跑了六七趟。”叶蕾称,由于她的父母已经离异,要证明父母离异后都没有再生育或抱养、领养孩子,需要提供双份的证明材料。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新政策刚实施,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该怎么为前来咨询办理“单独两孩”再生育证的育龄夫妇出具证明。无奈,叶蕾只能自己找文件、翻报纸,不厌其烦地给工作人员解释。在居委会她更是碰了钉子。叶蕾说:“居委会大妈们怎么讲都不行,最后还是我妈托人找关系,居委会才同意盖章。为了这个‘单独两孩’再生育证,我差不多跑了一个月,这已经算是速度很快的了,多亏我妈跑得勤而且有熟人帮忙,不然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叶蕾形容自己的办证经历是心力交瘁。
另一名江西籍“80后”王姬(化名)说,为了办“单独两孩”准生证,她和老公带着相关材料,冒雨骑着自行车在镇政府、村委会的多个部门来回奔波,找经办人开具相关证明、盖章等,可以说事无巨细,处处都要亲自到场才行。比叶蕾幸运的是,王姬夫妇碰到了一些熟悉办理“单独两孩”准生证政策和业务且服务态度好的工作人员,仅一天半时间就拿到了证。为此,她像打了胜仗一样得意地在网上论坛里晒出了自己的“拿证攻略”:总行程22公里,先后盖章12个……
更有一些地方的规定让人哭笑不得。广州市一些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育龄夫妇反映,他们去居委会申请办理“单独两孩”准生证时,被要求签订结扎协议,承诺生完第二个孩子后必须结扎,不然不发准生证。海珠区大塘社区的阿优女士就被居委会要求生完孩子后要首选结扎。“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要是我离婚了再婚后还要继续生小孩,结扎岂不是断了我的后路!”她愤愤不平地说。
追踪三: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转向
办证虽然辛苦,但是否再要一个孩子,则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实际生活中,不乏符合“单独两孩”条件的育龄夫妇心生犹豫,或考虑再三后干脆放弃生第二个孩子。
在武汉一所高校任教的陈因,与前夫育有一子,孩子目前已快上初中了。再婚后,对方是“单独”家庭,陈因一度希望再生个女儿。可详细了解了相关政策后,她一直下不了决心。
“再生一个的话,算一下细账,工作得停一年半载,不仅家庭收入下降,而且还要请人帮忙照顾小孩,养育孩子的花费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陈因说想归想,但基于这些原因,她还得再等等看。而她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当地一家媒体工作,至今连一个孩子都没要。
养育“二孩”的成本究竟有多少?生活在上海的君勤以实际经历算了一笔账。他在一篇名为《生两孩的成本有多高?》的文章中提到,除掉两个孩子可以共用的玩具和书籍,将上幼儿园、饮食、出游等支出平摊到两个孩子头上,每月增加支出2510元。如果按每月3000元计算请保姆的话,这笔费用则超过5000元。广州一家媒体记者访问了28户当地户籍家庭,让他们计算自己的育儿成本。结果是,他们平均每月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为2700元,从孩子出生到上小学前,保守估计要花20万元左右。
某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高级顾问杨露娜的女儿刚满1岁,她和丈夫符合“单独两孩”生育条件,然而对于要不要提出申请,她一直很纠结。一方面,她认为再生一个孩子能陪伴女儿,两个孩子教育起来也更方便;但另一方面,物质条件、精力、教育成本、职业发展等因素,又让她望而却步。对于要不要两孩,杨露娜的父母与公公婆婆的意见也不统一。杨露娜本身就是独生女,所以她母亲觉得,一个孩子挺好的,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她的公婆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应该有兄弟姐妹陪伴。在要不要申请“单独两孩”的问题上,杨露娜的纠结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态度。调查显示,在符合“单独两孩”申请条件的受访者中,仅24.9%的人提出了申请。
除了城市,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也已发生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3年前对江苏省2万多名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了连续调研。结果显示:18岁至43岁的育龄妇女总体生育意愿并不高,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65个,平均希望生育子女数为1.42个。3年后她回访发现:符合“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且3年前表示会再要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只有44%生了第二个孩子。
郑真真的同事王广州、张丽萍,则在另一份研究报告中通过时间纵比发现,我国城乡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已逐渐趋同。报告显示:1985年,受调查的农村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58个,城镇为1.98个;1987年,上述两项调查数据分别为3.17个和2.15个;2011年,农村的平均理想子女数降到2个,与城镇的差距缩小到0.16个。
记者调查:为何放弃再生育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无疑给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带来了一次再生育机会,可为什么政策实施一年来,一些原本打算生第二个孩子的育龄夫妇却放弃了再生育计划?
原因—:父母年老体弱不能帮忙带孩子
简微微(28岁,公司职员):我和老公已经有了一个1岁半的男孩,想再生一个女孩。老公家有三姊妹,但我是独生女,符合再生育条件。因为与父母住得近,每天我和老公上班前都会把孩子送到父母家让父母照看,下班后再把孩子接回家。所以,在考虑是否再生一个孩子时,我不得不考虑父母的身体状况。征询父母意见时,他们说帮我们带一个孩子已经够累了,不想再带第二个。
刘祥龙(29岁,公务员):我老婆2010年生下女儿后,我就一直想再要个男孩,但因为是“单独”家庭无法实现。新政策出台后,我兴致勃勃地宣布启动再生育计划。没想到我岳母不乐意了,说已经帮我们带了一个孩子,现在快70岁了,身体吃不消,不能再帮我们带第二个孩子了。权衡再三,我和老婆只好放弃再要一个孩子的计划。
原因二:抚养两个孩子生活压力太大
方冬冬(36岁,公司高管):由于是“单独”家庭,我和老公一直无法圆生第二个孩子的梦。“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又燃起了我们再生育的希望。考虑双方父母都年事已高,我打算生第二个孩子后在家当全职妈妈。但如此一来,沉重的房贷、全家的开销、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等经济重担都将压在我老公一个人身上。即便我想重返职场,起码也要等孩子上幼儿园以后,那时我已年过四十,找工作更难了。再说,如果第二个孩子还是男孩,以后还要准备两套房子,压力太大了。
张悦(26岁,教师):“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我和老公也有再生一个的想法,但不是孩子生出来喂饱就行,还要考虑以后的教育成长开支。现在我们一个孩子,每月除了保姆2000多元工资,给孩子买奶粉要800元,买纸尿布要400元,买衣服、玩具等要1000多元,加起来一个月要四五千元开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必要的早教、上幼儿园等开支更大了。仔细想想,我们还是放弃了再生育计划。
原因三:做过剖宫产或结扎手术难以再怀孕
唐静(32岁,记者):我和老公都在电视台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出差、加班是常事。为了保住这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两年前生完孩子我和老公商量后,果断做了结扎手术。“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我打算再生一个。因为我已转岗做了编导,工作压力没以前大了。可咨询医生后得知,即便通过手术把结扎的输卵管再接上,也不一定能怀上孩子。晴天霹雳啊,这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事情。
李杏花(26岁,农民):2012年生孩子时,为了图个吉利,想要一个龙宝宝,我提前做了剖宫产手术。虽然现在符合再生育条件,但妇产科医生提醒我,剖宫产留下的子宫疤痕会给再次分娩带来危险。因为怀孕中期随着胎盘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会将子宫撑大上拉。如果胎盘正好植入子宫疤痕,就很容易发生子宫破裂。为安全起见,我还是决定放弃再生育。
专家观点:好事还需多磨
好事多磨。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实施都不会一帆风顺,“单独两孩”政策也不例外。相关专家表示,符合条件的家庭要想实现再生育愿望,社会各界应协同配合,给予足够的关怀、重视。
观点一:采取便民措施,简化申报手续
从目前情况看,在“单独两孩”再生育申报审批过程中,还存在手续过于繁杂、耗时过长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规定,独生子女需提供其父母没有离婚或再婚后没有再生育子女的证明。而且申报时仅提供独生子女证还不行,必须到户籍所在地开独生子女证明,开这些证明材料要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原件和复印件,这不仅耗费申报者的精力,而且拖延了拿准生证的时间。应该尽量简化申报审批手续,可采取网上申报等便民措施,避免老百姓来回跑。有独生子女证的,没必要再要求开独生子女证明;独生子女父母是否再婚再生育子女,也没必要提供证明,因为各地计生信息网上都能查到。申报也没必要到乡镇(街道办)去,村委会、居委会便民服务点应该提供这样的服务,再统一上报。一些地方要求育龄夫妇生完“两孩”做节育手术的规定也不合法,应予以制止。
观点二: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除了简化申报手续,还要做好一些相关的服务工作,解除再生育夫妇的后顾之忧。一方面要解决好育龄夫妇的就业、养老、住房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使其能养得起第二个孩子。另一方面要落实好产假、年休假、探亲假等国家法定带薪假,让育龄女性有时间、有精力抚养照顾孩子;同时,要整治人才招聘工作中排斥独生子女的现象,使育龄妇女不因工作问题放弃再生育。对于符合再生育条件、做过剖宫产或结扎手术可能出现再次怀孕难和分娩危险的育龄妇女,卫生部门和计生部门要免费对她们进行再生育咨询、指导和各项身体检查,提供优惠或者免费的诊疗服务。
观点三:加快实施步伐,全面放开“两孩”政策
“单独两孩”政策酝酿之初,决策层担心出生人口会大幅波动,总和生育率短期内可能反弹到更替水平以上,出现新生儿出生堆积现象,给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很大压力。一些人口学者认为,从政策实施第一年的情况看,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今后也不会出现。有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已接近尾声,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国家统计局2013年初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人,比上年减少了345万人;2014年初的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上一年又减少了244万人。在此情况下,一方面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步伐,同时要对人口出生率提升情况进行常态化观察。如果3~5年内仍然达不到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就应考虑尽快全面放开“两孩”政策。
相关链接:
准备再生育的女性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唐雅兵提醒:
1.自然分娩有利生育二胎
过去许多女性因怕疼或为了选择吉时生产等原因,实施了剖宫产。剖宫产手术后留下的子宫疤痕会给生育二胎带来隐患。剖宫产后若再次怀孕,怀孕中期随着胎盘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会将子宫撑大上拉。如果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很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因此,待产孕妇生第一个孩子时应尽量自然分娩,这样有利于生育第二胎。第一胎剖宫产的女性,应在2~3年内怀第二胎,这段时间子宫恢复得最好。
2.高龄产妇需重视孕检
高龄产妇在怀孕之前必须做一次全面体检。一方面可以发现身体隐藏的疾病并先行治疗,另一方面可以预防怀孕期间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此外,在怀孕早期还应该做产前诊断、遗传优生学检查、产前遗传咨询及诊断,以减少畸形儿的出生。如果生第一个孩子是剖宫产,怀第二个孩子时要多做几次产检,密切关注子宫和胎儿状况,一旦有出血、腹痛等情况立即上医院,以防子宫破裂。
3.控制孕期体重非常重要
再生育女性的年龄大多在35岁左右,高龄产妇因为身体机能下降,比年轻产妇更容易得妊高征、糖尿病和肥胖症。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是胎儿出生体重过高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按照产科医生的要求严格控制体重,严密监控各项身体数据,这样才能平安地生下健康宝宝。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