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机器人伙伴
2015-09-10韩璐
韩璐
恩里克.克罗格.艾佛森(Enrico Krog Iversen)是丹麦公司优傲机器人(Universal Robots)的CEO,3月份飞抵中国3次,且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全球首发UR3型工业机器人。
UR3是目前全球最灵活轻便的台式机器人,自重仅11公斤,可负重3公斤,所有腕关节均可360度旋转,而末段关节则可无限旋转,继此前推出的UR5、UR10机器人后,成为优傲机器人最新的家族成员。
艾佛森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文简称《21CBR》)记者,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优傲目标是以“协作机器人”重新定义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填补全自动生产线与全手动装配生产线间的市场空白。成立仅7年的优傲公司,正凭借新型机器人斩获大笔订单。
目前,已有超过4000台优傲机器人进入宝马、大众、强生等大型制造企业的生产线,优傲的下一个目标是分享更多中国市场红利,并在2017年实现10亿丹麦克朗(约合1.85亿美元)营业收入。
优傲公司总部位于丹麦欧登赛市,这座300平方公里的千年古城,机械制造业、建材生产、食品生产业发达,电子制造业更是位于欧洲顶尖水平。
2003年,优傲创始人之一、CTO艾斯本.奥斯特加(Esben H. Ostergaard),彼时担任南丹麦大学机器人学及用户界面研究员及副教授,在与同伴共同参与针对食品行业的机器人研究项目时,发现行业中已应用的机器人重量基本在500公斤以上,搬运完全依赖叉车、起重机。就食品工业而言,这些机器人太过笨重,动辄百万的生产线改造成本也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研发一种易于安装和使用的轻型机器人”的想法萌生了,2005年奥斯特加获得丹麦公共投资基金Syddansk的投资,在欧登赛市成立优傲机器人公司,致力研发适用中小企业的机器人技术,力求灵活、小巧、便捷、低价。
4年后,优傲的两款人机协作型机器人相继问世,自重18.4公斤,有效荷载5公斤的UR5以及自重28.9公斤、有效荷载10公斤的UR10机器人。这些产品的自重仅是同等荷载机器人的1/3-1/2,适用于装配、焊接、喷漆、抛光、码垛、机床管理等各种生产环节。
大型工业机器人外观多为橙色、红色,优傲的颜色则以灰、蓝等浅色为主,其实暗含着完全不同的特性,艾佛森告诉《21CBR》记者,“大型机器人运用亮色为的是警示,提示不要靠近,优傲是协作机器人,更亲民的色彩表明其足够安全。”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已至少有50年历史,机器臂固然功能强大、操作精准,但对大量非标准化总装环节则常常无能为力,全由人工完成。协作机器人则使得情况有所改变。在宝马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斯帕坦堡的工厂内,UR10机器人与工人们一同进入总装线,完成车门密封条的安装工作,工人不再需要小心翼翼避开机器,也无需时刻准备按下制动按钮,优傲大大减少了工作场所的危险性;在强生希腊雅典的分厂内,为大小形状各异的瓶子在不同位置贴标十分费力,人工搭配左右双侧抓取的UR5优化了产品包装流程,每分钟处理的产品数从45件增至70件。
艾佛森告诉《21CBR》记者,优傲机器人的“人机同和”模式能够让员工安全地与机器人近距离一起工作,特有的受力传感会及时限制机器人的运行力量,“一旦人与机器人接触并产生150牛顿的力,UR机器人就会自动停止工作。”
在操作方面,优傲机器人具有直观的用户编程界面,用户可直接操控触摸板上的箭头控制机器人的移动方向,或者利用路径记忆功能,以机器臂设定位移方式。对于工人来说,简单的安装、调试、编程无需高精尖的IT知识即能完成。“优傲进入生产线的时间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短则只需几天,最多一周调适就能够解决。”艾佛森说。
在近30项专利的技术优势外,优傲UR3、UR5、UR10三款产品售价分别为16万、22万、27万元人民币不等,中小企业也能承担得起改造成本。据欧洲的客户案例显示,由于售价低、操作简易、也无需对工厂空间进行改造,且欧洲劳动力价格高昂,通常6-8个月就可收回初始投资,在中国投资回收期需延长。
奥斯特加将优傲定位成“工业5.0”的公司,他这样诠释工业5.0:“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文化下,蓝领工人向白领生产方式改变,人力回归生产线,与机器人协作。”他不认为大规模的无人工厂会很快出现,这甚至不是理想的生产方式。优傲成立的初衷不是让机器人完全替代人,而是两者一同进入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优化成本结构。
“通常一个优傲的机器臂,能完成1-2台设备任务,连续工作24小时,相当于人工的‘三班倒’,如果采用两台设备现场作业,相当于省下来六班人力。”艾佛森解释说,这并不意味工厂将出现大面积裁员,提高效率进而提升产量后,反而能新增岗位。
艾佛森告诉《21CBR》记者:“目前人机协作80%的应用场景,常规机器人无法替代。”据他保守估计,常规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已远超500亿美元,而人机协作的市场规模则在750亿美元之上,且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在产业升级、劳动力价格上涨的中国,市场潜力尤为可观。
不久前,国际机器人协会发布最新行业调查报告称,2014年全球各地工业机器人销售增长排名中,中国以54%的增速名列第一,全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5.6万台,且应用密度低,万名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成长空间巨大。
优傲的财务数字同样可以提供佐证,2009年以来,其已有超过4000台机器人进入生产线,全球年销售复合增长率超过70%,中国市场增速超过100%。2014年,优傲在中国的销量为200台,而截至今年2月,已有700台的工程预定量,优傲的市场重心正逐渐从欧美转移至中国。
负责优傲中国业务的铁隆正(James Taylor)告诉《21CBR》记者,公司所有产品固然在丹麦研发生产,其实性能特点更适合中国市场,尤其在高速推进自动化的电子、汽车产业,“这些领域的生产过程要出现调适、变化,需要更灵活、易操作的设备帮助人工完成任务”。
2015年,优傲准备加大中国分公司的团队建设,拓展经销商网络,除了北、上、广等区域现有的50家合作伙伴,将进一步下沉市场,在中西部地区、南部布点,近距离服务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