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们来到了没人的农村
2015-09-10汤浔芳
汤浔芳
近来,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日趋紧密,农村金融越发成为被关注的热点。阿里、京东、宜信等金融服务公司,正在试图开展针对农村的金融服务。阿里、京东主要还是从电商、物流的角度出发,顺带进行金融服务的工作。阿里巴巴推出“千县万村”计划,在3到5年内建立1万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服务站的主要功能是教农民如何使用农具和农业有机服务。蚂蚁金服采取金融云策略,主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给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让农户使用移动金融服务。京东则是将物流通过乡村,通过京东白条、货物的物流、支付、信息流的闭环,逐步建立自己的金融闭环。宜信从宜农贷、农商贷、农资租赁等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现状。宜信将自建1000个基层金融服务网点,提供农村信贷服务,以及支付、保险等创新服务。
这三家公司的策略都是希望通过对农村以及四五线城市的重视,完成业务下沉,寻找到新的增长机会。而笔者认为,农村金融,着眼点不是农村地区,而是人——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这些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往往不在农村地区,而是乡镇、市县周边。
实际上,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与小孩,青年劳壮力都已经脱离了农村。城市化发展三十多年,绝大部分的60后、70后早在改革开放时,就已经跳出农门,去城市打工谋生。80后、90后,更是没有一个能干农活,基本都在城市及周边工作与生活。这意味着,农村里的年青劳动力消费行为的发生,也往往是在县城与乡镇周边。如果真将服务网点开设到农村,很可能是死路一条,因为农村没有需要金融服务的消费人群。
笔者认为,开展农村金融的主要发力点在县一级,再延伸到乡一级。县是农村与城市的纽带,从古至今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乡镇是不少农村居民牵往城市聚居的第一站。那里既与农村的土地联系紧密,又是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换。在传统上,县乡一级的金融服务,也比较活跃。农村信用社、民间借贷都围绕着县乡一级的商品经济而生生不息。
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的关系来看,不少人居住在农村,但日常工作上班的轨迹往往是在城市。道路修建大大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许多城市,从县城中心或市中心回到农村,开车往往在1小时以内。另外,国家也正在进行农村居民聚居的规划,江浙等发达省市已经将农田聚集,还耕于田。即使是农村也越来越聚居。这在金融服务中,可以作为社区服务。而且,县乡的互联网硬件基础相对较好,可以很方便地建立网点的IT系统、硬件连接。金融服务包括贷款、理财等服务,未来的金融服务也是基于IT与数据的,以技术来驱动的金融。指尖上的金融服务更是需要客服对农户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难点在于征信体系的搭建,许多农民甚至没有银行账号,在央行征信中心,也没有其个人数据。进行金融服务的公司,则需要手动操作、上门尽调等方式,进行风控审核,并逐步建立征信。电商公司则可以借由物流数据,搭建相关的征信体系。目前,在县乡村一级的物流体系,亟待搭建完整,这其中既包括硬件的物流体系搭建,也包括软件的物流人员素养提升。这对未来的农村金融服务,也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