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平创业、高水平估值
2015-09-10
如果你在北上深咖啡馆上坐一坐,邻座的大叔和鲜肉们之间的对话,必然是“商业模式”、“切口”、“极致”、“快速”以及“估值”和A轮。当大批同事离去,领着投资人给的钱袋子,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三年之内实现财务自由,我们必须承认,这个时代是个美好时代。创业者不必像过去一样,通过借钱凑钱,冒着巨大风险去创业(当然,创业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风险和成功率之间是正比的)。现在呢,你不需要凑钱,投资人会挤过来,猛拍你的肩头。移动互联网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创业看上去变成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如果足够容易,那么每个人都觉得梦想可以推动改变。
我其实非常喜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会发现,创业的水平还是很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真正稀缺要素的不理解,每个创业者都言必称“平台”,要构建一个生态,让上面的人去玩,然后就可以获取平台的价值和利润。
其实平台的思路变得越来越难。中国第一代神人是马云马化腾,淘宝搭建平台,容易,形成世界上最大的C2C群落,击溃了传统思维的eBay,形成最大电商平台。马化腾有QQ,后来出现微信,做成了最大的社交平台。雷军搭建平台就比马云要难,雷军花非常大的力气做小米手机,然后从小米出发,做成硬件为“端”的服务平台。滴滴/快的做最大出行平台,还不一定成功,因为Uber紧逼上来。
所有的平台对应的最稀缺要素就是用户的时间,而不是用户的金钱,用户只有24小时,睡眠之外,就是社交时间(这个同工作时间有很大的重叠)阅读时间游戏时间吃饭时间购物时间电影时间出行时间??这些时间可以成就不同的平台:微信最大,因为社交工作和阅读时间最多;购物时间的金钱价值最高,成就利润最高的阿里;吃饭是必需,成就了大众点评。
一切都是时间为主核心区,时间占有下的经济,所以,有时候短暂时间的大额交易,还不如小额、高频、黏性强的交易,后者的估值可以更高,它的想象力更大。
但是,我们会发现,平台性的创业思想太重了,大家都想去做平台,都希望能占据更多的时间。没太多人愿意做一个被平台化、被集成化的产品,由产品的使用价值来吸引住用户的时间,然后用户去平台,挑选产品,减少选择的时间。即提高使用的时间,降低搜寻的时间。
大家都想做马云,而不是褚时健,大家都喜欢“归纳”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演绎”。而且投资方也是非常粗浅,如果他觉得你做的是平台,那么给的估值就高一些;如果他觉得你做的不是平台,那么他会假设你的成长性是有限的。
于是有很多平台,无论是大类别,还是细分市场,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低水平的创业,但却是高水平的估值。
这个危险,很快就会看到它的后果:创业型社会很美好,但发育不良。泡沫散去,吃相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