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查不出的“肠胃病”
2015-09-10王小衡
王小衡
入夏后,鑫鑫老说肚子饱胀、不想吃饭,有时说心窝痛,反酸,吃冷饮腹痛更明显。妈妈在药房买了两种健胃消食药,吃了一周,未见明显疗效,只好去了医院。
医生化验了血象和肝功能,又做了一次电子纤维胃镜检查,最后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简单开了些药。回家服用一段时间,上述症状逐步缓解,很快恢复健康。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小儿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3~8岁发病率高。占儿科门诊所有就诊量的8%,占小儿胃肠门诊的30%。目前认为,本病发生与进食不定时、不定量,冷饮、冷食及添加补品过多导致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动力障碍有关。
消化药基本无效
本病以“胃肠道不适”为首发症状——患儿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面黄肌瘦、全身无力,机体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如感冒、反复腹泻等。
对于一般家长来说,本病有2大困惑:
1.普通的助消化药物基本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
2.各项检查均不见器质性疾病,如X线钡餐、纤维胃镜、腹部B超等,排除胃炎、肠蛔虫病、消化道溃疡病、肠息肉及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
吃药时间有讲究
一旦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首先应调整饮食——
1.进食无刺激性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以减轻胃肠道负荷;
2.暂不给患儿吃冷饮、冷食及营养保健品。
药物治疗方面,临床上可以选用的药物很多,但根据我的经验,对学龄儿童反复发作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抗胃酸分泌药西沙必利(Cisapride)疗效确切。该药是第三代全胃肠动力药,可促进胃肠蠕动、恢复胃动力;能使上述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副作用小,值得推荐使用。
除西沙必利外,医生也常用西米替丁。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肠胃药的服用时间非常讲究,比如西沙必利,在症状消失后,还要继续服2~3周。其他具体药物不同,服用的时间可能也不同,最好向医生多多咨询,谨遵医嘱。
4种预防靠父母
生病了当然只能找医生,未病时有哪些事能做呢?
家长可以从以下4方面进行预防:
定时定量 定时定量能够让胃肠道运转高效、张弛有时、得到恢复,现在的孩子零食摄入量过多且不定时、口味过重,不仅影响正餐的摄入,同时也给胃肠道增加负担。
推行分餐制 业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这种细菌的特征是“经口传染”。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较常见的就是被祖辈爷爷奶奶传染,原因通常是老人喂孩子时不注意,比如与孩子共用餐具,用牙齿将食物咬断甚至嚼烂后再喂给孩子等等。为避免交叉感染,即便家人进餐,也不妨提供公用汤勺和公筷,并为孩子准备专门的碗筷和调羹。
进餐环境轻松 孩子吃饭时最好和家庭其他人员一起,享受快乐的氛围。不能在吃饭时教训或打骂孩子。
适当补充铁锌 脾胃虚的孩子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铁和缺锌。一般连续补充1~2个月铁锌制剂,孩子就会胃口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