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反腐提速,破立并举
2015-09-10闫志刚
闫志刚
在推进国企改革进程中,需要反腐这只“啄木鸟”来及时发现并清除肌体中的“蛀虫”。“洗洗澡”“治治病”,国企才能真正增强自身防腐拒变“免疫力”,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体量与分量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无与伦比的地位。同样,倘若国企庞大的肌体出现了腐败的“蛀虫”,其危害的“烈度”将是不可想象的,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推进国企改革进程中,需要反腐这只“啄木鸟”来及时发现并清除肌体中的“蛀虫”。“洗洗澡”“治治病”,国企才能真正增强自身防腐拒变“免疫力”,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国企刮起反腐“风暴”
反腐风暴并没有随着羊年的到来而显得软绵绵。除了打出传统领域的持续“重拳”,也不断打出精彩“组合拳”。从中央部署看,反腐败斗争正向更深更广领域延伸,而国企反腐正成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第二战场”。
从中纪委网站的案件通报数量就能看得出来,2015年以来,国企反腐明显“提速”,力度也不断“加码”。刚刚过去的3月,有近20名国企高管被查,平均2天就一个,3月也因此被称为“国企反腐月”。从目前的态势看,国企反腐仅仅拉开了序幕,更大的风暴或许就要来临。
春节过后,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对象确定为中石油、中移动、国家电网等26家央企,为中央巡视首次全部针对央企,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据统计,在中央纪委此前5轮巡视中,总共只有14家国有企业曾纳入巡视,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根据中央部署,2015年中央将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重点查找靠山吃山、利益输送等问题。正如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2月11日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所说,国有企业在管党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有的问题相当突出。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已有100多名国企高管被查,其中一些高管涉案金额巨大,破坏力令人触目惊心。从前几轮中央巡视组公布的巡视央企反馈情况看,“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靠山吃山、关联交易、链条式腐败”等措辞频繁出现。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本轮央企两个月的巡视时间刚刚过半,中石油、国家电网、宝钢集团就有官员落马,足见巡视工作威力之大,问题之严重。
面对巡视,一些企业更是人心惶惶。谈及本轮巡视,王岐山表示,“要让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对此,国资委主任张毅说了“狠话”,腐败不除、正气不扬,国家没有希望,企业没有希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家也要有政治担当,必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国企反腐走向“全面深入”
作为改革排头兵,国企反腐形势何以如此严峻?对于这个问题,学者多有争论,各有各的立场与观点。其中,有学者认为,国企尤其是央企最大的问题是介于政府和市场行为之间,它既不是政府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企业,所以经常游走在行政和市场之间,有时候它是市场行为,有时候又拥有公权力。
海南省国资委纪委书记孙维雄和海南省国资委监察局副局长孙其良近日联合撰文,分析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国有企业腐败案件,发现国企腐败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
一把手涉案,形成系统性腐败案件。国有企业一把手集企业的人、财、物大权于一身,自然成为一些人竞相“围猎”的对象。在监督机制不健全和缺少监督制约下,企业一把手很容易产生腐败问题,其一旦“失守”,往往又会影响和连带企业其他人员,结果也往往是查处一人端出一窝。
作案手法隐蔽,以貌似合法的形式掩盖违法行为。一些企业领导在产权交易、财务管理、资产处置、资本运营、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生产经营中,利用监督不到位、制度不完善,“钻空子”、打“擦边球”,牟取私利。
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一些企业领导违反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定,违反企业内部投资管理程序,滥用职权、违规决策,甚至与外部人员私下交易出卖国家利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背后往往隐藏极其严重的权钱交易和腐败问题。
利用职权,为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一些企业领导利用职务之便,为配偶、子女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有的专门承接该企业相关的产业或是高利润业务,私下进行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背景下,针对国企腐败特点,当前国企反腐工作逐步走向“全面”“深入”。
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可视为“全面”反腐的新注脚。对比去年国企反腐,国企改制重组专家祝波善表示,去年的国企反腐是在政府反腐的背景下被牵扯进去,多少带有偶然性。今年遍地开花,确实是针对国企问题展开,说明国企腐败问题被高度重视。
除了覆盖面扩大,用力也更精准,震慑力度也更大,国企反腐正不断走向“深水区”。不难发现,所选第一批巡视的26家央企,都是资本集中、权力集中、垄断集中的领域,都是行业巨头,26家的经济总额占到央企的一半。而且很多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掌握着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生产资料,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国企特点,新一轮巡视方式也进行了创新性部署。比如,本次巡视采取“一托二”的形式,即一个巡视组巡视两家单位,大大提高了巡视效率。另外,还加大了专业审计人员参与的力度。在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院副秘书长高波看来,中央巡视组不断出新招,足见其对巡视规律有了充分把握。
破立并举,国企反腐治标更需治本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选择对中管国有骨干企业进行巡视全覆盖,不仅是为了清除腐败积弊,更是为深化国企改革清障蓄力。
短期看,国企加大反腐力度,的确让一些企业负责人承受了很大压力。但从去年巡视情况看,也给相关国企带来了积极改变。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今年“两会”期间被媒体问及联通“反腐”时说:公司已汲取教训,按调查的意见作出整改,发现联通内部问题,亦可以加快改革。
除了净化自身肌体,国企反腐还带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作为国内知名企业家,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从某种角度上讲,反腐让经济秩序好了很多。作为民营企业家,感觉更加公平。因为以前一些权贵把好的机会带走了,现在机会反而多了。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国企反腐不只是对作风问题,对治理、用人,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治理,都能起到作用。高波则建议将对国企的巡视工作专业化、常态化,用专项巡视这一机动灵活的方式起到“震慑常在”的作用;同时通过巡视找出国企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到产生问题的总病根,从体制机制上对国企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显然,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要在不断修正中逐步完善,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不思改革。不破不立、破立并举,推进国企改革要同时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破”就是要通过巡视等方式,杀菌消毒、清除毒素,治病树、拔烂树;“立”也要充分运用好巡视成果,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和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
近日,中央纪委网站刊文——《以啄木鸟精神严格执纪》,对深入推进国企改革而言,显然需要反腐这只“啄木鸟”,不是要啄倒国企这棵大树,而是要发现“蛀虫”啄出来,如此“大树”才能根深叶茂,生机勃发。健康的国企才能成为改革“排头兵”,才能成为经济社会的“擎天柱”,才能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