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胜无如此得多
2015-09-10李森
李森
公元1077年大年初一,一个风雪交加的新春佳节,伟大的苏东坡登上了壮美的表海亭,顶天立地地站在了青州城的制高点,视全城如掌中。他极目远眺,早已是豪情万丈,一首《和人登表海亭》诗自心底喷薄而出:
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叠白波。回首毬场尤醒眼,一番风送鉴重磨。
这首诗是苏轼卸任密州知州西赴汴京途中,从潍州道经青州时的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中华千古第一大才子也!一生意气风发,才情洋溢,志在有为,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和文艺理论批评造诣均达到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一流水平。这位青州城的匆匆过客,彼时刚过不惑之年,前往汴京是为了接受朝廷徐州太守的委任,他的心情是亢奋的,诗的情调是奔放的。
“谯门对耸压危坡”——青州南北两城的高大城门,对峙耸立于南阳河陡峭的两岸。“览胜无如此得多”——没有哪里能比表海亭看到的美妙胜景更多啊!这句诗眼,空谷足音,穿云裂石,是迄今所知赞誉青州最有分量的诗句。向苏东坡致敬!不为别的,就冲这诗。“尽见西山遮岱岭”——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进入想象力丰富的苏东坡视野,只可惜被青州西山遮掩了。“迥分东野隔新罗”——朝鲜和中华唇齿相依,青州又与之隔海相望,所去不远,自然引发出苏东坡一番遐想。“花时千圃堆红锦”——在那鲜花盛开的时节里,数以千计的花圃堆织成红色的锦绣河山。这不是花都,还能是什么?这不正是当今“花都青州”的理论依据嘛!孰料千年前的大文豪早已为我们圆好了这一梦想,今后看谁还敢说青州不是花都呢?其实,青州这座“百花园”还可证诸南宋喻良能所赋《晓行霜重如雪》诗:“已看白雁来千里,想见青州满百花。”这不禁让人生发感慨,青州的画家们能否创造性地再现这幅历史画卷?表海亭上瞰古城,风貌究竟当如何?我热切地企盼着。“雪昼双城叠白波”——青州南北两城中,大雪飞扬似波涛。“回首毬场尤醒眼”——回望北城东阳城,毬场显得最醒目。东阳城毬场是一片开阔平地,系当时青州驻军操练、蹴鞠和聚宴的场所。“一番风送鉴重磨”——一阵狂风扫过落雪,毬场就像一面镜子又被重新打磨得光亮如初了。
这首诗的诞生,是植根于青州大地上的。从全诗意境来看,取景阔大,纵横恣肆,挥洒畅达,感慨深长,将苏轼诗风的大气磅礴、豪放雄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苏东坡虽是道经青州,但登表海亭却像有备而来。他对青州是如此的了解,以致从风雪弥漫的隆冬写到了百花齐放的春景。那么,青州表海亭缘何能够博得一代文豪的垂青呢?北宋时的青州是一座繁华的东方大都会,“海岱名都”、“东夏都会”频频见诸文献记载,可谓一个时期人们的普遍共识。表海亭对于识别和解读这座历史名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该亭为纪念齐国始祖姜太公而建,姜太公乃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系西周王朝的主要缔造者和齐国开国君主,奠定了姜齐、田齐八百年基业。表海名亭象征着古齐雄风,代表着三齐大地,彰显着青州城的齐都新城性质,又因虎踞于城内最高阜上,形成标志全城的景观中心,古州胜概,尽览于兹!所谓来青而不登表海亭,是与未曾至青者同也。旷世英才岂能不知就里,加之十三贤(指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十三位北宋名臣)风云际会青州城,走马灯般地前来知青州,东方大都会早已寄托了苏东坡仰慕已久的
渴盼情怀。要知道,这青州还是他的恩师和爱徒都曾呆过的地方。一个是他最崇拜的老师——9年前知青州的欧阳修,一个是他最得意的门生——24年前随父黄庶宦居青州的黄庭坚。苏东坡风雪表海亭,赋诗赞青州,显然步武了恩师后尘,因为欧阳修此前是咏有《表海亭》诗的。与其师所不同的是,天才诗人在表海亭上竖起大拇指,由衷地夸赞了青州城。
不得不让人击节庆幸,苏东坡这位中国文学史上雄视百代、无与比肩的文苑巨匠在表海亭发出了我们求之不得的千古绝唱,这是对青州的最高礼赞,是对青州今天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最佳馈赠。千古风流人物把青州人的自信心都凝聚在了表海亭上,这是令人无比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伟人,领袖群英,刻意赞扬了青州,理所当然地成为宣传青州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没有理由不被永久地定格在表海亭中。
一座城市发展的底气就是她的历史文化。今日之青州城,背负着太多的历史荣光,这是一个生机勃发的文明古城。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座巍峨壮观的表海亭正在拔地而起。可以想见,建成后的表海亭将重新向世人敞开他宽博的胸怀,继续担负起坐标三齐大地的历史重任,呼唤期待着“览胜无如此得多”的往昔风采。这是物质文化的打造,更是精神世界的拓展,展示的是青州人民弘扬传统,再创辉煌的决心。
(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