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复述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陈占武
陈占武
【摘要】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复述法”,有助于学生分析、概括和整理语言能力的养成,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复述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复述法;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复述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复述”的解释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语文教学练习之一,让学生把读物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复述法”,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语言实践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分析、概括和整理语言能力的养成。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逐步学会把平时课堂上所积累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复述”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能力,它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而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心理学中把复述分为重复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两大类。在低年级老师应当多培养学生的重复性复述能力,而在高年级则多应该注重创造性复述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指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把记忆规律和教学环节密切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使“复述法”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为明显的作用。一般来说,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复述能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充分地理解是复述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复述前,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弄明白课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及用法,以及对课文中段落结构的正确理解。
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达到整体感知。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要善于就课文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引导学生以问题的答案为提纲进行复述。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文,能体现出文章的线索和主要事件,要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我们可以围绕课文设计下列问题:(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2)为什么必须要把这条鱼放掉?(3)最后这条鱼放掉了没有?结合这些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从阅读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达到整体感知。
其次,要教会学生细读课文,掌握文章的行文线索。课文的写作线索也是复述的线索。同样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行文线索:汤姆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这一顺序找到复述课文的线索,方便他们去复述课文。
二、帮助学生编制复述提纲
编制复述提纲也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一个过程。老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编制形式各样的提纲。它们可以是表格、课文的结构、各段段意的概括,甚至可以是课文关键词。例如复述《石榴》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春天时石榴的叶子,夏天时石榴的花,秋天时石榴的果实这三个方面为提纲。《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中纯净和明洁是两个关键词,我们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天空纯净和明洁的句子来作为复述的提纲。
在起始阶段,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来编制提纲,随着学生能力的逐渐提高,老师要善于放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来编制提纲。
三、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复述方法
(一)改变体裁
在复述古诗词类课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体裁本身,积极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比如在复述《木兰诗》时,如果不改变体裁,要求学生复述是很难行得通的。但是学生改用散文形式后,表达清楚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辞官回乡、孝敬父母,以及反对了女子不如男的观点是非常容易的。
(二)改变人称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文大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也有的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复述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人称进行变化,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地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熏陶,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充分理解。
(三)设置情景
对于故事性比较强的小说和戏剧类作品,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置情景,让学生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再现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有效克服这类作品时间跨度大、人物关系复杂等困难,同时降低了复述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以广阔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复述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述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众多手段之一。在运用这一手段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要把复述与背诵区别开来
复述是一个教学过程和手段,而背诵是一种结果。一篇课文究竟要不要运用复述的教学方法,取决于课文的内容和体裁,不要把复述法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或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时,要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不要机械的要求学生用背诵来代替复述。
(二)要把语文上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区别开来
语文上的复述是为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不是消极地、被动地背课文,也不是简单地介绍课文大意,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一定的形式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人物的形象生动地浮现出来。而心理学上的复述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目的是使学习材料在复述的作用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向长时记忆中转移。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三)要把个人复述与团队效率结合起来
老师在要求学生复述时,不要把它看成一种个人活动,而是要善于察言观色,适时促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各抒己见,互相探讨。这样才能使个人与团队协调,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