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善幼师《教师口语》课堂现状的思考
2015-09-10尹红
【摘要】《教师口语》是一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语言能力的职业技能课程,但不少幼师生并不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本文对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幼师;教师口语;问题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口语》是幼师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职业技能课,它不仅能培养幼师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的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口语教育,能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意识和良好的语言素质,以便于将来幼师生从教时能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教育。因而,它对幼师生影响深远。
传统认为,《教师口语》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内容。过去,我校选用的《教师口语》教材也是一本书就涵盖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近年来,为实现幼师生的专业化,我校开设了《普通话》和《教师口语》两门课程。学生一年级接受系统的普通话训练,在语音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年级则专门学习教师在教学、教育、交际中应具备的口语技巧。这样的安排合乎课程标准和专业需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表达能力不强等现象。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心理素质差,不擅表达
学生就读我校之前,在小学、初中接受教育时,由于语文老师要面对各种考核和升学的压力,在课堂上,通常都是老师讲授的时间多,让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时间少。因而,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了听老师讲,而不习惯由自己来说。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回答问题时信心不足,即使部分平时胆子很大、声音洪亮的学生也会变得畏畏缩缩,声音小得如同蚊蚋。而当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她们对着全班同学进行口头表达时,她们有的表现得手足无措、说话词不达意,有的则频频笑场。
(二)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从表达
《教师口语》就是训练学生具备通过恰当的口头表达处理人际交往中问题的能力,做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但学习这门课程时学生都只有16、17岁,她们虽然也会遇到一些人际交往的问题,但很少有机会与幼儿和家长接触。况且,学生每学期只有一天的时间到幼儿园见习,与幼儿的接触非常有限,所以,当在口语课上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处理幼儿问题时,学生会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想不出太多应对问题的言辞。
(三)教材选取不适宜
我校幼师生分为三年制中专和五年制大专。出于某种原因,五年制幼师班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口语教程》,而这个教材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规划教材”,虽然这个教材涉及口语方面的理论知识也适用于幼师生,但是,教材中举出的“示例”都是发生在小学里的案例,给幼师生提供的借鉴作用大打折扣。
(四)教师专业化有待提高
《教师口语》与“听”“说”有关,所以,我校主要是由语文教师来承担这门学科的教学。但是,《教师口语》不仅需要“听”和“说”, 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具有与幼儿打交道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如果老师在这些方面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课堂上就只能照本宣科。
二、应对措施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才会导致《教师口语》的课堂出现一些学生消极应对的现象,为此,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进行应对。
(一)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锻炼学生胆量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经常选取一些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如模拟在幼儿园里面向幼儿作自我介绍;将生活中常见的几件实物连缀起来,编进一定的情节,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众讲话。“一回生二回熟”,这样可以逐渐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量,避免将来在幼儿园怯场。
(二)学校多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的机会
幼儿教师要能做好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该充分了解幼儿,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而这种了解除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与幼儿打交道,积累实践经验。因而,学校有必要增加师生每学期到幼儿园见习的机会,加长每次见习的时间,这样能让她们通过与幼儿的“亲密接触”更加了解幼儿、了解学前教育,才会找出更多应对幼儿问题的办法。
(三)整合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实用性
面对《教师口语》教材不匹配学生实际这一情况,我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除了介绍教材里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幼师口语沟通技巧》这本教材向学生介绍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及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常出现的问题及沟通技巧,同时,我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她们讨论并尝试扮演情节,寻找解决幼儿问题的办法。此外,我还在网络、期刊中选取一些优秀幼儿教师的工作经验介绍给学生,丰富她们的间接经验。
(四)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满足教学的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地教授这门学科,我经常阅读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书籍,也经常在网络上查看各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笔记,每学期也会走进我们当地的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情况。同时,我还仔细观察身边幼儿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经常与他们打交道,寻找幼儿喜欢的沟通方式,并把这些收获教给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我对幼儿和幼儿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更加从容地教授这门课程。
三、结语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做到与幼儿的良好沟通既需要个人的机智,又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或生活阅历。而这些正是即将步入教师行业的幼师生所欠缺的。因此,让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改变学生课堂上懒散的学习状态,需要学校和授课教师共同努力做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安排,为幼师生提供有效指导,使她们能自信地踏上幼教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程培元.教师口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陈怡莺.幼师口语沟通技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卓萍.幼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尹红,女,1978年生,语文讲师,任职于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研究方向:语文、口语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