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当临海小导游

2015-09-10宋慧贞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高年级小学

【摘要】本文对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进行了介绍,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并为家乡奋斗的精神。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活动背景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是东海之滨的古城新市,是浙江中部沿海的璀璨明珠。夸父和大禹的足迹踏过这里,皇华真人的头巾遗落这里,谢灵运的木屐回响这里。骆宾王在这里留下了慨吟之声,郑虔在这里留下了教化之功,最澄在这里留学与受戒,方国珍在这里建都并祭天,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在这里铸就了抵御外侮的辉煌。

临海是中国第一个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的县级城市。临海还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沿海首批开放城市,中国无核蜜橘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西兰花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等称号。江南长城节是临海盛大的节日,更是小朋友喜爱的节日。在临海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四海宾朋前来观光旅游,各类活动精彩纷呈。

家乡临海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现状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丰富的地方资源是一种难得的课程资源,值得学校老师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加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几年,我校以“旅游文化”为核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为了更好地弘扬我市“旅游文化”的内涵,深入了解我市旅游资源,积极参与追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动,做好“旅游进课堂”的工作,对学生进行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熏陶。因此,我确定了“我为家乡做导游”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学当临海小导游”“为临海设计广告词”“临海的昨天、今天、明天”“讲普通话,迎四方宾朋”等系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就“学当临海小导游”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展开阐述。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临海的名胜古迹、历代名人、特产小吃等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综合素质。

2.初步了解导游和广告设计师等职业特点,懂得生活处处皆学问。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学会用拍摄等多种形式记录,让美化为永恒的记忆。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家乡临海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三、活动过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活动的具体需要,本次活动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课内时间与课外时间结合使用,其中课内时间6课时。整个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 激发热情 合理分组

这个阶段需要课内1课时,课外1周的时间。本阶段的目标是观看视频——《印象江南》,让学生深刻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当临海小导游”的重要意义,以及自主建立活动小组,学会并着手制定“学当临海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展开讨论,活动研究的内容及方式也在激烈的讨论中产生。

1.成立指导小组。

首先,在班中成立“学当临海小导游”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协调实践活动的开展。语文教师负责统筹,请其他各科老师和家长参与指导。

2.建立合作小组。

(1)分组:根据临海的特色和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成四个专题小组:A.名胜古迹组:在家长带领下去家乡的名胜古迹游玩,拍下美丽的画面,留下永恒的记忆。B.历代名人组: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等,搜集家乡历代名人、神话传说等材料或图片。C.物产小吃组: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查资料、采访、实地考察等,搜集家乡的物产小吃。

(2)调整:使各个小组之间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便于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3)守则:引导每个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有和谐的协作;既要勇于唱主戏,又要甘于当配角;在成果汇报时要敢于表达与虚心倾听。

3、准备丰富奖品

设计好“最佳小导游”的徽章,写好“优胜合作小组”的奖状。

(第一阶段意图:为整个实践活动架设桥梁,作好铺垫。)

(二)开展实施阶段——相约山水 走进生活

这个阶段需要课内2课时,课外4周。引导四个专题小组带着任务开展活动,拿起相机等,让美丽的画面定格;走进乡村,感悟古城的沧桑,深入社区,寻访名人的踪迹…… 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

在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在这种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各小组及时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资料,并随时做好归纳和整理表格:《临海旅游资源调查表》和《临海物产小吃》。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预定的研究方案,从收集到的资料中,筛选最具有代表性的,做成知识卡片,编制“知我家乡”手抄报,撰写“爱我家乡”征文,描绘“展望家乡”绘画和书写“建我家乡”书法作品,学唱“颂我家乡”歌曲等,为后阶段的成果推广做准备。

(第二阶段意图:努力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从生活、实践、社会中来,最后指导学生更好地回到生活中、实践中、社会中,回到生活的本原中去。)

(三)成果推广阶段——展示美景,宣传家乡

这个阶段用2课时来进行展示。在与家乡的一次次接触中,学生们对家乡的了解越来越深,对家乡的情感也日渐深厚。学生们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情,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各展其才。于是,“知我家乡”手抄报展, “美我家乡”摄影展, “爱我家乡”征文展, “展望家乡”绘画展,“建我家乡”书法展和“颂我家乡”赛歌会便应运而生。他们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了实践能力和良好思想意识和个性。

更可喜的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学当临海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将如期进行。孩子们激情满怀地进行名胜古迹大竞猜,一张张家乡的风光图片定格在孩子们童年的记忆里。然后是各专题小组选派的小导游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地介绍着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名人、物产小吃等。最后,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评选出班级“最佳小导游”和“优胜合作小组”,请当选者介绍经验和体会,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做一名让游客满意的导游,如何使小组成为一个强大的团体。

(第三阶段意图: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择其所爱,自由表达,凸显个性。这样教者寓教于乐,收放自如有弹性;学生自主学习,尽其所能有所得。进而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拓展延伸阶段——提升认识 建设家乡

第四阶段需要1课时的时间。我们在学校的宣传窗里设置了“我的家乡——美丽的临海”专栏,同时向学生及家长发送自制的“魅力家乡”卡片,让家乡的旅游资源深入全体师生、家长的心中。这也是我们为家乡的旅游业作出的一点小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实践的价值,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

课后,孩子们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实践作业:1.请你用最喜欢的方式来宣传家乡、展示家乡,把家乡推向全国,乃至国际。2.任选一处家乡的名胜古迹,为它设计一句广告语。3.任选一种家乡特产,为它设计一个精美的包装。4.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发展出几个金点子:如做古城的环保卫士,共饮一江水等保护资源等。

(第四阶段意图:这一阶段的活动,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表现对家乡未来的憧憬,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平行反思

“学当临海小导游”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注重课程资源建设

我们通过观察生活,了解社会,抢抓机遇,在大语文观的引领下,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身临其境,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学习,开发利用并优化了课程资源。这一活动主题具有时代价值和实际意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为自己的家乡建设服务,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倡导合作互助方式

在搜集资料,写解说词,当“小导游”等活动过程中,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师生、生生合作,教学互动,无形中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学生合作时,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时间,使合作成员“齐参与、齐动手、齐动脑”,让他们在合作中发展各种能力。学生合作后,老师及时小结,及时反馈,把合作中涌现出来的互相帮助的行为加以表扬,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

(三)重视实践过程策略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用之无穷。”活动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运用群体合作、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自由探索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过程,让学生用切身的体会感悟家乡的美。

(四)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围绕江南长城节开展“学当临海小导游”这一主题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选定的,符合实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图片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和介绍的实践中去。活动中,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了肯定,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自我表现。学生在实践中学着语文,用着语文。

作者简介:宋慧贞,1976年生,女,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和综合实践。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高年级小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