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2015-09-10许平平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许平平

【摘要】以读为媒,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这已经为当今小学语文界的共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朗读过程去解读、体会课文。读,已成了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下面就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读的作用

(一)读——教学之脉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备课伊始,就要注意将朗读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设计全过程。初读可让学生扫清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精读可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体会文章精妙,并化解课文重难点,领会作者的表情达意之法;品读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形成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读,关系重大,是语文教学的主脉,同时又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交流对话以至产生共鸣的桥梁,是整个教学的灵魂。有了“读”这根丝线,才能把各个教学环节的“珠”串联在一起,成为一串璀璨夺目的“新型语文教学之链”。

(二)读——思维之箭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有着巧妙独特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写法,它们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挖掘这些“宝藏”,通过指导学生适时的不同形式和方法的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会他们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补充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读,犹如一支利箭,射向学生思维之锁,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为例,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用意及对比手法的精妙之处,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感受鲁迅先生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不朽形象。

(三)读——情感之弦

凡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语言优美,文质兼备,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而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拨动他们的心灵之弦,让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之中,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人教版五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可谓字字真情,令人心潮起伏。这时若指导学生深入文字中去,想象当时的情境,通过层层递进的朗读,一定能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沉的爱以及他的那份坚定与执着。

二、读的要诀。

(一)泛读明意

所谓“泛读”,不需要斟酌字句,咬文嚼字,在帮助学生疏通文字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即可。泛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利用具体的形象思维从感性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结构材料和词句,为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情感奠定基础。

(二)精读悟文

教学时,要把如何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作为重点,“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结合学生初读时的直觉,抓住一些重点段落和语句,仔细揣摩,品味妙处,力求使优美的文字,传神的标点,各种长短句式,诉诸学生各个感官,使之“顿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得到感情的沉淀。

(三)品读点睛

每篇课文都有点睛之笔,教学过程中要将之纳入“品读”环节,特别是对那些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及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要引导学生把握品读的技巧。“点水蜻蜓款款飞”是不合适的,要让学生由字面读出有形的画面和有声的乐曲,以一字一词而牵全篇,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沉淀丰富的语感,熏陶人生的百味。

三、读的忌讳

(一)不能以读代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倡以读为本,即教师少讲一些,学生多读一些。但读不能承载全部的学习过程,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讨论、质疑、想象等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读为线,综合各个有利教学生成的环节,或自主思考,或讨论交流,使学习活动成为生成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

(二)不能流于形式

朗读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为读而读”,要摒弃那些表面热闹实则无效的朗读,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根据课堂的进程设计不同的朗读层次。并且要关注全体学生,捕捉他们求知的眼神,引导学生读出各自不同的情感经验,让教学绽放精彩的智慧火花。

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在“课以读为贵”的今天,让学生自由酣畅地读,心无旁骛地读,读出文本的内蕴,读出个人独特的感悟,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所追求的,也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希望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课能让学生“读”透教材,“读”懂生活,“读”出精彩。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