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框架初探
2015-09-10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许妍
文|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许妍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框架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定位及需求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管理理念的转型升级,必须逐渐实行管理变革。更多的是转变思维方式,创新管理模式,争创稳健、高效的现代化企业一流品牌。信息技术一直以数据为中心,在信息技术中重点始终是“技术”。然而,新的信息革命的重点是“信息” 。
本文按照“战略一致性”(SAM)模型,配合企业的战略,提到“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精细化”的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整体思路等。
经调研,提炼出的某建筑企业现阶段信息化的需求如下:
实现整体规划;满足企业架构;规范业务流程; 支持领导决策。
信息化战略的内容
信息化战略内容的规划,需与建筑企业战略部署相适应,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某建筑企业的管控模式、业务模式,开展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实现的主要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动态集中”。
信息化战略的宗旨和目标
信息化战略宗旨。信息化战略的整体宗旨就是按照“战略一致性”(SAM)模型,配合企业的战略,制订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信息化宗旨从根本上定义企业的信息化活动,是信息化活动的依据和指导原则,信息化战略宗旨不能脱离公司总战略和业务层战略,而是对二者的有力支持。
信息化战略目标。使信息化成为实现建筑企业“升级增效、加快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支撑和保障,使信息化成为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战略资产。
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入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梳理、再造企业业务流程,建立满足建筑企业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综合信息系统;促进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的改进和优化。
信息化战略整体应用架构
以某建筑公司为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应用架构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户、三级管控、四层架构、五大应用”。
一个门户。企业门户是统一的应用平台,所有功能都基于Internet浏览技术,实现以Web方式登陆完成所有的功能。可以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有效集成到企业信息门户下。
三级管控。信息系统采用集中式部署,分级管控模式。按总公司、公司、项目部三级管控,分角色授权。
四层架构。分别是硬件支撑层、业务操作层、管理监控层、管理决策层。
五大应用。某公司信息系统共有五大应用系统,形成总公司-公司-项目部自上而下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集成基础架构规划
集成基础架构是信息化构建的基础。旧有的、孤岛式的数据中心的信息基础架构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进行变革来完善企业的信息基础架构。信息基础架构也要满足企业战略的需要,充分考虑未来的技术发展与可扩展性。
集成基础架构整体描述。集成基础架构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硬件、软件规划及相关制度等。同时,还需要把建筑企业与所有分公司的信息平台进行有效的融合。在整体的建设过程需要达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硬件设施基本齐全,安全保障部署合理等目标。
集成基础架构子系统规划。机房规划。具有独立的中心机房,按照国标标准建设。机房内要求设施齐全。
网络设计。公司网络系统的规划范围涵盖建筑企业和分公司及下属小实体的局域网。以建筑企业主机房为中心,通过专线把所有部门和下属分支连接在一起。
硬件系统。硬件的规划与建设,包括主机、存储、输出设备等,应采用适当冗余备份、负载均衡等技术,要充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处理效率,尽量减少硬件系统的计划性停机时间。
软件体系。软件系统的性能要能够与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相配套,同时软件体系要具备稳定、安全、高效的特点。软件系统的应用重点在于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加强建设工程承包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综合项目管理软件的有效应用,强化关键环节的协同和资源整合,增强工程总包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灾备体系。目前建筑企业所有的存储、备份、应用服务器等设备要全部集中在建筑企业机房,分公司通过光纤专线连接到建筑企业。公司网络有完整的备份系统及安全防御系统。
安全体系。要建立信息安全组织体系,优化信息安全运维流程,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安全管控力度,从而建设与完善建筑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同时,建筑企业各个层面安全体系的建立必须按照公安部和国资委的规定,做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以及按照国家保密局的规定做好信息保密工作,保障建筑企业信息安全。
应用系统平台规划
某建筑企业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基于B/S架构的企业级项目管理平台,采用集中式部署,数据库与软件系统由建筑企业信息中心统一维护。信息系统以“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以“项目成本管理”为核心,全面支撑企业的业务运营。
组织管理系统规划
组织管理体系的规划主要从组织的人员、结构,人员的分工协作进行规划。分为组织架构和技术支持架构。
组织架构。组织框架的搭建是IT治理的前提。IT治理首先要解决什么呢?答案是搭建一个合理的组织框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IT起到支撑决策的作用。那么是否应该先完成战略层面上与IT相关的组织和制度的建立,即责权利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是公司信息化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指导下,组织管理体系设想为:
建筑企业领导为决策层。
建筑企业各个部门是技术层。
各公司是管理层。
各个项目部为执行层。
组织职能。在信息化战略规划的过程中,组织的职能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建筑企业要对公司信息中心及下属的信息管理部门职能予以确定。
技术支持架构。公司技术支持架构的近期建设目标是,进行现有信息化的基础运维,保障公司的业务系统和信息数据的稳定、高效运行,3-5 年的建设目标是进行信息化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支持,维护一个长期安全、可靠、持续运行的智能信息环境。
组织IT绩效考核。为了促进信息化战略的推进,信息化绩效要纳入企业绩效考评体系中。从领导力、支持战略、应用效果、企业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角度,评价下属企业信息化工作,引导、推动、促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全面发展。
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规划
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应是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可以借鉴国内外建筑的信息化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标准规范体系。通过标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推广运行,不断的总结和完善标准化规范。
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建筑企业在信息化标准规范方面主要包括信息代码标准体系、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的建立等。信息代码标准体系要建立全公司信息系统统一遵循的代码标准,编码工作相当于企业的语言立法工作。通过对编码规范和标准,实现内部管理的统一,提升企业的效率,使沟通成本大幅降低。
信息代码标准。建筑企业实施企业信息代码时用到材料编码标准和成本科目标准如下:
(1)如材料编码标准可为:
A1A2 A3A4 A5A6 A7A8A9资源分类代码 大类 小类 规格01~12 01~99 01~99 001~999
(2)成本科目规则
一旦设定,各子公司一律不得擅自更改。成本科目编码需要与公司财务科目编码一致。
管理制度标准。监控和管理维护标准体系应建立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规范和流程,《计算机及外设使用管理规定》、《局域网使用管理规定》、《网络机房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规定》、《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大纲》、《信息化实施大纲》、《信息系统编码统一规范》等对信息系统运行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形成文档的管理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总之,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信息化应用体系的建设,以及稳步进行的信息、技术、安全、IT管理等体系的基础建设,建筑企业将全面完成信息化“登高计划”.届时,建筑企业各板块、各单位、各实体、各层面的信息壁垒被打破,产业联系紧密、管理手段先进、业务运转高效,形成了一个无障碍、无分割的数字化有机整体。创新的经营模式、先进的信息技术、畅通安全的网络环境将保证建筑企业战略管控和扩张能力的提升,支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建筑企业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