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黛玉和宝钗:你会选谁做老婆

2015-09-10木小六

读者欣赏 2015年8期
关键词:湘云宝钗贾母

木小六

林语堂说,一个中国人要是喜欢宝钗,他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若喜欢黛玉,那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其实同理,问黛玉和宝钗你喜欢谁,可能是个比较简单的感情问题;而问宝、黛二人你会选谁做老婆,则是个现实考量更甚的问题了。

感情是直觉,现实是权衡。

当我们以现代的观念面对这个选择题,遵从内心情感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占比较大比例的回答。但问题是,婚姻从来都是感情与现实的结合体。

童话总是以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尾,因为婚后的幸福若要描写,就不再是童话。

既然是现实主义问题,那我们就从现实主义场景开始假设吧。

假如娶了宝姐姐

宝钗是艳冠群芳的牡丹,天性空无,品格端方,是个比较正统的儒家淑女。

论性情,她端庄宽厚、温婉沉静、聪慧淡定;论才情,她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还博览群书,涉猎广泛,融会贯通,博学杂收。第四十二回中宝钗论画,不仅对绘画工具熟谙,还对画理通透了悟,相当在行。

论行事,她通达圆润、沉稳大方、进退合宜,人际关系上游刃有余。论心智情商,她博学多识而抱朴守拙,明察秋毫却不多事。但对待史湘云和邢岫烟,又颇有点达则兼济天下的仗义。

宝钗的大家闺秀范儿十足。

《红楼梦》中贾家败落之后,贾母对史湘云说了这样一段话:“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你宝姐姐生来是个大方的人,头里他家这样好,他也一点儿不骄傲,后来他家坏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如今在我家里,宝玉待他好,他也是那样安顿;一时待他不好,不见他有什么烦恼。我看这孩子倒是个有福的。”言语之中透露出贾母对宝钗的肯定和赞许。即便黛玉是贾母最初中意的孙媳人选,此时贾母对宝钗也是只觉无可挑剔,由衷喜爱了。

湘云也一早就对宝玉说过:“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宝钗的宽厚体谅,不喜者称为收买人心;但在喜爱者看来,更多的是享受过大富贵,经历过家庭衰落、风波迭起,体察过人情冷暖后的慈悲和体谅。

第三十二回,袭人因“这两日身上不好”,不能做针线,要请湘云帮忙。宝钗知道后就悄悄告知袭人:“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

为湘云回绝了袭人,宝钗也没忘自己接了袭人的活计,照顾到袭人的不便。

第三十七回,湘云和众姐妹玩得痛快,没多想后果就发话说要做东请客。唯有宝钗替她考虑,怕她花费银钱回家后遭婶娘的抱怨,资助湘云办了螃蟹宴,还要照顾到湘云的自尊心,不让她心里过意不去。

邢岫烟来到大观园后,宝钗怜她“家业贫寒,二则别人的父母皆是年高有德之人,独她的父母偏是酒糟透的人,于女儿分上平常;邢夫人也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且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老实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如何能管到他的身上”。所以,“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宝钗却每相体贴接济”。

天冷了,见邢岫烟衣着单薄,宝钗特地约她到避人眼目的地方,问清情况。得知邢岫烟的冬衣当掉了,便命莺儿悄悄取了回来,又悄悄地送去。

这样的宝钗,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如果说她心机深、收买人心,那真如当下做慈善反而被骂一样了。无论如何,在他人有难处时,是她,不但及时体察到,还切实地伸出了援手。邢岫烟的处境明白者大有人在,但给予实际帮助和照顾的,唯有宝钗和凤姐儿了。

在贾家这样关系错综复杂的家庭中,宝钗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交口称赞,小丫头们也爱和她亲近。对赵姨娘这样的“奇葩”,她也没有冷淡鄙夷,自有一份周到。连一开始对她心有芥蒂的黛玉,到后来也不由真心对她叹服。她在任何环境中,都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和适应性,但也始终有自己的分寸。

所以宝钗这样的人,修身齐家又有道德准则,既有理家之才,又有停机之德,绝对会是个绝佳的贤妻良母。

但是,“纵使举案齐眉,终究意难平”。世事与人心一样,总是难以完美。

宝钗这样的女子,你可以喜欢她、敬重她,你可以依赖她、仰仗她,你可以给她点无数个“赞”,却走不进她的内心。她的智慧,淡淡几眼就能将你看个明白,你在她身上感受到的,却是无法穿透的、浓重的疏离感;她或许会与你说笑,却绝不会把心事和悲愁宣诸口头;她会在你需要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援手且不求回报,你却永远看不透她到底需要什么,你该如何回报。甚至于她自己也未必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的淡然,可以说是天生的胸怀空无,也可以说是消极地随遇而安。她的这种随分从时,少了对生活的热情,落在丈夫眼中,未免失了情趣。

情感需求和家庭需要在择妻上似乎很难两全。爱情里需要心意相通的两情相悦,也需要拈酸吃醋时的针锋相对,波澜起伏是爱情的标配,在跌宕的冲突与痛苦中,爱情的纯度和深度才得以验证。所以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刻骨铭心,无法放下。

而宝玉在宝钗那里,是刷不到非你不可、没你不行的存在感的。宝钗这样的平和、识大体,在夫妻关系中,亲情的特点更多,老夫老妻间的平淡更甚。她会给你一份充裕的自在感,但这样的感觉,至少对青年宝玉来说,却恰好不能满足他的情感需求。所以宝玉对宝钗,虽然也有温柔体贴,却说走便了无牵挂地走了。

所以,嫁给宝玉的宝钗注定了不会有长久的幸福。

那么什么样的人娶了宝钗会幸福呢?也许,是一个同样心智成熟豁达的男人;也许,是一个阅尽千帆,只想要一个安静港湾的男人;也许,是一个奋斗中的男人,他需要一个独立懂事的妻子,与他携手奔向未来;也许,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没有什么激情,喜欢安稳度日又不爱操心的小男人……但婚姻中的冷暖,只能自知了。

假如娶了林妹妹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黛玉是清丽脱俗的芙蓉,风露清愁、灵秀多姿,有谪仙一般的遗世独立之韵,仙气飘逸,无人能及。

《红楼梦》中,绛珠仙子黛玉为情而生,她吟诗、葬花、抚琴,一缕情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华闪耀,让人念念不忘。

如果说宝钗通达体贴,是付出型人格,那么黛玉则相反,她让人牵挂,让人愿意呵护,让人有付出的欲望。

黛玉不是雅俗共赏的大众读本,她的美是小众而独特的。这种独特,也让懂她、走进了她内心的人刻骨铭心,永远难忘。

如果在现实中寻找相似的人,宝钗这样的女孩不难找到,黛玉却绝无仅有。

在与宝玉的恋情初期,黛玉的心情阴晴不定,一会儿好,一会儿恼,敏感多思,动不动用反话刺探宝玉心思,跟宝玉闹别扭。但宝玉赠一方旧帕,黛玉终于明白宝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心意,就再也没闹过。后来黛玉和宝玉的相处就有了很多温馨,二人情投意合,心意相通,互为知己,对彼此有爱又有深层的懂得,简直是爱情中的理想境界。

第八十七回,妙玉在潇湘馆外听黛玉弹琴,琴声清越悲切,妙玉叹:“何忧思之深也!”最后琴音“忽作变徵之声”,妙玉失色道:“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恐不能持久。”果然,“崩”一声弦断,预示了黛玉的命运终局。

黛玉不论作诗、抚琴,还是和宝玉恋爱,都有种痴,有种全身心的投入,是完完全全真性情的显露。对生命,她是以任性地消耗来度过。她的遗世独立、她的清高,是看懂一切,却依然选择遵从天性的纯粹和本真。

宝钗以空无化解生活,黛玉则以本真对抗生活。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两种选择无关心机城府,只在天性。

宝钗这样的妻子会让人消解忧愁,黛玉这样的妻子则会让人更加愿意去追寻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所以,从现实安稳的角度考虑,娶妻当娶宝钗;而从精神世界的新意和风景看,娶妻当选黛玉。

宝钗是现实生活中可以携手风雨的伙伴,娶了宝钗,尽可以当个甩手掌柜;黛玉则是感情世界里超凡脱俗的谪仙,娶了黛玉,或许得帮她协调家庭关系,帮她处理家务应酬,但她带给你的风景却无人能替代。

还有一个命题是,在宝钗和黛玉之间所做的选择,你是遵从了内心,还是考量了现实需要。想要和需要之间,在很多情况下,也存在一条深深的沟壑。

网上有人假设:如果宝哥哥娶了林妹妹,会如何?众多的答案里,举案齐眉、神仙眷侣的答案几乎没有。有的,更多是被现实消磨的爱情理想。关于这二人婚姻的假设,也如王子和公主的婚姻假设一样—不假设,才是童话。娶黛玉的人,面临的最大命题是:当理想遭遇现实,该如何磨合。

所以,得失之间,各人衡量不同。

所以,又有一批幻想者,梦想着“钗黛合一”。但这和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穷书生遇狐仙一样,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想象罢了。

红楼版钗黛合一

但是,如果超出这个命题,《红楼梦》中其实有个人更接近于“钗黛合一”的理想,这个答案有点重口味—贾母。

我们需要先忽略贾母出场时的年龄,单从她的做派和性情推测她少女时的风采。

首先,会生活,有品位。

懂得鉴赏音乐,听到十几个女孩子演习吹打,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借水声品丝竹,这样的情趣令人不由称赞。对音乐有如此品位的人,才情是不会差的。

懂茶。茶在我们的文化中已经近乎禅和道了,茶代表着一个人修身养性的特质,好茶、品茶的人,心性是不会差的。

有生活情趣。第一,会收拾屋子。贾府房舍的陈设布局可谓一绝。贾母为宝钗布置蘅芜苑,为黛玉装点潇湘馆,信手拈来,恰当得体。第二,贾母几乎是贾府长辈中唯一一位童心未泯者,自幼爱玩、会玩,到老也本色不改。一把年纪,下雪天跑到园子里赏雪,中秋夜在凸碧山庄赏月,不但自己爱玩,还“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动辄邀了大伙儿四下逛逛,花样也极多:听戏、斗牌、猜灯谜……相比之下,王夫人之流则显得相当无趣了。

其次,性情好。她性情活泛,乐善好施,周济亲友,并不嫌贫爱富。而且,贾母是大家闺秀出身,范儿十足,同时,她还是富不骄奢、贫也能耐的品性。贾家败落后,贾母一番安排,周全各房,让儿子汗颜。

老年尚如此,少女时代的贾母,恐怕要胜过大观园里的任何一位女子。她比宝钗有热情,比黛玉豁达,比湘云稳重,比探春大度,比王熙凤宽厚,比王夫人有趣,比邢夫人大气,如此想来,她才是理想化的妻子人选。

林语堂向《红楼梦》致敬的《京华烟云》中塑造了中国男人的理想妻子姚木兰,兼有儒家的生活智慧和道家的率真自在,有文化、有才情、有胸襟、有韧性,这样一比,竟然和贾母十分相像。

猜你喜欢

湘云宝钗贾母
开养老院夫妻免费收留12名孤寡病残者
夫妻开养老院,免费收留孤寡病残者
重识贾母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竹两枝
续红楼梦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4)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纤手自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