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成色
2015-09-10
是让镜头前出现过度夸张的神情,还是契合剧情的喜剧性表情、动作?在以速成、急就节省拍摄经费的今天,已是考量导演和演员能力的一份试题。
喜剧类影视作品在近年的票房和收视率统计上,所占份额日益见涨,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事实。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两部喜剧电影卖座,都会有那么一两部热播的喜剧剧集,甚至连所谓的“大剧”都少不了喜剧元素勾兑。人们现在无法设想一个没有了徐峥、黄渤、刘桦、宁浩(以后说不定还要加进陈建斌的名字)、冯小刚、成龙的电影界,就像无法设想过去十来年的电视剧里,没有了《潜伏》《落地,请开手机》《我是老板》《我叫刘跃进》《借枪》《虎口拔牙》,没有了姜武、柯蓝、罗海琼、秦海璐、赵亮、姚晨、张立、程煜、范伟、范明、崔嵩……这些经常塑造出喜剧型性格的面孔一样。
喜剧的成色无处不在。除了春晚、相声、出演乡土剧集前的二人转演员,以及像“爱笑会议室”“我们都爱笑”等电视台综艺栏目培植起来的一系列笑星。过往二十多年里,内地最嚣张的票房导演冯小刚、香港的票房保障王晶,以及华语圈通吃的周星驰、成龙,哪个不是从笑声中赚足了观众的爱戴?喜剧是票房和收视的制胜秘笈,而发掘出一个喜剧明星,却又无定规可寻,似乎只能靠歪打正着——无论是当初小沈阳的陡然崛起,还是王宝强的水到渠成,抑或潘斌龙、修睿、肖旭、曹然然、肥龙们从电视栏目演播厅往影视拍摄棚里的艰辛攀升。
连大剧、正剧,乃至神剧的演员们,现在都知道戏要出彩,需要放松着、“耍”着演。《大刀记》里的“白眼狼”“四儿”“王老头”,《虎口拔牙》里的“潘慎之”“阿金”“饭冢”,王雷在《战火青春》《平凡的世界》、任程伟在《战长沙》里拿捏准确的角色演绎……这些都说明了人们普遍认识到喜剧因素对一部影视作品的重要性。不过,有时却又存在着用力过猛的情形。比如当春晚或其他舞台的笑星们登陆影视,究竟是让镜头前出现过度夸张的神情,还是契合剧情的喜剧性表情、动作?这在几十年前可能不构成问题,但在以速成、急就节省拍摄经费的今天,却已是考量导演和演员能力的一份试题。
喜剧重要,但喜剧并不能在口碑和票房、收视率上包打天下。如果我没弄错的话,陈佩斯主演的最后一部投资够规模的主流影片,应该是1987年公映的《少爷的磨难》,观众踊跃观影后留下的口碑并不热烈。那可正是陈佩斯在春晚舞台如日中天的日子!作为当时影坛头号喜剧演员的陈佩斯,后来尝试民营拍摄,市场的反应并不如愿,这里面固然有当时发行渠道的弊病,但也不能不承认,当时中国影人对喜剧境界的理解,还是与观众的期许存在某些偏差。包括后来被媒体人炒起来的“大话西游”系列,票房为什么惨败?喜剧不能契合主流受众心理,或者契合了、却没有稍微挣脱一点庸俗、恶俗的底色,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上述这些问题,到今天并没有很有效地在作品中解决,且伴随着近年乡村剧、神剧和神魔剧的流行,有泛滥的趋势。我相信这个时代会出现一些演员,因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未来成为真正的喜剧巨星和表演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