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木有华

2015-09-10龙昱杉

安徽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陆羽茶农茶道

龙昱杉

关于茶道,传播者说,其对人最大的作用是“静心、修身、养生”。

写关于茶的文字,我有种不敢轻易落笔的感觉,因为茶文化之深之广博,是一条似乎见得到源头,但绝对说不清有多少分支的长长河流。对于这样一条河流,就算你把文字都写尽,也只是皮毛。所以我只把茶做为相邀友人小聚的理由。

有茶,朋友间品着说着,些许的烦恼就没了,陌生人初次交谈也有了沟通的桥梁。所以空闲时我喜欢邀上三两好友小坐炉前,茶做引子,开心时话匣子被撬开,意气风发的欢乐随着茶水入口一并也入了心。若忧伤,无需语言,一杯杯茶水下去,唇齿香,喉底甘,盖得过中年岁月的苦辣酸甜。那些弥漫记忆的风花雪月,扰人心绪的柴米油盐,在茶的面前,再浓,也散得尽。人生需要三两知交,若无论各种心境下都有人愿意陪你喝茶,那淡淡的人生,所散发的又是多久的香气……

茶是人在草木中,于是具有生命的灵性。

品茶便品了人生,是一滴水折射的阳光。

先苦后甘再回味,苦中有甘,涩中有香,通常的人生,一路走来,苦痛是伴着渗透在岁月里的希望前行的。路行泥泞时,要知道苦尽甘来才显真,生活需要坚持;志得意满时你不能说人生就是欢歌一场,生活还需要智慧。人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茶叶成水,佛看是禅,道看是气,儒看是礼。有人品她解喝,有人嗅她香气,我看她,心就静了。

读禅时品茶,品出的是禅的包容:没有一种不包含好的坏,也没有一种不包含坏的好。禅的妙处精粹,言语所难道尽;茶于香气之外深处的韵味也非常言可说,懂茶人却凭意会感知真趣;真饮茶人,饮茶时内心的清静其实就如同禅的空无,因此才有千年前那个深得其中况味的和尚千叶休提出的说法“茶禅一味”。同时甘与苦,好与坏,就如中国道家的八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尽是我,我尽是你,我的开始孕自你的终结。万物有道茶亦道:“精行俭德”,“和清静寂”。这是饮茶过程中贯穿的理念精神和心理要求。只个几字,几乎揽尽儒释道全部的精华。道法自然,在此心境下通过不同的器具自然地导出茶质的原本,茶道便有了灵魂,藉此完成饮茶的最高境界:识道和修心。人说儒学是中国茶道文化的筋骨,道学是中国茶道的灵魂,佛学为中国茶道增添了神韵。我的理解是一个精行俭德之人,以和清静寂的心境泡饮一壶好茶。一套完整的茶道结束,一场禅也如约完成,于人生便是苦尽甘来终归去。好茶在味醇时能散出甘爽,人生在高潮时能将人性的光芒尽情挥洒。所以于我看来,茶、禅、儒、道和人生都是相通的。一道茶品过,如佛道人心修过一次……

与土壤相连的东西,要好,就要找到根部去。最爱在茶山上和茶农聊天,茶农眼里,茶是简单的,简单得通了人性,就是三次生命,三生一世……

一次是从种子孕育、发芽、抽枝、成长,直到秋去、冬尽、春来,嫩芽出枝被采,是生长的生命;一次是从采下到经历各种晒炒、揉捻、发酵等工序磨砺变成成茶,是制作的生命;一次是自投放水里起,经意态阑珊,漫溢杯中到最后香尽成底,是绽放的生命。三生一世,哪一次生命都关乎她最终展现在我们口中的味道,我们谈笑着,一壶间便完成它的轮回。而茶农,扎扎实实地陪伴了它们两生。没有对茶的生长制成以足够的了解,知其香而不知其所以香,是品茶的遗憾。茶农比一般喝茶人显然更了解茶的苦辣酸甜,寒暖温湿。

茶农眼里茶的灵性是特别的,与土壤连接着地气。别以为要多么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茶,乱石砾壤才是茶叶生长的最爱。举世闻名的岩骨花香的大红袍,产自武夷山绝壁石崖的缝隙间。它的香气,源自破岩而出的茶叶根部种子的力量,品武夷山的茶,你能感受到与任何地方的茶都不同的根部的劲道——岩骨。一粒种子,一棵茶株,落到什么样的海拨、气候、土壤就散一味什么样的香气。如人,哪里出生就带了哪里的口音习性,终其一生而难以更改。所以哪里的茶,便带了哪里人的性格:南方茶形美,冲来味甘汤净水柔,如江南亭亭的女子,花样年华,垂脸含笑,待你亲抚;西部茶粗犷,刀砍锥戳煮来汤色明艳味醇厚,似《新龙门客栈》风情万种的浓烈女子,要你懂她方可细品出其似是无味但涩而苦后的甘香;而北方胶东,纬度高达北纬37度的茶区的茶,则柔和了南茶的形美和西北茶的色艳味醇,加之耐冲的特点,持久的香气,像极了山东女子的智慧和坚韧。看过《闯关东》里几经生死而最终韵致端成的女子,再来品北方的茶,就知道这结合了日精月华、散着特殊香气的茶的气韵是怎样在雨雪云雾中锤炼出来的了。

茶农不等于茶商,真正的茶农,爱的是茶的本身。无论南北西东,茶农的性情总是透着和气,不急不躁、和风细雨。看那茶世家的茶农,几十年茶风茶雨里穿梭,整个人宛如一株经年的茶树,雨也好雪也好,吸纳自如,任你采摘,由你修整,他也坦然自生。手掌是粗糙的,身躯也是笨拙的,采起茶、做起茶来却稳稳地带着节奏灵巧着。深深的皱纹里,印着不惊不乍的恬静淡然,桐木关的茶农老何说:“没有随随便便能做出好茶的,人性稳,茶性才能稳。谁的茶带着谁的味道呢。”谁的茶,带着谁的味道!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碧螺春,妈妈在纸袋外面包了再包,最后塞进盒子里,一定要单独放,怕“靠近什么就沾什么的味儿”。我进茶园,一定先看人。茶是有气质的,带着相伴的人的性情。它的诞生不只是靠手工舌尖哪一样功夫,那是一系列的烦琐工程和经验的结果。最好的茶总是来自年龄最长的茶工手里,也是这个原因吧,因为世间风雨都已存在他的心里了。茶有适制性,真正的茶农,不改其性不炒名,守得住心,把得住手艺,沉在山里做好茶。世上炒到天价的金骏眉,山里茶农叫它“菜茶”。“就那么野生出来,一堆堆,一丛丛,从没管它每棵叫什么名字”。高潮时被茶商叫嚣到以芽论价的班章毛茶,茶农担心的是,采多了树太累……市场起起落落,生活一波三折,茶农常年面对的依然是他们的山,他们的树,他们的茶,心淡得如水。面对沉浮不定的风浪他们一笑而过,茶入口,一切映到心里,是茶性融进生命里了。

茶养生,茶更修心。

旧时修身养性的人把茶当成“轻身换骨,羽化成仙”的上药。茶的养生功效也由此延伸至今,并在健康养生题材得到重视的世情下得到更大发扬:减肥美容、提神醒脑、调节内分泌、降糖降血脂……总之从最简单的生津利尿到最高深的防辐射防癌症,随意一个人都能把茶的功效列举出个子丑寅卯。茶的潜在能量能挖的都挖出来了。因为好,于是流行。在饮茶成风、又以情调为时尚的当下,茶道就被当成一种时尚技艺,像对待一种表演不断地把茶道加以细化、深究,从“焚香静气,温杯热瓯”到“领悟茗韵,尽杯谢茶”,演绎出十几二十道程序将饮茶变成一场与美丽容颜相伴相随、人人羡慕观赏的华丽表演。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在观看或者在进行这样的表演中领悟到心底超然物外的安静。如是,则此茶道表演成功了,别忘了,喝茶领略的是内心风光。过去人出于对天、对人、对茶的敬重,饮茶时“弃鞋不得参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声。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吃茶不得吹茶,不掉盏,不呼呻作声。取放盏床,不得敲磕……”这些慢慢溶于生活而成了礼节,如今成为我们的追求。

其实所谓茶道,在心非在术,“心、术并行处,常显一味也”。最极致的茶道是茶心与茶术的完美结合。茶道修术,禅修心,心、术并重,茶禅一味。如若禅融于心,术便自然见于形,在如如不动的平常心下,物我两忘,手中流出茶的活泼和洒脱,于自然中生成的茶道是一如行云流水的安然,于无形中享受生命的最高形态:自在,放下。手有茶,心有禅,无关天外风物。

茶好,水也要好。同样的茶,不同的水、不同的人泡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茶经》第五章《茶之煮》有对水的评论:“其水,用山水者上,江水中,井水下。”后有人又进一步说到最上为“无根之水”,即空中接下的雨水或雪水。可按现在的环境标准,这两项恐怕都不能为人所饮用。同时陆羽又在第六章《茶之饮》里说到“飞湍壅潦,非水也”,即说飞奔的急流水和停滞不动的水以及雨后的地面积水,也都不能用做泡茶。山泉水当然好,但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实在难找。我们现在的选择只在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之间择其较好。我的感觉,因为茶叶本身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若选了一个矿物质丰富的水,既浪费了好的资源,同时因为太多的元素叠加,会让水硬度十足,反而不利口感。若能远处汲来放心山泉,存于稍粗的紫砂或陶缸里养过,就如水中加过麦饭石了。这样的水冲茶,好过昂贵的纯净水、矿泉水几倍。

茶既有灵,定也带性情。陆羽离开师傅智积后从此不再饮茶。唐代宗知道师徒俩的故事后传唤两人进宫。上宫廷茶师煮的茶,智积只象征性地呷一口就放下了,当陆羽煮的茶端上时,智积却一饮而尽,道:叫陆羽出来吧!代宗问怎知是陆羽煮的茶?智积答,此茶味非陆羽不能为……我想茶汤里定渗有煮茶人个性的体味。人迥茶味异。只可惜人生中,知音难觅,知音而知味更难!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一定是对知音说的。杜来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客一定是好友。

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茶的人也要对。

茶本是适宜一个人的安静氛围的,若两人能同饮一杯好茶而忘记天色,那品出的往往不仅是茶,而是知己的味道。有茶一样的朋友,也有朋友一样的茶。一群人一起喝茶,喝的就不是茶,而是相聚的热闹,饮到趣浓时茶便成了酒,自古茶不醉人人自醉,醉的是一种心情。

好的茶,经年的陈茶,是变化的,所变化的不只一汤一水间的前后苦甘,而是昨与今、阴与晴、冷与暖、相知与相违,甚至一点点心情的变化。喝茶的人对了,大碗茶能品出一流茶的滋味;喝茶的人错了,一流茶也能喝出陈腐味儿。与知己饮苦茶也甘,违心的茶,虽甘难咽。

茶与茶,差之毫厘,人与人,觉之千里。一杯茶,入不同人的口,品出的是不一样的味道。三分焙火的茶,给喜清香的北方人一定喜欢,而对喜欢炭火的南方人,则味显匮乏。同样的茶,不同心情时饮下,品出的也会是不同的味道。所谓“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茶如月,人心如江,在不同茶人的心中对茶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好茶,首先是饮者心底一抹香,呼气时渲染了全身。我至今认为,最深刻、广大而且感人的吃茶哲学,是我在这里月下独自品饮,知己在远方也闻到茶香……

责任编辑   李国彬

猜你喜欢

陆羽茶农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茶道人生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茶道六百年》
陆羽弃佛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