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新常态的新视点谈如何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2015-09-10连凝
连凝
摘 要: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引擎”,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走出短命的怪圈,理性发展、科学发展。金融、税务、科技、工商管理等部门要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积极引导他们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构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的市场主体发展格局。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指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融资服务方面,要在认识上深一层,竞争中强一分,发展上快一步,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尽快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催生新的业态、衍生新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中小企业 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6.3;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010-0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入了新常态,过去那种靠低成本投入赚取高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近年来,发生在沿海地区抑或是内地多起中小企业家“跑路”现象,正说明单纯地依靠借高利贷、高污染、低人力成本投入搏取高回报的粗放式经营已一去不返。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同时为3亿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但是,作为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在其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地位、责任、待遇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尤其在金融、税务、科技服务方面,更是感受到了与国有大企业所不同的待遇。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以信息化、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中小企业在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任何企业所不能比拟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对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问题展开探讨,旨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中小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健康发展。
一、中小企业在金融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低”以及简单要素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任重道远,再加上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创新性乏力、财务管理混乱等因素,导致发展空间进一步挤压,平均寿命只有2.9岁,相比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寿命平均在12.5年,日本甚至达到了30年的水平,相差太远。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来看,缺乏资金是排在最前面的问题,贷款难、融资难,找不到项目头疼,找到项目找不到资金更头疼。之所以频频发生前文提到的企业家“跑路”现象,主要问题就是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压力,导致企业家四处借贷,有的甚至向地下钱庄以超出自己利润的代价借钱,直至走向不归之路。
从对相关金融机构调查数据来看,关于“未能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原因”:一是申请贷款企业不符合贷款条件;二是申请贷款项目风险比较大;三是金融机构自己资金比较紧张。其中第一个原因占到100%,第二个原因占到80%,第三个原因只有10%。因此,中小企业还需要在治理污染、增加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立品牌等方面加大内功锻炼,尽快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二、银行与金融机构所做的努力
近年来,银行与各种金融机构为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为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做中小企业的坚强后盾。金融机构在强化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建设同时,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有效投入。一是贷款投入倾向于经营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企业、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壮大发展,把蛋糕做大。二是大力支持具有生机活力和发展潜力,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发展生产经营,激活工业细胞。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时刻都离不了金融机构的支持。三是切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贷款,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建设项目。四是盘活存量增加信贷有效投入。
2.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良好的金融服务,对促进中小企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巩固和完善汇兑、结算等业务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服务品种,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新工具。如“金卡工程”的实施,ATM机和POS终端机网络建立和完善,以卡纳税、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开办,金融业务电子化建设,提高了服务效率,大大方便了群众;外汇结算业务的发展,为出口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消费信贷业务的拓展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同时,推进行风行貌和文明单位建设,推行了微笑服务、站立服务、上门服务等等,简化贷款手续,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树立了良好的金融行业形象。
三、从资金需求、信贷资金供给、融资环境方面分析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和其他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建立互利、和谐的新型银企关系是银企双方的共同愿望。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与银行往往难以协调,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特别是中小企业,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在银行信贷投入总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仍将是一个长期和普遍的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1.资金需求方面。
(1)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是科技含量低、产品品种单一,缺乏创新。市场上的某一种产品销路好,大家就一哄而上,都去做这种产品,互相压价,互相拆台,直到最后走向绝境。很少有以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创新理念去开拓市场,以自己的科研、创新去推动市场的发展。结果导致粗加工产品、低附加值产品、一般产品多,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名优产品少的现象。从而使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效益不好,无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2)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管理,老板是老公,老婆是会计,媳妇是出纳,儿子是司机。欠缺基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信息,既没有透明度也没有必要的监督机制,一切都是老板说了算。因此导致一些企业信用度严重缺乏,有的甚至采取各种手段悬空银行债务,故意逃债、赖账、甩账,使许多银行望而生畏,不敢再给类似的企业贷款。从而使中小企业的信誉、形象、公信力等等大打折扣,产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3)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缺乏生产经营中必须的资金。资本积累少、资金短缺是许多中小企业共同的问题。有调查显示,一些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仅占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的20%,通过企业内部集资抑或是民间借贷等方式可以筹措到15%左右的资金,除此之外,尚有65%左右的资金缺口。况且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不能上市融资,同时也无法向社会集资或者发行债券,因此只能通过银行借贷来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
(4)中小企业缺乏必须的抵押担保能力和偿债能力。中小企业的负债率都比较高,有的甚至在70%~90%以上。其资产一般都是人力资本、技术抑或是不能够作抵押的物品,资金需求总量与可抵押资产总量差距太大,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抵押担保不足更加严重。而银行在高风险状态下,对高负债率的中小企业,只能是慎之又慎,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与金融机构的贷款。
2.信贷资金供给方面。无论是银行抑或是其他金融机构,同样也是企业,因此必须考虑成本的最低与效益的最大化。采取信贷资金行为必须在国家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指导下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银行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这就是新型银企关系的实质。
(1)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意识,要求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必须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我国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实行非常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与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以确保资产质量为前提的考核指标之上的,一切以杜绝与防范资产风险为底线。中小企业最大的“软肋”恰恰是银行机构最担心的问题,因此导致了他们在申请银行支持时被淘汰出局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银行贷款往往需要逐级审批、逐级授权,中小企业在时间上等不及,相关的贷款审批制度也加重了中小企业的成本负担。
(2)明确的经营目标,决定了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必须根据其具体情况相机抉择,究其原因:其一是金额小、时间急、贷款需求频繁、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等是中小企业寻求贷款的共同特点。其二是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旦发生问题,一些企业马上就面临着关门走人的危险,很难维护债权,导致银行遭受较大的风险,银行相关责任人也会受到处罚。二是中小企业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无论是企业的产品、工艺、机器、设备,抑或是企业员工都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有的连企业老板都找不到了,非常难以进行风险跟踪,无法开展正常的监控。其三是信贷资金中存在“马太效应”,特别是在信贷总量不足的状态下,越是能贷上款的企业越是能够贷到,越是贷不到款的企业越是贷不到。出现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问题。
(3)巨大不良贷款的存在,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一些地方存在者巨额不良贷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制约了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实行等级管理,在信贷管理上实行制裁制度,信贷资产质量严重低下导致上级行收回贷款等权限;另一方面不良贷款使大量信贷资金沉淀在效益差、产品无市场的企业手中,致使大量信贷资金不能周转运用,信贷资产“财政化”,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变成无效占用,有的甚至已经被抽空、分流,银行债权形成损失。
(4)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弱化了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当前,城市信用社并入农村信用社,未能向地方商业银行转化,而农村信用社由于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包袱重,无论在结算方面,还是信贷资金实力方面,均难以承担起全面扶持中小企业的重任,更何况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机构,还肩负着“支农”任务。
3.融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在一些地方,目前尚未建立专门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服务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普遍存在担保难的问题。
(2)缺乏一套统一的、完整的信用评估、监督机制。由于在我国许多地方,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建立起以企业资信檔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工商、税务、金融、公安、法院等部门各行其是,信息不通,甚至还相互设防,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了解与掌握。
(3)缺乏“公平、公正、公开”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一些不法之徒打着搞活金融的幌子,以高出金融机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额利息,非法吸引资金,导致各种非法金融行为肆虐,一些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深受其害,使本来就不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受到了严重影响。另外,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甚行,一些企业逃逸银行债务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老赖”当道,甚至使一些遵纪守法的企业“吃了亏”,受到了伤害。
四、有效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改善企业金融融资服务
1.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积极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兴则经济兴。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刻认识金融支持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市场的重要主体和创新生力军。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财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的形成,中小企业的数量会进一步大量增加,在促进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就业、税收等方面将得到更大的收获。因此,一方面政府各部门要建立帮助和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引进社会抑或是国外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新的、更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设与完善担保信用体系,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担保行业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要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积极完善信用体系要素。首先,要加强诚信建设,整合各个部门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社会信息平台,构建社会信用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互联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与比较完善的信用服务体系。其次,要将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档案与企业经济活动档案纳入信用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第三,要确认中介机构的资质,积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在为中小企业加快盈利模式转型、解决资金短缺、应对经济下行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3.要進一步拓宽融资总渠道,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市场。要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和创新,大力引进各种金融机构,壮大区域金融实力。加快打造地方金融控股集团,规范发展小型法人机构,培育新型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地发展互联网金融,鼓励竞争,强化监督,优胜劣汰,集聚资金,明确融资双方的“责权利”,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4.要进一步构建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法律保障体系,用足用好用活各类政策。一方面要加快中小企业信贷制度的立法工作,切实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隐患,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与内控制度,促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健康规范地发展;另一方面,要用足用好用活各类政策,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重点扶持一批能够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要中小企业进行长期积累和投入。
5.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发展格局。首先,银行和各金融机构要摒弃惜贷、怕贷的观念,积极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要在积极应对和预防各种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在认识上深一层,支持上强一分,才能使企业在发展中快一步。第三,要降低服务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对能够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转型升级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创造力的中小企业加大支持力度。
6.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多策并举。银行信贷、管理、审批各相关环节要接好“地气”,对信誉好、效益高、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要积极创新担保方式,为其量身打造灵活的贷款机制和个性化的服务产品组合。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贷款比例,尽量避免由于金融部门的借贷审批程序繁杂而导致企业错失良机。
7.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建设,做好转型升级,提高信用水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新命题。中小企业只有认清形势,了解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才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小企业要做好内功,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提升企业自身素质与内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主动加强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沟通,向他们提供各种会计报表、财务信息,增强信息透明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努力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准,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
五、结语
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已经与全球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一方面,中小企业必须认真面对全球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才能赢得市场先机;另一方面,政府、银行与各种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做好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从而催生新的业态、衍生新的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 斯天军.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从诸暨块状经济发展谈金融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商场现代化,2007(13)
[2] 蔡良才.提升信用能力缓解资金困难——对漳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的调查与思考.福建金融,2004(8)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