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地气”与“悬浮剧”

2015-09-10戢二卫

综艺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接地气现实生活

戢二卫

一位观众抛出关于“接地气”的问题,得到与会编剧高度一致的表态——不认同,不接受。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关于电影编剧的行业论坛。其间,一位观众抛出关于“接地气”的问题,得到与会编剧高度一致的表态——不认同,不接受。他们认为现在的编剧早已不处在闭门造车的阶段,其对个人生活和周遭社会的感知必然体现在创作中。而“接地气”更绝不能简单理解为题材本身,“《哈利·波特》在精神层面上也是接地气的”。

电影编剧对“接地气”的讨伐言犹在耳,我又在电视剧行业听到一个新词:悬浮剧,指代那种脱离中国国情、难在现实中找到参照、“不接地气”的现实题材剧。在故事上,“家族纷争”“身世之谜”“多角虐恋”“车祸耳光”是其必杀技,同时往往还具备以下特点:体量超大,动辄上百集;二三四线演员担纲;都市家庭背景;制作成本低廉。此外最硬气的是,这些悬浮剧都收视率超高,加上产品植入点多、量足,性价比极为诱人。

当我一字一句敲出以上关于“悬浮剧”的特征描述时,跃然脑海的想法其实是:咦,这不就是美国日间剧(Daytime TV)吗?只是两者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播出时间。美国日间剧的时段永远是从非周末的早间新闻及评论档结束,到晚间新闻及黄金时间节目播出前。正因如此,当你向美国上班族问起日间剧时,他们所能说的大多只有在政府机关大厅、牙医诊所接待处等场合“被迫垃圾时间”的观看记忆。而国内,悬浮剧可是在黄金时间播出的。

同为故事不反映基层群众生活,角色不好好说话的悬浮剧,美国版以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杂人员为主要受众,中国版却可能赢得主流观众群的青睐(收视率较高的国产悬浮剧均在以城市年轻职业群体为主要受众的平台播出)。背后的原因,我认为是社会发展形态,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所致。当下城市年轻白领的主体,都还是在奔向中产阶级“已成定局”的生活状态的路途中,这里既包含“城二代”,也包含大量“城一代”,他们自身正是家族城市化的首创者,承受的压力在如今社会大环境下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在城市打拼的生活是现实,现实是结实而沉重的,很多时候也是需要逃避的,至少,在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悬浮剧正好满足了这种“逃避”(以及少许“憧憬”)的需求。

再说回“接地气”,不管对其有多少种解读,有一个特质为所有人认同:必须是现实主义的故事。有故事就有人物命运,人物命运最集中的表现在于冲突。于是可得出一个简化公式:“接地气”约等于“写冲突”,特别是现实中的冲突。这在当下有一定难度。于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们在生活的材料中挑挑拣拣,最后舍弃阶层、信仰等人物命运的“厚”面,聚焦于家庭、情感等“薄”面。由此,一部又一部“悬浮剧”的诞生,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如果说“洒狗血”是全球各地悬浮剧的标配,那么近些年来,国产悬浮剧从台湾八点档、韩国大妈剧,甚至从泰国、拉美都偷了不少艺。我以为,正所谓“没有美国的国际化就不是真正的国际化”,现在到了偷艺好莱坞的时候了。美国有一部破了吉尼斯纪录的日间剧《综合医院》,1963年起开播,至今已播出13000多集。80年代此剧一度陷入低谷,为重振收视率,制片公司大胆把剧中一对副线男女的故事推到前台。他们“狗血”气质浓郁的恋爱经历,让二人婚礼那集创造了美国肥皂剧收视率的历史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放眼全球,这也算洒狗血洒出真爱的极致了吧?

猜你喜欢

接地气现实生活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