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教育质量评价

2015-09-10何陈

新课程·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家长

何陈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处于主导地位,评价就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结果往往有些主观和片面。而且,评价者往往处于强势地位,被评价者则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个反作用就更强。评价不改革,课程改革就无法深入。

笔者认为,评价要重视过程性评价,采用课堂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期末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评价学生。

即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做出的实时评估,通过调整、控制受评者的后继行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手段。即时评价要体现及时性、激励性、全面性、公正性的原则。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的,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经常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及时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不对的地方也及时纠正,立竿见影,即见成效。

阶段性评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来参与,师生共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就拿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就要从基础知识、写字(书法)、听力、说话(口语交际)、朗读、书面阅读、阅读量、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平时的基础知识、写字、朗读、阅读量等由学生自行完成,在小组内评价,经过一个阶段后,再由班上共同评价,其他几项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评价。例如同学互评: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议,以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老师可按“好、中、差”搭配,让组长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批改,批改完后统一交回给老师,再由老师检查核定。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评价制度,学生熟悉了这一套评价模式,了解自己应学的知识,什么方面突出,什么方面还欠缺,及时弥补,从而在掌握知识方面得到提高。这期间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家长评价不可缺少。以班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定期向家长发送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单,相互了解学生的变化,以便参与对学生做正确的评价。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及改进措施,每学期请家长填写《家长回馈单》。

期末评价不仅是我们传统的期末考试,书面试卷成绩只是成绩的一部分。考试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互动的。应做到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家长评定相结合,注重反思和提高。不能像以前那样,凭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定乾坤”,考试方式应该用多种形式,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课外阅读、课外识字、收集资料、上课听讲、课堂发言、常规作业、合作交流、单元检测等方面,采用老师观察、平时记录和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及各种评价资料,全面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出客观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淡化横向比较,比较全面地反馈学生的进步、潜能与不足,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不仅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家长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清律的基础知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掌握基础知识
家长请吃药Ⅱ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