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克己
2015-09-09马军
马军
“礼”这个概念,儒家十分重视,目的就是要人们通过克制自己的非分之想,避免滑入“欲壑难填”的深渊。从而来提升人格修养,“从心所欲不逾矩”,实现人的最高境界“仁”。古人对此颇多实践,虽然艰难,但成果还是可圈可点。
宋代张咏,是个正直严峻的官员,由于能力强,被朝廷派到四川当知府。他对自己一向要求苛刻,不想因家小和随员影响自己全身心地施政,遂一人一骑,只身赴任。长官做出了榜样,下边人谁还敢不自律呀?于是都光棍一人全天候上班。可是时间长了,大家都无精打采,张咏就想,严以律己可以,但宽以待人才能行得通,还是从实际出发,来点人性化的管理吧。于是,他就买了一个婢女侍候左右,不久他的下属们也都或妾或婢地解决了生活不便的问题。由于政绩突出,四年之后,张咏调回京城做官,临走时将他买的这个婢女又送回了她的家,当时人们很不理解,按当地习俗,这样的女子就理所当然是他的人了,哪有送回的道理?更令人不解的是他还给女子的父母留了钱,作为将来她嫁给别人时的嫁妆费,事后,父母发现这个女儿仍是处女。至此,大家才明白,他不是要女人,而是纯粹为下属们考虑才这样做的,可是他与婢女四年间共同生活,怎么就能比柳下惠还柳下惠呢?原来,他也不是一个石头人,也曾多次“中夜心动”,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但他强自压抑,实在煎熬受不住了,就起来绕着屋子转,嘴里不住地咒骂:“张咏小人!张咏小人!”最后终于能够平复下来。《厚德泉》和《梦溪笔谈》从不同角度记载了这个故事。
赵抃也是宋代的名臣,素有铁面御史之称,在入成都为地方官时,是一琴一鹤陪他前去赴任的。长期的异地生活,再加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公务,内心的寂寞和对体贴的渴望便时不时地搅扰于他。一次在路上,偶遇一位姿色出众的妓女头上戴朵杏花,赵抃隐藏在心底的浪漫便冲动起来,遂戏赠一联云:“髻上杏花真有幸”,该妓天生慧质,当即应对:“枝头梅子岂无媒?”赵抃不禁心生爱恋,晚上,派一名贴身的老兵去请她来陪同自己过夜。可等到三更时分,还不见老兵回来,赵抃等得烦躁,不停地在室内来回踱步。忽然,他高声地叫着自己的名字道:“赵抃,不得无礼!”说罢,又连忙招呼人去把前面的人给追回来。这时,只见老兵从容地从帷幕的后面走了出来,说道:“我料到大人肯定后悔,所以我根本就没去请人!”此事记于《福寿全书·内省》
明朝人曹鼎,在执行公务时,抓获一名绝色女贼。由于路途太远来不及押回县衙,便只得夜宿于一座破庙中。月光下,这个女贼表现得一点也不象个令人切齿的魔头,反而风情万种,千方百计地色诱他,曹鼎虽然一身正气,但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要求他做到心如止水是有些难为他。他显然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这点,因此,当他自觉快要把持不住的时候,就焦躁地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以警戒自己。谁知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念头就冒了上来,这荒僻野庙,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干了啥哪个会知道?想到此,他又把纸条撕下来,抬腿就要去找女贼。刚要迈步,又突然想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弄不好,这个狡猾的贼就有可能寻机逃脱了,想到此又退回去把刚刚撕下的纸条贴上。走了两圈之后又觉得,这孤男寡女,是天赐之缘啊!天一亮就永远也不会再有机会了!于是他又把墙上的纸撕掉。刚要转身,又忽然想,不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他的头上冷汗就出来了,于是很利索地又把撕下的四个字贴上;过了一会儿,那个念头又占了上风,她是犯人,我就是占了她的便宜,谅她也不敢说,何况还是她引诱我的呢?想到这里,他又把纸撕了下来,就在他将要推开那扇门之时,心底里的声音又响起了,这是趁火打劫,比她的鸡鸣狗盗还要龌龊。他于是又蹑手蹑脚地退了回来!就这样他写了撕,撕了写,一夜间反反复复折腾十多次,终于在火一样的煎熬中打败诱惑,守住了“礼”的这条底线。(焦竑《玉堂丛语》)
张咏没有在川纳妾之意,只不过囿于形势,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才变通买了个女孩子,倘若把握不住自己,最后始乱终弃,那就是造孽了。虽然“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礼”的力量在他的良知世界里无疑更大;赵抃之所以这么快就把握了自己,没有跌入堕落的泥潭,就在于心灵深处始终设有“礼”这道警戒线,史载,他每到夜晚,必先沐浴、焚香,再将日间所做的一切完完全全地禀告于天,凡“不可告,则不敢为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和对他的深入了解,老兵才敢违抗命令,给他清醒下来后纠正自己的不智留下空间和余地;曹鼎虽然多次反复,差一点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但终归还是理智占了上风,潜意识中的“礼”和“善”的本性关键时刻守住了他的门户。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尘世中人谁的方寸之地又没有过妄念产生,然而,如何处之其结果却大不相同。这些充满正气的例子,无疑令人钦佩,也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