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管婴儿,孕育新希望(上)

2015-09-09王震元

科学24小时 2015年9期
关键词:莱斯试管婴儿卵子

王震元

爱德华电话求助 腹腔镜巧取“熟卵”

1967年的一天,英国奥德海姆总医院妇产科专家斯特普托,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爱德华博士的电话。爱德华,这位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学家,对斯特普托发表在权威刊物《柳叶刀》上的论文《镜检查法和排卵》深感兴趣,并希望进一步请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人类的自然生殖中,约有10%的夫妇不能正常生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方的输卵管堵塞。由于药物治疗往往无效,因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爱德华就从事人工生殖技术,也就是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其实早在1959年,美籍华裔科学家张民觉就曾做过相关实验,他将36个体外受精的兔卵植入雌兔子宫,结果有15个受精卵完成了发育过程,成功分娩出健康幼兔。1968年,爱德华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人类卵子的体外受精,但是受精卵却只分裂一次就停止了发育。爱德华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卵子不够成熟。但是怎样才能用安全可靠的方法获取成熟的卵子呢?这个难题使得爱德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陷入了困境。直到斯特普托在论文中介绍了腹腔镜取卵的技术,才让爱德华看到了曙光。

半年以后,这两位科学家终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得以会晤,并于1968年在奥德海姆总医院开始了正式合作。为此,斯特普托还为爱德华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许多输卵管堵塞的妇女,为了有一个自己的孩子都争当实验的志愿者。

为了获取更多的卵子,斯特普托为志愿者注射了一种卵泡刺激素。爱德华则对精子进行“清洗”,模拟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结合的自然状态,确定最佳的生理条件,包括培养液的温度、电解质浓度、酸碱度、糖含量、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素等参数。斯特普托将志愿者的卵巢中采集到的卵子放到经过消毒的培养碟中,加入另一种人类绒膜促性腺激素,以促使卵子成熟。36个小时后,爱德华再把精子放进去。10~12个小时后,他们发现了精子进入卵子的迹象。接着,在实验室中使这个受精卵分裂。他们将这个受精卵放进另一种培养液内,满足发育成一个胚胎过程中必须多次分裂的条件。

1969年,实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终于培育出了人类的早期胚胎。

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当他们向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申请,在英国剑桥大学附近成立一个诊所以及实验室时,却由于涉及所谓的“伦理问题”而遭到拒绝。幸运的是,英国奥德海姆地区的另一个健康机构为他们提供了一套手术设备和一个小研究室。1972年年初,斯特普托首次把一个已分裂成8个细胞的胚胎,用一根又薄又细的塑料管送进了志愿者的子宫。但是,这次实验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八细胞”胜利“着床” 莱斯丽“三世同堂”

爱德华和斯特普托反复研究、分析后认为,很可能是由于促进多个卵细胞成熟的怀孕药物缩短了志愿者的月经周期。因而胚胎重新送入母体之前,在促排卵药物的作用下,志愿者正好处于月经期,子宫内膜开始脱落,导致输入胚胎不能“着床”。因此,1977年夏天,两人达成共识,不再使用受孕药进行实验。这就意味着只会有志愿者的一个卵子受精,同时还要保证这个志愿者的月经周期正常。他们通过测定志愿者尿液中的黄体酮水平,来确认这颗珍贵的卵子的成熟时间。

但是,他们的研究再次受到宗教领袖、伦理学家,甚至是著名科学家更加猛烈的攻击。就连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发现人之一的沃森,也指责他们研究的体外受精技术将使“屠杀婴儿成为必要”。英国议会更发动一场调查,切断了爱德华和斯特普托两人的研究基金来源。因此,他们只能依靠私人捐助,甚至靠做合法的人流手术赚钱来维持实验。

1976年,莱斯丽·布劳恩——一名由于输卵管堵塞,连续9年尝试怀孕都以失败告终的妇女,向斯特普托求助。1977年,斯特普托先给莱斯丽动了手术,从盆腔中摘除了她患病的输卵管和一些附着物。当年11月10日,斯特普托用一根细而长的腹腔镜,通过十分微小的切口从莱斯丽的左侧卵巢中采集到一颗成熟卵子,并交给了爱德华。爱德华在培养液中用莱斯丽丈夫的精子使这个卵子成功受精。2天后,斯特普托把这个发展成8个细胞阶段的胚胎重新植入莱斯丽的子宫。23天后的检测表明,莱斯丽怀孕了,而且是一个染色体正常的女性胎儿。怀孕7个月以后,由于莱斯丽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严重威胁母女健康,因而斯特普托决定为她实施剖腹产手术。1978年7月25日晚11点47分,一个名为路易斯·布朗的婴儿诞生了,体重2.6千克,金发碧眼,十分健康。

但是爱德华和斯特普托并没有立即在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这一成果,而是在2天后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通过媒体向大众保证,这种从体外受精到早期胚胎形成都在试管培养液中进行的新技术(俗称“试管婴儿”),将很快成为治疗不孕症的普遍方法。

直到1979年1月26日,两人才在伦敦召开的皇家妇产科学院的学术会议上公布了研究的全过程。报告结束后,与会者纷纷起立,会场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一个星期以后,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生育协会记者招待会上,这一重大医学创新成果更是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

路易斯的出生给莱斯丽全家带来了许多欢乐,更使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不孕症患者看到了希望。但是这项新技术是否能完全成功,还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尽管首位试管婴儿路易斯在成长的过程中刻意保持低调,不希望被外界打扰,但是仍然被全世界媒体持续关注着。除了健康状况外,人们更关心她能否自然生育。尽管比她小4岁的妹妹娜塔莉(世界上第40个试管婴儿),在1999年就自然分娩了一个孩子,但她能否自然生育,似乎更具有典型意义。

2004年9月4日,在船舶公司工作的路易斯与韦斯利·穆林德结为伉俪,年近八旬的爱德华出席了他们的婚礼。2006年12月20日,在圣米歇尔医院,路易斯终于生育了完全健康的孩子卡梅伦。一切关于“试管婴儿”技术可靠性的争论就此尘埃落定。2010年,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爱德华,终于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那么,我国在“试管婴儿”研究方面的进展又如何呢?

求良医千里赴京 睹奇迹荧屏风采

1998年春季的一天,甘肃省礼县的一所农村小学里,学生们正做着课间操。一位电视台的摄影记者,穿梭在队伍之间,不时地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一名叫郑萌珠的女孩。这究竟为何呢?

从外表上看,刚满10周岁的郑萌珠和同龄人相较无殊。但是,就在这位看似平凡的女童身上,却有着一段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1987年,郑萌珠的父母结婚已经整整20年,却始终没有孩子。经检查,母亲郑桂珍由于输卵管堵塞而无法怀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获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正在进行“试管婴儿”的临床试验。于是,夫妻俩凑足路费,于同年6月来到北京。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找到了这项当时还是高新技术的主持医生——妇产科专家张丽珠教授。从1984年开始,张丽珠教授就进入“试管婴儿”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这项技术相当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4年中进行的12例试验,竟无一例成功。因此当郑桂珍夫妇出现时,张丽珠教授感到压力巨大,因为当时郑桂珍已经38岁,卵子的质量并不理想。经过反复考虑,张教授还是决定为郑桂珍一试。首先为郑桂珍开腹取出4个卵子,在体外受精成功后,又及时进行了胚胎移植手术。术后第56天,经B超检查确认,郑桂珍真的怀孕了。

1988年3月6日8时56分,我国大陆第一名“试管婴儿”终于呱呱坠地。这是一名女孩。父亲左长林说,女儿应该姓郑,因为郑桂珍是一位敢于承受痛苦和牺牲的伟大女性,并取名“萌珠”。“萌”字代表了这门新技术成功的萌芽,“珠”字则是为了感谢和纪念张丽珠教授。这就是女孩姓名“郑萌珠”的来历。

1998年5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介绍了我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现状。郑萌珠和她的父母,以及为郑萌珠的诞生作出不凡贡献的张丽珠教授,先后与广大观众见面。记者问及小萌珠是否知道自己的身世时,她虽腼腆,却也坦率地回答说知道,并当众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又是10年过去了。在2008年举行的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20周年庆祝会上,已经是西京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郑萌珠更自豪地说:“我感觉和正常人一样,只是科技含量比较高!”

“试管婴儿”技术虽然为许多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正面临科技、宗教、伦理道德和法律等多层面的严峻挑战……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莱斯试管婴儿卵子
高龄妈妈生二胎,别急着做试管
女子被巧克力卡喉咙 宠物犬捶胸口施救
澳大利亚:试管婴儿与普通孩子一样健康
做试管婴儿都生双胞胎吗
徐静蕾 冷冻卵子
卵子不是你想冻就能冻
韩单身女性流行冷冻卵子
Nothing,你能在海上漂几天?
三代“试管婴儿”利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