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九号房去》的悲剧性原因分析
2015-09-09陈欣
内容摘要:小说《到十九号房去》讲述了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悲剧故事,主人公苏珊一直在自我迷失和自我寻找的泥潭里挣扎,最后在一个简陋小旅馆的十九号房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寻得最终的解脱。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小说的悲剧性原因,一方面从女主人公内在的理智谈起,另一方面从父权社会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到十九号房去》 悲剧 理智 父权社会
一.概述
作为一个深刻且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家,多丽丝.莱辛通常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并且描写女性的婚姻生活中的矛盾及痛苦压抑,她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可以说是继沃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主义作家。这篇小说《到十九号房去》讲述了一个现代知识女性苏珊的悲剧故事。苏珊在理智的婚姻里迷失了自己。在做过数次的挣扎,逃避及寻找之后,她最终在一个小旅馆里找到了久违的自我,可是,婚姻的严酷禁锢很快就打破了这一片心灵的宁静,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苏珊在十九号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笔者看来,苏珊的悲剧看似偶然,实则是无法避免的。对于知识女性来说,由于理性的束缚,她们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需求,更深一层,在一个父权制社会里,她们的这种心灵需求通常被无情忽略。
二.苏珊婚姻理智性分析—苏珊悲剧的内在原因分析
1.理智的婚姻基础
这篇小说开门见山地指出,这对夫妇的婚姻是建立在理智之上的,而不是相互之间的爱慕。当他们结婚的时候,都已经不再那么年轻,已经有了各自的感情经历,对待爱情和婚姻都已经抱着客观而冷静的态度,并且都为彼此保留了所谓的最珍贵的东西,毫无疑问,这所谓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贞操。显而易见,在婚姻里面,相对于男人,贞操对女人来说就更为重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量,他们都认为对方是符合自己标准的那个人。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甚至成为外人择偶结婚的标杆。唯一没有考虑到的是他们自己内心及性格的契合度。
2.理智的婚姻
在所有人看来,他们的婚姻都是完美无瑕的。但这所谓的“完美”只存在于别人的眼睛里。在结婚之前,他们都有体面且报酬丰厚的工作,在职场上有光明的未来,以及漂亮的公寓。结婚后,为了防止任何一方做出任何的让步和牺牲,基于公平的原则上,他们都搬离各自的住所,在一个新的公寓安顿自己的婚姻。两年之后,由于苏珊怀孕,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回归家庭,他们就买下了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别人看来,这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无可挑剔的,无论在做任何的选择,他们都会理智地权衡一切。
可是,这一切真的是如此完美无瑕吗?笔者认为,对苏珊来说,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公平的,甚至是可悲的。由于家庭和孩子的禁锢,苏珊不得不放弃工作,而这是导致苏珊悲剧的直接原因。对于马修,她只能和他分享一些发生在这个房子里的种种琐碎无聊的事情。这一切就像一个牢笼,不断挤压,吞噬着苏珊的向往自由地灵魂。可是,作为一个年轻,曾经独立的女性,她的理智告诉她,这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她开始无限制地压抑自己心底的抑郁,焦虑和深深的失落感。苏珊其实是想要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重拾独立和尊严,理智又一次告诉她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然而,马修所处的境地就完全不同了,他需要为苏珊,孩子以及这所大房子努力工作。和其他所有的丈夫并无二样,马修的生活不在家里,而在工作上,他所交往的那些人身上以及一些无关痛痒的暧昧关系上。
现实的需求导致了这对夫妻完全不同的处境,女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独立,回归到女性为人妻为人母的传统角色里。但是,很讽刺很可笑的是女人所作出的这些牺牲让她原本丰富绚烂的生活变成了无聊,停滞的一片荒漠。更为可悲的是,这些年轻的知识女性理智地埋葬了自己一切的焦虑和不满,告诉自己:无聊和适度的不满正是理智婚姻的标签。
3.理智的态度
在《到十九号房去》这篇小说中,面对马修的背叛,苏珊一直持着冷静且理智的态度。从常理来看,如果一个女人知道自己的丈夫背叛了自己,那这个女人毫无疑问会对他心生怨恨。可是,在马修向苏珊坦白自己的背叛的时候,出人意料,苏珊却选择理智地原谅了马修。从苏珊的各种反应来看,她内心深处其实也十分沮丧,不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婚姻,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可是理智告诉她,要容忍一切的小瑕疵,她还是理智地原谅了马修。最终理智地跨过了这道坎儿,只在内心留下了无法诉说的伤痛。她甚至理智地为马修找理由开脱,认为这样的背叛对马修这样一个优秀出众的男人来说是无法避免的。尽管她知道马修已经娶了她,从身体以及灵魂上完全接受了自己,可是她内心深处的女性主义思想仍让她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失落,她甚至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然变成了一片荒漠,了无生机。然而,与此同时,理智又告诉她不能使用诸如“背叛”,“原谅”这一类的词,理智不允许自己这么做。更重要的是,理智绝对拒绝眼泪,争吵,愤怒以及退让。最最重要的是:理智拒绝眼泪。这该死的理智让苏珊发疯,既无力可走又无路可退,让她跳进绝望的深渊。
4.理智的解脱
当可爱的双胞胎离开苏珊,离开家去了学校,原本空虚无聊的日子就愈加显得空洞,苏珊再也抑制不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向往,于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自我寻找的旅途。然而。事与愿违,她的潜藏在体内的理智却不允许她这么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失败与反思,苏珊终于意识到,要想找到久违的自由与自我,她必须要打破理智的残酷束缚。很可惜的是,作为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理智已深入苏珊的骨髓,溶进血液里,控制着她的心,她的一举一动。当苏珊挣扎着想要摆脱理智的禁锢,她又不得不抵制自己放弃家庭的冲动,这所谓的“理智”把她逼进了绝望的深渊。
为了寻得自由与自我,在数次的尝试之后,苏珊终于在一个简陋小旅馆的19号房里找到了久违的自我。但是,早已失去经济来源的苏珊却不得不依靠丈夫马修来维持自己的自由与平和。很快这难得的自由与自我被丈夫无休止的询问与调查撕的粉碎。为维护自己仅有的一点尊严,寻得解脱,她在煤气声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苏珊的潜意识里,她的理智告诉她,她对自由和自我的向往和追寻是罪恶的,是邪恶的。当她对自由的向往被马修发现之后,苏珊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杀。endprint
三.传统男性主义价值观的束缚—苏珊悲剧的社会原因
1.传统观念里贤妻良母的角色
长期以来,男人相对于女人一直处于主导一切的地位。相应的,父权主义思想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主流的价值体系。这样的价值体系让世界成为一个由男性主导的世界,一切都是由男性来主导,甚至这个世界的意义也是由男性来定义。对女人来说,这样的父权主义思想在女人中间画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线,将女人分为两类:天使与恶魔,夏娃和玛利亚,温顺的妻子和叛逆的妻子,这充分地体现了男性心目最完美的女性形象。女人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她们不得不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丈夫,孩子和家庭上,打理好一切的事情,竭尽全力去帮衬丈夫的事业,而自己的事业就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作为家庭,甚至社会的主宰者,男性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甚至对妻子的忠诚也不在他们的道德范畴内,但女性必须要忠诚宽容。
2.苏珊—神话背后的悲剧
小说的女主人公就是受到这这神话的压抑才掉进绝望的深渊。为了家庭,她放弃了自己很有前景的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归了家庭。自此,作为一个曾经经济独立的现在知识女性,苏珊失去了自己的经济来源,这种感觉让她极度痛苦。无论何时,当苏珊尝试向马修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真实的想法的时候,在马修脸上,苏珊所能看到的就只有怀疑和不解,这让她极度恐惧。马修从不很认真严肃地听苏珊的倾诉,更重要的是,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男性的自己了解一切的事情,并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苏珊身上。当苏珊向马修倾诉自己从未感觉到自由,马修没有认真听并且积极想办法应对,而是消极抱怨。很可悲,苏珊的牺牲和退让并没有给她带了所谓的幸福。更可悲的是,在父权社会的压榨之下,面对自己丈夫的背叛与不忠,她甚至被剥夺了抱怨的权利。从这几点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条基于男性主义价值体系上的标准,禁锢了苏珊对自由及自我的向往,又将她孤立起来,由此,她只能独自消化自己内心深处的苦痛而不能向自己的丈夫倾诉。
作为男权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贤妻良母这一标准就成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长期以来,女性在这样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评判之下受尽了精神的折磨和压抑。在这样的折磨和压抑之下,苏珊隐藏了真实的自己,压抑自己内心对自由和自我的渴求,被迫尽力扮演好这个男权主义社会强加给自己的贤妻良母的角色,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和自己与丈夫和家庭之间的矛盾,在十九号房里享受自己仅有的一点自由。但是。这样的委曲求全并没有帮她缓解自己的困境,并没有帮她获得真正的自由,却招来了马修的怀疑。面对丈夫的怀疑,对苏珊来说有两种选择。一是完全屈从,在寂寥的生活琐碎中消磨自己对自由的热切渴望。另一种是继续追求自己的自由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对于一个现代知识女性,苏珊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第二种方法,这并不为奇。苏珊的生命在煤气的咝咝声中走到了尽头。
四.结语
苏珊的悲剧是一个个人悲剧,因为自己的理智,她跳进了死亡的深渊。这更是一个社会悲剧,这个父权主义社会摧毁了这个现代知识女性。莱辛在这个作品中通过苏珊这个现代知识女性的悲剧揭露了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如今,女权主义的思想广为传播,虽然我们社会已经为女性争取了许多的自由和平等,但女性仍没有完全摆脱父权主义社会强加给女人的精神压抑。作为读者,在为这样的悲剧人物感到痛心遗憾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尊重女性的思想,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出现在生活中。
参考文献
[1]Zhao,K.An Analysis of Three Images in Doris Lessings To Room Nineteen[J].TPLS,2012,2(8).
[2]向丽华.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分类[J].船山学刊,2007.
[3]堵文辉.一间无法得到的房间[J].文教资料,2009.
[4]王冬梅,田祥斌.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5]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英国文学[Z].2009
(作者介绍:陈欣,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