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子嘴”刘兴元
2015-09-09吴东峰
□吴东峰
“刀子嘴”刘兴元
□吴东峰
刘兴元将军,原名刘维芳,山东莒县朱芦乡人。躯干伟硕,鼻大嘴阔,形貌魁异。因戴近视眼镜,更显不怒而威,气场非凡。部属望之不辨喜怒,莫识深浅,无不退避三舍也。将军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牙尖嘴利,尤其是批评人,讽刺挖苦,尖酸刻薄,毫不留情面,人称“刀子嘴”。
“刘铁嘴”:嘴巴刻薄,但能刻薄到点子上
著名作家、红军老战士白刃曾告余,刘兴元将军说话一向刻薄。抗日战争时期,白曾任一一五师《战士报》主编。山东军区二师通信员给报社投稿积极,某日,白与时任二师政委的刘兴元请示给作者发稿费事,刘兴元大怒,后于大会上批评该师通信员:“《战士报》有人提出写稿要给你们稿费,那我问问你,我们的战士上战场流血牺牲,打枪要不要子弹费?”众皆哑然。
“文革”初期,地方造反,部队亦受影响。广州军区《战士报》部分编辑蠢蠢欲动。刘兴元召《战士报》领导提醒,曰:“巴掌大的报纸,还想造反?”时任宣传部新闻处处长的白素,有水平,善独立思考,不同场合敢于提意见,唱反调。刘兴元曾批评曰:“白素,白素,我行我素。”白素由此被转业到地方工作。“文革”后期平反回报社继续任社长。
建国初期,龙书金将军任职广东省军区司令员。龙到任后即为自己盖一栋小楼,有人写信给广州军区领导告状,龙闻其事,大怒,抓电话直拨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黄司令,你马上来看看我盖的这个楼大不大?”黄急赶来看,与龙言:“确实不大呀!”有人问龙,你这事是廉政问题,是刘政委管的,为什么不找他而找黄司令。龙答:“刘政委会讲理又不讲理,我讲不过他。”
李维英告余,刘兴元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加上嘴巴刻薄,能刻薄到点子上,刻薄在要害上,因此很多人都怕他。王之明告余,某师政委是刘兴元老部下,曾与刘共事七八年。建国后某日,刘兴元召他谈话,王之明陪同他到刘兴元办公室,亲见其谈话中双腿一直在发抖。
据云,1962年罗荣桓元帅到广州军区视察,戏称刘兴元为“刘铁嘴”,罗帅闻知司令员黄永胜与政委刘兴元和谐共事无大碍,甚喜。罗荣桓指黄永胜言:很少有人能和刘兴元搭档的,你黄永胜有长进了!
以中将衔任广州军区政委13年之久
刘兴元会当领导,从来不当保姆,凡部署任务,善启发部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1944年初某日,刘兴元通知某团政委吴岱:“到山东军区参加政治工作会议,你去发言,介绍你团连队政治工作经验。”吴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请示:“刘主任,是不是再具体指示一下。”刘兴元反问吴岱:“上级叫你拔据点,会告诉你这么打、那么打呀!”吴岱无奈,积极准备,解放思想,放开发言,竟在山东军区政治工作会议上一炮打响,山东军区领导罗荣桓、黎玉、萧华评价甚高。是年,吴岱荣膺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军区授予的“模范团政委”称号。吴岱将军曾回忆言,此荣誉是刘兴元政委逼出来的。
因为政治敏锐、能力强、进步快,1959年刘兴元即被提拔为广州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先后为陶铸、韦国清,均兼地方一把手职务,军区政治工作实际为刘兴元主持。是时,大区正职多为上将,中将任大区正职者凤毛麟角也。1959年11月至1972年3月,刘兴元任职广州军区政委达13年之久,有人称这是刘兴元人生最辉煌的时期。
李维英告余,刘兴元将军与丁盛将军均喜下象棋。某日,叶剑英元帅来广州军区留园。丁盛闻报急推棋盘,小跑至大门迎候,而刘兴元则慢悠悠举棋言:“别急,别急,下了这盘再说。”叶帅先见丁盛,甚喜;后见刘兴元,无言。
调任前,毛泽东叮嘱他看一幅对联
刘兴元原则性强。“文革”初,军区政治部机关造反,提出“打倒温玉成”的口号,斗了时任军区副司令员的温玉成一天一夜,还敲锣打鼓到军区司令部,要求军区撤温玉成的职。刘兴元非常沉着,就是不表这个态。他把当时的副司令员、副政委都叫到党委会议室开会,明确指示,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他说:“温玉成(任)副司令员的命令是中央下的,我们军区有什么权利免他的职?”军区诸领导皆鸦雀无声,军区机关由此肃然稳定。广州军区原干部部长王之明忆此言,广州军区“文革”初无大乱,刘政委当时讲此话至关重要,真是一言九鼎啊!
李维英告余,刘兴元之所以成为军中翘楚,原因有三:一是林彪、罗荣桓的器重;二是刘的文化素质高,他当兵前曾当过账房先生,又当过国民革命军的文书,而我们红军官兵文化素质偏低,那时很需要有文化的人;三是他“尊老”,即对早于他参加革命的同志都非常尊重,如黄永胜、陶铸、李天佑、韦国清、詹才芳、梁兴初、吴瑞林、周赤萍等。李维英调军区党办时,时任代司令员的李天佑特意提醒他:刘兴元政委在我们这个班子里资历最浅,但他水平、能力很高,你们一定要尊重他。
据云,林彪事件前,毛泽东南巡时曾召见时任广州军区政委刘兴元、司令员丁盛,警告曰:“你们和黄永胜的关系那么深,黄永胜倒了怎么得了呀?”又据云,1974年毛泽东在接见一批高级干部时曾拉着刘兴元的手说:“你是个好人哪!”
1972年3月,刘兴元调往成都主政四川和成都军区工作,时人谓之“四个第一”,即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第一把手)。将军临行前,毛泽东于北京接见谈话:“到成都后,你先去武侯祠,看一幅对联,你读了这幅对联后,就知道你的工作应该怎么做了。”毛泽东所言对联为: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1973年某日,秦基伟受命任成都军区司令员职,由北京乘专机至成都赴任,据随行者回忆,至成都下飞机时,见诺大机场,仅站立一人迎候。此人戴墨镜,便装,灰色裤子,神态甚为谦恭,有形单影孤,凄风苦雨之感。此人即为刘兴元将军也。
朱德:“来到流溪河,就像重上井冈山”
1969年10月,中苏紧张关系突然升级,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广州军区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接受了疏散中共中央和中央一些部门20多名老干部的任务。时任广州军区政委的刘兴元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最强班子负责接待。据迟泽厚回忆,这批老干部共有24户,连同家属、随员近百人,包括朱德及夫人康克清、董必武及夫人何莲芝、李富春及夫人蔡畅、张云逸及夫人韩碧,等等。
李维英告余,这批元老级人物,当时均属“文革”中靠边和挨批之人,但刘兴元持以大礼,尊以上宾,待以厚遇。军区研究接待任务时,刘兴元尊称他们是:“毛主席、周总理送来的客人”。初到首日,刘兴元特意指示:“广州讲究吃海鲜,第一餐一定要有海鲜。”安排住房,刘兴元逐一检查,要求:“元老级单独起伙,各配一名厨师。”有客人用试探的语气提出:能否解决点稀缺药品?将军果断指示:“只要军区有的,充分保证;没有的,到地方医疗单位找;再没有的,到香港去买!”老同志们闻之跷指称善,热泪盈眶。
迟泽厚回忆,其时,军区和省革委会领导常去从化温泉看望这批老干部。去得最多最勤的就是刘兴元,有时去后还在那里小住数日。1970年春节,刘兴元带领军区和省革委会领导人到温泉挨家挨户拜年,以主人身份恭请老干部和夫人们吃年饭。是时,朱德格外激动,取自制竹根拐杖三件,分赠刘兴元、丁盛和负责接待的杨梅生副政委,感慨曰:“来到流溪河,就像重上井冈山。”迟泽厚继言,刘兴元、丁盛施以当年井冈山之礼遇,老同志们在这里又找回了昔日的尊严。
1977年9月,刘兴元调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委等闲职。次年以年老体弱为由,要求休息,即获上级批准。即1990年8月14日,刘兴元将军于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摘自《同舟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