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特色,成熟教师的自我超越
2015-09-08申东阳
申东阳
自从我幸运地走进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走进重庆市渝中区翟渝成名师工作室,我的世界之窗就慢慢打开,外面的阳光照了进来。
磨砺铸就细致
“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悄然来临,我又一次踏上征程,从备战到比赛,整整30天的时间,在翟老师的引领下,我经历了一次全新的蜕变,往日的自信里,无形间又多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细致、谨慎,更多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孜孜以求的探索。
大赛备战的阶段,我显得异常忙乱,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找不着北。往日的谈笑风生销声匿迹,往日的镇定自若也无影无踪。面对为参赛所要做的一切准备———教案的再制定再修改,课件的再制作再完善,教具的再寻觅再准备……横在我面前的,似乎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而我不知所措。我是幸运的,因为有了翟老师的指点和引领。细数下来,前前后后对参赛课“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试讲不下十次,每一次翟老师都会凝神细听,并悉心指点,对我的要求不仅是课堂表现,而且细化到我的导入语言、教学语言、评价语言、过渡语言,以至于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一次次反复地修改润色,一次次反复地揣摩名家的教学实录,又一次次试讲,让我的课堂逐渐呈现出博采众家之长、海纳百川之势。教具的准备从最初的单一三角形,发展到各类三角形;由各类三角形演变到可以随意变化的木质三角形模型……教具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更新,无不包含着翟老师对我的高要求,对教学的精益求精和独具的教学智慧。教具的创新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信心倍增。在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翟老师与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充分预设,从每个教学点到每个教学环节,从每次提问到每次总结,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们都会预先考虑,尽力让课在浑然天成的同时又能体现出教师的游刃有余,并能适时展现教师幽默风趣的个人特色。但这份幽默感从何而来,如何练就呢?我将目光投向了我国的传统艺术——小品和相声。将自己的设想说给导师听后,导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课堂教学特色的确定,更让我随后的准备变得有章可循。
课堂初显特色
历经千锤百炼,我充满自信地站在了大赛的舞台上。
导入环节,我精心编排出几种三角形的“争吵”的情节,力求给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富有意趣的话语,变幻多端的三角形,都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孩子都瞪大眼睛挺直腰板,沉醉其中,享受数学王国发生的趣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看到,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
教学过程中,“三角形争吵”这一情境始终贯穿其中,加上教具的合理有效使用,让整堂课显得十分流畅。在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有多少度时,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主动积极。然而,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我却发现了不和谐音符,在第六小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端坐着一个表情凝重的小男孩。只见他一会儿摸摸脑门,一会儿摇摇脑袋,紧紧盯住自己手中的三角形。我信步走到他身边,俯下身子瞅了瞅他量出的结果,只见纸上赫然写着一个数据:159°。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误差?是什么地方出现错误了呢?我仔细看看他用铅笔写出的每个角的度数,我明白,粗心的孩子,原来算错了!本想随手指指那几个数字,提醒他重新计算,可我转念又一想,如此一来,他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仅仅是在老师的提醒下获得的正确答案,并非他独立所学获得的。于是,我走回讲台,和大家一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等于180°。独立探究后,学生们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正是对所学知识的亲身验证所引发的结果。但我知道,这还不够。于是,我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了口:“得出正确答案值得恭喜。可让老师惊喜的是咱们班有个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孩子。那位同学,请站出来大声念念你所得的答案。”在我的鼓励下,那个孩子站了起来,说出了他的得数。全场一片哗然。我也不置可否,只是紧紧地握住那个学生的右手,用激动的声音宣告:“我羡慕你的勇气,我要学习你坚持到底的精神。孩子,请到黑板前,写出你所量的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让大家都看到。”当他把得数一笔一画地写在黑板上时,学生一片寂静。我正准备请学生们一起验证这个得数时,得数的主人却已举起了手:“老师,我刚才计算错了。我把这三个度数的和算错了。” “还有什么会比发现错误了不起呢?比发现错误更了不起的就是改正错误。相信这对你来说,并不难。”
随后的课堂,那不起眼的角落,已然转换为最炫的舞台,舞台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那位犯了错又改正错误的学生……这时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句话:让学生惊讶吧,让学生感叹吧,这是对知识的渴求,这是对智慧的追逐。
从此以后,在草根化研究的课堂教学中,我时刻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注重教学中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强化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我将通过创造性阶段的学习与研究,继续深入钻研专业知识,拓宽学习面,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为迈上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