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毛泽东文艺思想主要内涵

2015-09-08赵金玲

世纪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毛泽东内涵

赵金玲

摘要: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我党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基石,探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涵,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领会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我党文艺理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更好的应用于当今文艺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文艺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8-0073-02

毛泽东文艺思想产生于大革命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丰富发展于建国之后。他的文艺思想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含了对文学艺术基本问题的探讨和论述,包含了对我国革命时期文艺运动经验的深刻总结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艺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探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内涵,总结起来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文艺方向论、文艺方法论、文艺政治应用论。

一、文艺方向论

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毛泽东规定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方向,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艺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运用,是毛泽东解决一切文艺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千百年来人们由于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社会认知局限性的约束,对文艺真正的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的理解一直是含混不清,甚至是掩饰和回避的。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文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文艺革命的实际情况更加直接鲜明的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什么是我们的问题的中心呢?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诚然,为着剥削者压迫者的文艺是有的。文艺是为地主阶级的,这是封建主义的文艺。文艺是为资产阶级的,这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文艺是为帝国主义者的,周作人、张资平这些人就是这样,这叫做汉奸文艺。在我们,文艺不是为上述种种人,而是为人民的。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东西,不可能属于人民大众。新文化中的新文学新艺术,自然也是这样。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人民大众 。”[1]由此可见,毛泽东抓住了文艺的服务规律,精辟的指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决定着文艺的性质和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1]这就是毛泽东的文艺方向论。根据这一论断,毋庸质疑社会主义文艺的服务发展方向就是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广大人民群众。

二、文艺方法论

毛泽东文艺思想中阐述了大量的关于文艺来源、吸收、借鉴、创作、发展等文艺方法论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取之生活,取之群众”。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称“双百”)

“双百”是毛泽东针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提出的方法。毛泽东要求“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毛泽东强调:“艺术界的艺术形式不能、更不应该拘泥于单一的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在学术上更“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1]“双百”的根本主张就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1]毛泽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要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的基本方针,是毛泽东提出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重要方法。

(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简称“两用”)

“两用”是毛泽东针对人们对待我国传统文艺和外来文艺的态度提出的科学方法。毛泽东很少对某一种思想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他的思维是辨证的,在对待中国传统文艺和国外文艺时也同样如此。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1]对于外来的(主要指国外西方的一些文艺思想)文艺他一方面要求我们热烈地追求、接受西方新思想;另一方面,又坚决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态度,特别是坚决反对全盘西化的思想,指出艺术“全盘西化”后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吸收一些外国的东西进行自己的创造为好。毛泽东对西方文化主要采取批判学习的态度。归根结底“两用”就是要求我们对待传统与外来文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辨证的思维与方法实现它们为我所用的目的。

(三)标新立异、推陈出新(简称“双新”)

“双新”是毛泽东为实现文艺发展创新提出的基本方法。对这一方法我们一方面可以看作它是“双百”方针的一个延伸,是实现“双百”的辅助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不是完全依附于“双百”的,它还具有自身许多独特的特点与用处。“双百”侧重强调的是文艺的丰富,而“双新”侧重强调的是文艺的创新。因此,“双新”完全可以单独作为毛泽东文艺方法论的一枝进行单独阐述。标新立异,推陈出新是毛泽东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实现艺术与时俱进的方法。在革命即将成功时(1947年)他就向文艺工作者提出要求:“希望你们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将来夺取大城市后还要改造更多的旧戏。”[1]“推陈出新”虽然最先是针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提出的(1942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特刊上题词:“推陈出新”),但它同样适用整个艺术领域。随着社会历史时代的变更,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在继承旧体、学习旧体的同时,又不能一味的模仿旧体,照搬旧体。文艺工作者要学会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和人民需要有能力突破先人、超越传统,以继往开来树新、树异的思维方法不断开拓艺术发展的新天地。

(四)取之生活、取之群众(简称“双取”)

“双取”是毛泽东的文艺创作取材方法。文艺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在空中楼阁中是不会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的——社会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毛泽东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强调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能进入创作过程。延安时期正是在“双取”这种正确方法的指引下,“延安的作家纷纷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创作了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开创了中国现代文艺史上文艺创作的又一繁荣局面[2]。”

三、文艺政治应用论

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因此,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1]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仅仅有这种军事战线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五四”以来,这支文化军队就在中国形成,帮助了中国革命,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在这里毛泽东确定的指明了文艺在政治中、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我们不赞成把文艺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到错误的程度,但也不赞成把文艺的重要性估计不足。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和别的更重要的部分比较起来,自然有轻重缓急第一第二之分,但它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连最广义最普通的文学艺术也没有,那革命运动就不可能进行,就不能胜利。不认识这一点,是不对的。”[1]正是因为毛泽东正视了文艺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摆正了文艺的地位,才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文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助予了一臂之力。

文艺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一种非武力形式的战斗武器,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毛泽东运用文艺歌颂传播了无产阶级的光明伟大,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方针路线的先进性、优越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毛泽东运用文艺暴露揭示了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毛泽东运用文艺作战,加快了反动势力的灭亡,实现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文艺在革命政治中的作用,毛泽东的文艺政治应用论是值得我们今后一直学习和发扬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艺论集[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高玉.比较视野中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品格论[J].理论 与创作,2001,(3).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毛泽东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老子古今观念下的道论思想与文艺思想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