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红军的认识

2015-09-08彭程

世纪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红军日本

彭程

摘要:本文根据新发掘的来自日本的档案资料,在其吸收和批判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上,从红军产生的背景和建军经过、红军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活动、红军的本质等方面来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红军的认识,从而为该领域的研究扩宽了视野。虽然其认识过于宏观,而且当时日本仇视共产主义,但是日本馆藏档案的这些认识总体来说是恰当,符合实际的。

关键词:日本;红军;20世纪30年代初;馆藏档案;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8-0066-02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红军成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红军不仅于1927年8月1日正式组建,而且其后在各地建立了很多革命根据地,“以湘、赣、闽、粤四省为中心,在华中华南地区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有200个左右”。

20世纪30年代初,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前夜,日本对中国国内的一举一动十分关注,从1930年到1931年上半年掀起了一个调查了解中国的高潮,日本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内阁调查部等机构纷纷派人来中国进行实地调查,作成了一批调查报告书以供最高层决策。其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到民族性、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其中,作为当时处于高潮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自然吸引了日本调查人员的视线,故这批调查报告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容。

这批报告书目前藏于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图书馆和国立公文书馆。笔者在日期间发现了这批档案资料,主要依据这批档案资料来对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红军的认识进行分析。

一、对红军建军背景、过程的认识

日本首先对红军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主要如下:

1924年1月,共产国际促成了国共合作。自此,开始了共产党势力扩大的时期。……国共合作之后,共产国际特派员就一直忙于对共产党干部及工人农民的宣传、掌握国民党内部实权等,懈怠了组建红军。在此期间,北伐意外地进展迅速。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占领上海,将长江以南都收于其掌中。再加上该部的基础渐渐巩固,蒋介石突然开始清除共产主义分子。武汉政府内部反共分子也开始日渐活跃。由于事态越来越紧迫,同年6月,共产国际迅速给驻华特派员罗易发去密电,命令他直接武装共产党员2万人,另武装湖南、湖北的农民5万人,组建合计共7万人的红军。该电报的内容被泄露给武汉政府,该政府的态度很快变得强硬。7月,国民党最终断绝了与共产党的合作。而共产党却完全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军队,突然被国民党驱逐,国共合作3年半的所有苦心均化为乌有。

我们由上可知,红军的产生虽然一开始共产国际或中国共产党就有严密计划,但其后并没有予以重视。而且日本进一步认为,在残酷的斗争中没有一支自己掌握的军队,将会处于极度不利的局面。虽然共产国际在国民党清党后认识到这一点,但人事和政策均不得力,导致1927年6月红军建军的失败,并引发严重的后果。虽然后来罗易受到共产国际严厉的处罚,但共产国际自身对这次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

对于红军各部的建军,日本的馆藏档案有如下记载:

基于此,被武汉政府逐出的共产党干部集结于南昌,邀请事先有过联络的贺龙、叶挺、朱德三支部队,于8月1日发动了南昌暴动(八一南昌起义)。听闻政府军来攻,三部在8月6日舍弃南昌,自江西南部,途经福建西北部,前往广东省,攻占了潮州、汕头,企图占领广州。后与国民革命军接战惨败,贺龙、叶挺两部的一部分潜入该省的海陆丰地区,在该地建立苏维埃政府。此外,朱德部退守到福建西北部地区,经短暂修整后,于1928年4月进入江西省井冈山,并与毛泽东会师,在该地区建立苏维埃政府,同时组成了所谓的“朱毛红军”(现在的红军第四军——原文)。

当时,国民革命军所属彭德怀的一个团驻扎在湖南平江,彭德怀与时任该团政治部主任的共产党员黄公略有深交,在黄公略的感化之下,思想渐渐左倾。朱德盘踞在井冈山,湖南、江西两省的革命气氛日渐浓厚。彭德怀与黄公略突然倒戈,竖起红旗,武装地方农民,由此组建了红军第五军,黄公略任党代表兼政治委员。

通过记载可看出,红军最早源于八一南昌起义,并对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黄公略领导的红八军、蔡申熙领导的红三军、邓子恢领导的红十二军、贺龙领导的红二军等六支红军的建军进行了论述。

日本对当时的红军进行了分类。“参照红军建军的经过,我们发现红军共有以下几大类:1.参加了南昌暴动的原红军,即朱德、贺龙、叶挺部;2.贺、叶、朱的残部及三部在打游击时武装的农民组织而成的红军,即蔡申熙的第三军,和李明光的第十一军、邓子恢的第十二军;3.国民革命军所属的军队,由于军长思想的左倾等原因倒戈,竖起红旗之类,例如彭德怀的第五军及黄公略的第八军等”。

二、对红军的相互间的联络及活动的认识

红军是一个整体还是各自为战,互相之间是否彼此呼应是日本关心的一个问题,对此持以下认识:

各军至少形式上是奉中国共产党的命令成立的,军长等主要军官也是由党中央任命的。虽然红军总体上依据党的命令行动,但事实不一定如此。即,关于此类各军的行动,参照一直以来的游击状况,它们之间不一定存在间接的联络关系。只有朱德、贺龙两部与红军第三军、第十一军及第十二军在其成立的沿革中有着间接的关系。此外,由于彭德怀、黄公略两部与朱德、贺龙两部活动区域相邻相接,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络。

日本认为红军之间不是没有联系,但联系不够密切。由于各支红军不仅彼此相距甚远,中间有反动军队的层层阻隔,而且都在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再加上当时缺乏电台、电话等通信工具,因此联系显得不够密切。[2]

日本对红军活动的认识如下:

除江西省东固地区、福建省龙岩地区、广东省海陆丰地区等基础相当巩固的苏区,红军选择易守难攻,即交通不便的山区之要点,盘踞在此,随时在国民党军薄弱处打游击,因此,其行动通常出其不意,神出鬼没,占领时间也不会超过数日。这主要是由于红军与政府军相比还是相差悬殊,且由于军需物品的补给十分困难等,与之发生冲突时极力避免消耗自身实力。

红军在占领之后,宣传队以口头及书面的形式,向一般民众宣传打倒军阀及国民党、反对帝国主义、惩治土豪劣绅等共产主义口号,同时破坏、掠夺政府机构、银行、外国企业等,杀戮或免除高官的职务,一般对于中产阶级或无产阶级秋毫无犯。关于其建设性方面,首先是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苏维埃政府,之后下调米、油、盐等食品的价格,廉价售卖谷物粮食,废弃债权及土地证书,没收及分配土地,依据铜对银兑换率的变更上调铜钱的币值,积极为无产阶级谋求利益,并通过制定土地及劳动法、组建农会及工会等,力图实现工人农民的组织化。另外,对总商会等征收军费、征发武器、招募新兵等,红军也毫无例外的实行。由于红军的占领时间短,屡屡有名无实,其他的措施也大都只是大体上或在某种程度上被实行。

日本认为红军通过一系列措施,得到了贫农等无产阶级的支持,在当时中国极度不平等的社会中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并由此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但因为占领各地时间太短,很多良好的措施并没有被实行,或实行得不够。

三,对红军本质的分析

根据以上的见解,日本对红军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红军的本质如何是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个极其难以回答的问题。一直以来,与之相关的观察大体上都分为以下三种:(1)视之为纯粹的土匪;(2)视之为单纯的军阀;(3)视之为纯粹的共军,即由共产主义者组成的,且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共军。根据本人的观察,以上三种见解都有失偏颇。

一直以来,就有纯粹的土匪武装随意竖起红旗自称红军的例子。至少,朱毛红军及其他正规红军是受过相当的训练和组织,或者某种程度上是受到过共产主义教育的。观察长沙、景德镇及其他各地的占领情况,在占领区的治安维持及其设施等,不可将之视为单纯的土匪行动。

第二种见解认为红军是单纯的军阀。红军在其发展初期,隐藏了共产主义色彩。并根据之后的行动状况,实行各种社会政策性建设,这与一般军阀的行为大相径庭。红军中有如彭德怀部等单纯的军人倒戈投红,而倒戈的理由多是部队首长发生思想上的变化,且组建红军后其行动受党代表及政治委员的掣肘,至少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影响。由此看来,不能与普通军阀等量齐观。

第三种见解则认为红军是纯粹的共军,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参照红军军史及其之后行动,虽然具有共产主义色彩是事实,但红军不是单纯由共产党员组成,或不是仅仅由共产主义者构成,因此认为红军是纯粹的共军这一见解也是错误的。

总而言之,红军军官多数是共产主义者或其同情者,士兵多是贫农或工人出身。基于对自然共产主义行动怀有同情等,共产党在革命运动中利用红军拥有的实际势力,计划向红军派遣党代表及政治委员,此事是在尝试统合及指导,同时将其游击运动用于共产主义的宣传乃至施行,这才是接近事实的观察。

笔者认为日本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日本首先认为红军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社会状况的产物,并对红军的很多制度(比如党代表制和士兵委员会)、活动(对无产阶级秋毫无犯、实施社会救济)等予以肯定。在红军在草创之初,确实存在各种不足之处,有自我完善的需要,事实上后来红军很好地客服了早期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步成长为一支威武之师。

本文根据新发掘的来自日本的档案资料,在其吸收和批判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上,从红军产生的背景和建军经过、红军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活动、红军的本质等方面来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红军的认识,从而为该领域的研究扩宽了视野。虽然其认识过于宏观,而且当时日本仇视共产主义,但是日本馆藏档案的这些认识总体来说是恰当,符合实际的。

参考文献:

[1]姚文其.早期红军游击战术种种[J].党史研究与教 学,1992,(3).

[2]孙梦云.浅议红军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J].江西社会 科学,2002,(9).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红军日本
探寻日本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十送红军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日本神社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