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建设与应用初探
2015-09-08张婉
张婉
【摘要】目前在高校传统课堂上大学英语语言的学习存在着效率低,学生的学习处于浅层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视频为载体的微课将我们带入了教学教育的“微时代”。微课作为翻转课堂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上的上课内容以作业的形式交给学生在课前完成,而将课堂时间用来答疑解惑等,这种将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的方式无形能有效的内化学生的学习内容,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该文主要从目前大学英语的学习现状着手,结合目前国内相关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现状,探讨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对高校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意义。
【关键词】校本化 大学英语语言文化 微课程 建设与应用
一、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背景及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纯语言性偏向严重。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教学都是以语法、结构或功能为主要教学内容,过度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文化知识和能力培养,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仅停留在浅层状态,无法把握文化内涵,造成学生的学习意愿不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高的局面。而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语言文化才能有效提高实际情境中语言的运用能力。
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现状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笔者所在单位为正在积极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三本院校,已确定了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的办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而该校学生一方面,大多学习英语超过6,7年但仍然不能很好地应用及交流,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较差,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出现英语学习无用的观点;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有着强烈应用英语的动机,想要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无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效果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应用综合应用能力和学校,甚至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基于上述现状,笔者认为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建设应该提上日程,引起广大教师和学校的重视。以微课为载体,突破课堂时间的局限,用文化阐释语言,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语言文化提供自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的资源和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查漏补缺,预习复习,与课堂语言教学相辅相成,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增强文化素养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1.有助于学生从认知和欣赏等不同角度理解语言的思想内涵,为语言学习扫除障碍,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人才;
2.微课资源建设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提升、微课背后折射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英语语言文化素养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程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此过程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3.英语语言文化微课资源可以成为高校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高校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同时为形成专业精品微课程并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4.为创新型教学模式提供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有助于将我国大学英语改革推向更深的层面。
三、国内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目前国内关于文化之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并达成共识;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跨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协调大学英语大班授课与学生个体个性化学习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仍然是很多研究者和相关教育部门极度关注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资源建设方式和教学应用模式,以其自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等优势,成为传统教学课堂的有力补充,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省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省内外微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为师生提供了大学课程,但总的来说,由于还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张一川在对比了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后指出,第一,国内微课资源尽管涉及学科多样,但内容不够精细,未从学科、主题、年级等方面对微课内容分类,数量相对丰富但未形成专题化的微课程;第二,我国微课还处在征集评选阶段,将微课融入日常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极少,且对微课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与效果分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不多,学生对微课资源的应用情况和学习体验的调查几乎是空白。
胡铁生依托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发现,由于相关的理论研究、操作模式、应用指导与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不足,高校微课建设仍存在“建多用少”的问题,应用仍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微课功能定位更多偏向教师专业发展,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微课建设的目的在于交流与应用,其价值在共享应用中方能体现(胡铁生)。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微课程建设的研究应向精细化、系统化发展,形成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资源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共享、应用平台,以用促建。为了满足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个体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语言学习扫除障碍,笔者认为应该进行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探索,这对完善微课资源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检验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也有一定价值。
四、总结
学生是微课的终端用户,而目前国内微课应用在日常教学中的案例极少,更多的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间相互交流、评课等实践。而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立足于教学需求与应用实践,通过微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微课发展中由“建”到“用”的思路转变。
同时,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建设与应用正是依托微课这一全新的资源建设方式和教学应用模式,将大学英语语言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的同时,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微课专题化、课程化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观念及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文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效率低下、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偏低、自主学习意愿不强等问题,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的“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为指导,建设以大学英语语言文化为专题的校本化微课程,将其融入日常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实大学英语跨文化内涵,纠正纯语言性偏向,克服学生单纯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等的不足,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文化内涵同步提高,从而提升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应用型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2013(6).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校园英语·中旬的其它文章
-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 A Contrastive Study of Verbal Taboos in Chinese and EnglishHu 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 An Analysi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Reasons for and Attitudes towards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CS)in Their Daily Speech
- Rootlessness on a Transitional Cultural Space
-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英汉基本颜色词“黑”隐喻用法差异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富含文化意象的方剂名英译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