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用户接受度的研究方向与热点探析
2015-09-08宋伯朝孙宇
宋伯朝 孙宇
[摘要]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用户接受度是影响电子政务是否取得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整合运用Citespaee和VOSviewer对电子政务接受度的英文文献开展了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在于利用技术接受模型和问卷调查数据开展经验研究,并在每一个具体的电子政务应用场景中确定影响用户接受度的因素。
[关键词]电子政务;技术接受模型;文献可视化;Citespace;VOSviewer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1.013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1-0068-08
电子政务旨在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政府运作模式转型,给公众提供接触信息和服务更便捷的方式。截至2008年,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无一例外地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电子政务。虽然各国不约而同地发展电子政务,但是电子政务项目的众多失败案例表明,政府对电子政务的预期有些盲目乐观。即使像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只有15%的电子政务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影响电子政务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公众是否接受。只有被广大公众广泛接受了,其价值才能显现。但是公众是否已经做好接受它的准备了呢?
1.技术接受模型的概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就对用户接受度开展了研究。所谓用户接受度,就是对于使用某种系统用户的预期使用倾向。那么,如何测量用户的接受度?截至目前,有很多模型都可用于评估用户接受度,这些模型包括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等。
其中最为经典的模型是美国学者戴维斯(Fred D.Davis)在1986年博士毕业论文中所提出,并在1989年进一步完善的TAM模型,其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用户对于信息系统的接受度。实践中,TAM模型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理论模型,正如ScienceDirect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展示的,见表1。
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使用TAM为研究工具的文章数量远远超过了使用TRA、TPB和UTAUT的文章数量。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TAM在各种技术领域接受度研究中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技术接受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态度影响行为意图,行为意图影响系统的实际使用。同时,感知到有用并且好用是影响态度的外部变量,见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
(1)态度(A)影响行为意图(BI),行为意图(BI)影响实际系统使用(ASU)。态度被定义为:对于从事目标行为来说,个人所体会到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个人通过目标行为所从事的某件事,是喜欢还是厌恶?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感觉?同样,Fishbein和Ajsen认为:行为意图测量了个人采取某种行为意愿的强度。
(2)感知到有用性(PU)影响行为意图(BI)。感知到有用性影响行为意图,这种想法源于:如果人们认为某种技术或系统有用,能增加工作绩效,那么他们很可能愿意接受或使用,而跳过态度这一环节,直接对意图产生影响。
(3)感知到好用性(PEU)和感知到有用性(Pu)影响态度(A)。Davis把感知到有用性定义为:“一个人认为使用某种系统会提高工作绩效的程度”;感知到好用性定义为:“一个人认为使用某种系统轻松的程度。”如果信息系统对自己有帮助。人们就会认为此项技术有用,态度就会积极;相反,态度就会消极。同样,信息系统越容易使用,人们的烦躁情绪和疲劳感会越低,对其态度也会越积极;相反,对其态度会越消极。
(4)感知到好用性(PEU)对感知到有用性(PU)有影响。学习使用某种新技术或新系统,总是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如果系统容易接受和使用,那么付出的精力就相对少,节省的精力可以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或做其他的工作。
(5)外部变量(External Variables)影响感知到有用性(PU)和感知到好用性(PEU)。TAM模型中的外部变最十分关键,因为这些外部变量是直接影响感知到有用性、感知到好用性,进而影响态度、意图和行为的关键变量。
TAM模型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简单和有效性,被用于众多电子政务接受度的研究当中。这些电子政务的研究领域涉及教育、医疗、信息技术、政府网络服务等,例如:非洲电子政务接受度、土耳其高校学生贷款接受度、台湾电子政务学习网站接受度、荷兰政府网络服务的接受度、巴基斯坦个人计算机技术接受度、香港公立医院医生远程医疗接受度等。TAM模型在电子政务的研究领域中使用十分广泛,许多学者将其作为研究工具对接受度加以测量和研究,由于它具有优秀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所以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
2.研究方案设计
2.1数据来源
技术接受模型文献的数据来源于THOMSON REUTERS数据库,检索方法为:在基本检索中输入technology acceptahoe model,选择主题选项,时间跨度选择所有年份,检索的结果为5531篇文献,记录内容包括全纪录与参考文献。保存格式为纯文本文件,检索时间为2014年3月7日。
2.2分析工具
CiteSpace和VOSviewer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文献可视化软件,并逐渐成为主流工具,利用这两款软件可以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最终通过直观的图表方式展现结果。CiteSpace和VOSviewer各有各的特点和优点,通过互用,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做到优势互补,更加准确的进行研究,二者的优势比较如表2所示。endprint
通过表格我们可知,Citespace的优势主要在于对每个节点的细节显示与个体的分析,通过节点的移动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调整图形,使之更为方便查看。VOSviewer的优势在于对节点整体的分析,通过特有的热点分析与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在整体中把握当今的研究方向和热点,可以把握研究分类,从而找到每一种研究的特点。
文献可视化的分析过程分为两步:(1)使用Ci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主要研究每个重要节点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得到TAM模型的共引文献图、关键词图与时间区域图。共引文献图的分析目的在于找到TAM模型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并分析这些重要文献的作用与意义。关键词图与时间区域图的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脉络,把握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及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
(2)使用VOSviewer作为研究工具,从整体中把握重要节点的意义,得到关键词的标签图、聚类图与热度图。标签图与聚类图的分析目的在于把握各个关键词的分类,了解每个分类的内涵信息。热度图的分析目的在于从整体中把握研究热点与研究方向。
3.分析结果及其解读
3.1基于Citespace的TAM共引文献图谱
通过上述研究方法,软件运算之后,得出TAM共引文献图,如图2所示。
在图2中,圆圈节点的大小由被引频次决定,节点位置由手动调节而成,位置本身并无特定含义。图中所示大的节点是最重要的节点,它们代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在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Davis FD,1989)、(DavisFD,1989)、(Venkatesh V,2003)、(Venkatesh V,2000)、(Aigen I,1975)、(Fornell C,1981)、(Taylor S,1995)、(AjzenI,1991)、(Ajsen I,1980)、(Rogers Evert,1995)等是具有高被引频次的关键节点。
由于图2的位置有限,所以在图中只展示了部分节点,更多的被引信息展示在表3中。在表3中,频率一栏展现了被引文献的次数,除此之外,还展示了文献作者、文献年份、文献来源的信息,表3只显示了排名前20的文献频率。通过软件中Export选项,导出共引文献频率表,如表3所示。
在图2中,最大节点为(Davis FD,1989)。它对应的文献名是,感知到有用性、感知到好用性与信息技术的用户接受度(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lrnation Technology)i期刊来源为管理信息系统季刊(MIS Quarle由)。本文共被引2491次的原因在于:Davis首次提出了感知到有用性和感知到好用性,并系统分析了这两种变量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研究结果,此文献奠定了技术接受模型的变量基础,也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鼻祖文献。
第二大节点为(Davis FD,1989),它对应的文献名是,计算机技术的用户接受度;两个理论模型的比较(User Accepl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eal Models);期刊来源为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本文被引多次的原因在于:3位作者在理论上介绍了理性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并通过实际的经验主义研究来分析这两种模型的区别与优势,同时此文献也系统的分析了技术接受模型的各个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成为日后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大节点为(Venkatesh v,2003),它对应的文献名是,信息技术的用户接受度:统一的视角(User Acceptance of Infonnation Technology:Toward aUnified View);期刊来源为管理信息系统季刊(MIS Quarterly)。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技术接受模型、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8种理论的模型概述、核心框架、关键变量定义与最终发现,通过经验主义研究对每个模型进行验证,并比较了R方值,B值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并最终提出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模型(UTAUT)。此文献成为第三大节点的原因在于其分析了各个模型的特点,对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基础与模型关联做了十分透彻的分析。
第四大节点为(Venkatesh V,2000),它对应的文献名是,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扩展:4种领域的纵向研究(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Fidd Studies);期刊来源为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本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于感知到有用性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提出5个影响感知到有用性的前因变量,并增加厂经验与自愿性的调节变量,从而提出了TAM 2模型。本文的意义在于,扩展了技术接受模型,在实践中更具有指导意义,使得研究者充分意识到感知到有用性的作用,除此之外在理论上也为日后的TAM 3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3.2基于Citespace的TAM关键词图谱
除了上述共引文献分析之外,关键词的分析也十分必要。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索引,论文的关键词反映了文章的主题、中心内容与核心思想,通过关键词的共引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些高频关键词也揭示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
同样,节点的大小由被引频次决定,节点位置由手动调节而成,位置本身并无特定含义,每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如表4所示。
从图3和表4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user aceeptmnce、information-technology、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model、acceptance等等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perceivedusefulness、pemeived ease、behavior、attitudes等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技术接受模型的流行程度和用户接受度研究的普遍性。endprint
通过Citespace分析关键词有两个作用,一是反映当前的研究热点;二是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通过关键词时间区域图,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未来的研究趋势,如图4所示。
正如图4中所示,在1990-2000年当中,主要出现的关键词有technology、usage、perceived usefulness、behavior、useracceptance、model、informationtechnology,这些关键词也很好的预测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者们也关注到了用户接受度的问题,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用模型作为研究工具对其展开研究。
在2001-2008年当中,主要出现的关键词有technology acceptance,technology acceptancemodel,perceived ease,intrinsie motivation、adoption等等。这些关键词也很好的预测了:随着研究人员对于技术接受与采纳关注程度的提高,催生了技术接受模型的普遍使用;除此之外,学者们对于内在动机的关注程度也在提高,这也促进了TAM与TPB等心理学模型的结合,借鉴行为分析法来研究人们对于某项技术的接受程度。
在2008年之后,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trust。这说明学者们对于信任问题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也成功的预测了当今社会信任危机的出现。无论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不信任,还是在网络世界中网民对于政府和企业的不信任,都反映了生活中的信任危机。由于种种信任危机的产生,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到信任领域,也将信任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加入技术接受模型当中。
3.3基于VOSviewer的TAM聚类图谱
通过软件自行运算,得到标签图与聚类图,如图5、图6所示。
图5和图6是基于VOSviewer所做的聚类分析结果。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颜色本身并无特定含义,只是用作分类功能。
从红色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次数做多的关键词是approach、design、development、method、implementation、way等等,这些关键词被划分为研究方法,属于方法论的类别。红色分类可以告知我们如何进行模型研究,以及研究步骤如何。通过设计模型、发展模型、应用模型等过程,我们可以逐步完善和优化技术接受模型,并更好地指导实践。
从绿色分类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是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usefulness、ease、inten,fion、attitude、behavior、questionnaire等等,这些关键词被划分为模型结构,属于模型框架的类别。绿色分类向研究者传递了模型的信息,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技术接受模型的核心框架。在核心框架的基础之上,许多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案例和经验主义研究,在技术接受模型中加入了其他的变量,并进行了验证,这进一步的丰富了模型,也进一步的促进了模型的发展。此外,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应用较多的方法,根据模型来设计问卷并利用问卷来收集数据,这是模型研究的普遍方法。
在蓝色分类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student,这些关键词被划分为研究对象,属于方法论的类别。无论是Davis还是其他学者,他们所做的案例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以学生为研究对象更方便,数据更容易得到。但这也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研究对象过于单~,虽然模型与数据的适配度很高,但是所提出的模型不一定能扩展到其他总体或同一总体的其他样本中,模型的推广度不高。
3.4基于VOSviewer的TAM热度图谱
从图7的热度分布上可以看出,图中存在4个主要热点,分别是图7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其中左上热点词为tool、method、implementation;左下热点词为design、development、approach、application、source;右上热点词为ease、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usefulness,construct,intention、deterninant、data analysis、predictor;右下热点词为intluence、finding、relationship、hypothesis、important factor、satisfaction、empirical research。
结合聚类图和热点图,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电子政务用户接受度研究方向和热点在于下列两点。(1)在技术接受模型的核心框架之上,研究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前期的文献综述,加入新的变量,通过随后的数据对其进行验证;(2)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从事经验主义研究,验证变量的重要性和显著性,从而找到影响用户接受度的关键因素。
4.结语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实施便民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政府部门信息化的重要体现。电子政务实施的重要一环在于公众对于系统的接受度,接受度的高低是电子政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领域中,技术接受模型是重要和使用普遍的模型,它成功衡量了用户对于系统的接受度。
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可视化软件,我们对技术接受模型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了解到技术接受模型、感知到有用性、感知到好用性、行为研究、信任等方面,在目前电子政务用户接受研究中比较活跃,并很可能成为未来研究中的前沿趋势,成为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的新动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