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帕特里克节
2015-09-08胡刚刚
胡刚刚
3月17日,爱尔兰,斯年如故。
都柏林化作了绿色的海洋,鼓乐喧天,万人空巷。有的人在胸前佩带三叶苜蓿,有的人把绿白橙色的国旗涂上双颊,有的人把头发染成了热带雨林,还的有人打扮成爱尔兰传说中鞋精灵(Leprechaun,又叫“绿衣老矮人”)的模样——绿茄克、绿礼帽、白袜子、红胡子,再佩上六孔哨、宝思兰鼓或者豪迈的爱尔兰风笛,足以引得满堂喝彩。人们在欢快的乐曲中跳凯利舞,在苏醒的春光中观赏花车游行,在热闹的酒吧中畅饮吉尼斯黑啤、布鲁默苹果酒、史密斯维克酒和尊美醇爱尔兰威士忌,在飘香的餐桌上与朋友共享香肠土豆泥、爱尔兰炖肉、马铃薯面包、土豆肉馅饼和黑布丁等传统美食。所有人忘我高歌、纵情狂欢,仿佛积攒了整整一年的热情,就是为了在这一天宣泄。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融入这片绿色的海洋,就会被它的热烈所感染,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层层叠叠视觉听觉的震撼会令你忘却一切烦忧。
这一天便是爱尔兰的国庆节,又叫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这个延续了上千年的隆重庆典,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帕特里克的人。
帕特里克于公元385年左右出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英格兰,尽管成长于基督教世家,他却对上帝持怀疑态度,直到一场劫难扭转了他的命运。
16岁时,帕特里克被一群强盗俘获并带到爱尔兰成为奴隶,在一片没有宗教信仰的蛮荒之地过着清苦的牧羊人生活。陷入困境的生命往往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来维持,帕特里克感到沉睡在体内的信仰的种子开始悄悄发芽,他认识到自己先前的无知和对神明的不敬,于是向上帝忏悔:“我每天祷告许多次,神的爱、我对他的敬畏和信心与日俱增,我的灵魂被感动,白天祷告上百次,晚上也如此。我曾到树林里和山上去,在天亮前起来祷告,在雪地里,在冰寒中,在雨中,我却不生病,也不懈怠,我知道,那是因为圣灵在我体内燃烧。”
在信仰的支撑下,六年后,帕特里克终于历尽艰辛逃回故乡,与家人团聚。后来,他师从圣日曼谘·欧克塞主教,用18年的时间潜心钻研教义。其间,他愈发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终级使命——用先进的文明感化爱尔兰,将人们从蒙昧落后中拯救出来。
于是帕特里克再一次告别家人,背井离乡,重新来到那个曾经几乎令他陨命的地方。面对未知的磨难,他心如止水,因为他已做好为理想献身的准备:“每一天我都有可能被杀、被围、被奴、或有其他的什么事情发生,但因为有天国的应许,我就坦然无惧。”相传,在受到异教徒死亡威胁的时候,帕特里克镇定自若地用一片三叶苜蓿形象地解释了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教义——圣父、圣子、圣神各代表一瓣叶片,它们含义等同,并且紧密连接成一个本体。他的雄辩、谦卑和感召力最终令敌人折服并接受了他的洗礼。他用毕生精力创建教会,培养传教士,并向社会推崇法律规范。可以说,帕特里克奠定了爱尔兰基督教的基础,在他去世后的几个世纪里,爱尔兰的宗教文化依旧繁荣昌盛,学者文人层出不穷,文学及教育著作如花似锦,这一切极大推动了爱尔兰近代文明的发展。
为了纪念这位伟人,人们每年都会在3月17日——他的忌辰举行庆典。碧绿的三叶苜蓿也成为了爱尔兰的象征。后来,随着爱尔兰人移居全球,圣帕特里克节也被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节日。美国的圣帕特里克节从1737年开始流行。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盛大游行总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2014年3月15日,芝加哥曾别出心裁地将流经市中心的河水染成绿色以迎接节日的到来。如此这般充满激情、含义丰富的日子,为后人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位为信仰献身的先驱,而且是一个由先驱传播的文化,一个由文化造就的民族,一段由民族书写的历史。历史万卷,终有源头,古老的爱尔兰民族绵延千载的宗教文明之源,非帕特里克莫属。
圣帕特里克节,3月17日,自公元5世纪至今,或希望,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