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修炼好太极剑(上)
2015-09-08谢远基
谢远基
太极剑是太极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是太极运动中的最有影响力的兵器之一。同时,太极剑与一般剑术不同,其动作既细腻又舒展大方,既潇洒、飘逸、优美又不失沉稳,既有技击、健身的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为了让太极剑术弘扬光大,造福大众,本人结合祖传秘要,借鉴古圣今贤之体悟,总结归纳了练好太极剑需注意的若干原则,以飨有缘之同道。
一、明理遵道是修炼好太极剑的前堤
太极剑是文化剑、哲理剑,不明拳理剑道,只求形式是难于修炼好的,更不用说登峰造极了。
其一,要先明白太极拳拳理。太极剑是在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要领和内在要求与太极拳是一致的,是人之手臂的延长。掌握太极拳理,用于指导剑法修炼,太极剑才能学一招准一招,练一招牢一招。
其二,陈、杨、吴、武、孙、武当、赵堡等各式太极拳门派,每个门派都有各自的太极剑剑法,这些剑法既有共性的地方,又有每个门派的特色,所以必须明白太极剑共性的拳理剑道,更要明白本门派的拳术身法道理,才能练习好本门的太极剑。
其三,要学会悟剑道。太极剑道是一门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内涵和高度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文化。大极理论在以“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思想指导下,既向外部世界大宇宙求知,研究其生长发展,变化消亡,又向人类自我内部世界小宇宙探索,穷究其阴阳转化,炼神还虚,成就其“天人合一”、“剑人合一”之道。正如古圣云:“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剑乃可贵。”对于太极剑道,我们要边练习、边体悟、边领会。悟在心内,始可悟出剑理剑术之精微奥妙;会在身中,始可领会自身当中的玄妙内在,以至于达到会通而得意忘象之境界。比如关于剑道,战国时期的《越女论剑》就指出:“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女的这一番剑道高论,对练习太极剑同样有相应的指导作用。当练习太极剑达到真悟后,则每每行剑练功都能求得人生的自我感悟以心返本,返璞归真。这种人性的自我净化,人格的自我完善,人心的自我更新,人身的自我修炼,会渐渐让修炼者进入旷然无物,神人无我之境界,则剑术近道矣。
因此,我们认为,太极剑道乃灵通之道,性需静修,功需磨炼,才能由着熟而惭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其四,掌握一些中华传统武术气功相关的基本理论。比如道学基本理论和道家内丹功基本理论(包括真气运行法、小周天和大周天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特点等);人体科学和传统经络理论(包括四肢、骨骼、肌肉的特性和体内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等运转规律,人体力学规律、人体内脏和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行规律特点等)。这些理论对于练好太极剑具有一定的辅助指导作用。总之,对于太极剑的剑道法理,修炼者不能轻视,要认真学习,用以指导修炼,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会剑架招势是修炼好太极剑的基础
其一,学习一套太极剑术,要先学会一套太极拳。先师云:“拳成兵易就。”这就是修炼好太极剑的真理。从套路角度看,太极剑的动作要领,包括一些动作,都和太极拳是一致的。比如,“掤”劲在太极拳中无处不在,融会贯穿于其他的七种劲法中。同样,太极剑中各个剑法也蕴含着“掤”劲,在一定程度上说,“掤”劲即是相对于地球万有引力的“离心力”。也就是说在太极剑的练习过程中,除去具有明显攻击行的剑法以外,防守或者转换的剑法招式要具有明显的、向外的“掤”撑劲。从技击角度看,太极剑是太极拳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剑是手臂的补充和延伸,太极剑术是太极拳术的发展。在古代练习武术,不学好太极拳,师傅是不教太极剑的,也不可能练好。只有练习太极拳达到一定的高度,明白了攻防之道,达到六合相统,内外合一,周身浑圆一体之境界,再去修炼兵器,才能容易学会,也利于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
其二,要规范准确地学会剑架招势。这在术语上和练拳一样叫做调形,又叫做“盘架子”。调形是练习太极剑的重要术语,是出功夫的重要基础。什么是调形呢?调形其实是人运用意念调节指型、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等基本动作使之符合太极剑的规范,即调准太极剑的基本动作,从而逐渐达到练功要求和目的一种手段。太极剑的套路都很多,要做到姿势正确、动作熟练,必须扎扎实实,一招一式去学习,这个阶段对初学者非常重要。同时,不同流派的太极剑术套路,剑法的内容和运用,都各有所侧重。每一个门派的太极剑法都有严谨的规格,必须首先符合其太极拳理和攻防的法则。要规范准确地掌握太极剑的劈、崩、点、撩、斩、云、抹、扫、截、挂、刺、抽、提、捧、拦、削、绞、架等基本剑法,掌握太极剑的并步、弓步、虚步、仆步、丁步、歇步、独立步、平行步、叉步等基本步法,明白各个基本剑法和步法的技术特点,不同门派剑法的不同风格,不同剑法剑式的握执。要学会重点进行单个定势的练习,逐一掌握,然后再练习几个基本剑法组合。要分清点剑与劈剑、拦剑与扫剑、撩剑与扫剑、刺剑与捧剑之间的区别。太极剑极为重视眼法、身法、步法和剑法的协调配合,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及眼法、身法、步法、剑法,用意都有严格的规范,因此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这些规范,做到准确到位、进而虚实变化,进退有法。如果不注重动作规范,就容易练成只有姿势俏丽,而没有实质攻防内容的“花架子”,也容易练成脚下无根,腰腿无功的“空架子”,甚至练成点头哈腰,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的“歪架子”,还有可能练成砍杀凌厉,刀剑不分的“混架子”。这就是练习太极剑的四大病架子。正如剑歌云:“剑法从来不易传,游来游去似龙旋,若将砍斫如刀用,笑死三丰老剑仙。”
其三,要善于不断修正太极剑每个招式动作。修正动作是练好太极剑的关键阶段。一个套路学完了并不等于学会了,还需要经老师纠正动作,使之达到标准规范,而不至于出现太极剑的四大病架子。现在许多练太极剑的不重视修正剑架招势的动作,学完后就自己去练,往往练走了样,结果造成了动作不标准,劲路不通畅,养成一些坏毛病后很难再纠正。这与“学拳容易改拳难”是同一个道理。比如最基本的握剑,其就要求手符合轻柔灵活的原则,以使其运转自如。正如《剑道?指界》云:“剑术之道,妙在执使,执为执剑,使为运使,故有执使运转之法。”宗师又云:“紧握刀,松握剑。”一般握剑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为主,其余为辅,手心要虚含而不可握实。从技击实质看,握剑的食指也不能伸展地贴在护手(剑格)上面,如果把食指伸展压贴在剑格中端,虽有助于初学者稳定剑的行进路线,但从技击分析,这样很容易让人断其手指。
其四,修炼好太极剑需要明师指点。练习太极剑不能没有师傅教,也不宜随便认个师傅就去练习。武林中人都强调:“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明师既可以是名师,也不定是名师,关键在于其有没有真本事、会不会教人。在有明师指点的基础上,还有学习、借鉴百家之长。因为每个师傅都会在教授时,都或多或少加入了自己的体悟。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修行者不可不察的。其五,要符合本门派太极剑的特点。比如杨式太极剑的特点是动作柔缓,柔中寓刚,连绵不断,意动身随,人行剑走,剑掩人形。武当太极剑具有姿势优美、洒脱灵活、剑法多变的特点。陈式太极剑包含了发劲、缠绕回旋、忽刚忽柔和急速旋转、跳跃等技巧。武氏太极剑具有用法绝妙、劲路短快的特点。赵堡太极剑具有动作走圆弧,剑要随身、脚、手的催动走成各种空圈,圈与圈交错相连,左旋右转,前进后退,一气相连,处处成圈的特点。吴氏传统太极剑具有剑法丰富,技法精妙,潇洒大方的特点,等等。
三、正确调心是修炼好太极剑的基本环节
调心,即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建、重组、优化,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工具。修炼好太极剑,要高度重视调心。正如元末明初毕坤所撰《浑元剑经》云:“炼剑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能此方可以论剑之练法,否则作辍之,鲜有成为完璧者。”先贤又云:“剑中真正诀,平心细思量。”其一,太极剑的基本剑型定势是调心即意念的产物。陈、杨、吴、武、孙多家太极剑,都是历代武术先贤仿效大自然的事物,制造出相应的形象思维,结合实战或健身需要,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剑型定势。比如“仙人指路”、“燕子抄水”、“鱼跳龙门”、“白猿献果”、“凤凰双展翅”等等,都做意念想象的产物,是通过意念活动制造出具体的物象剑型定势。正如宗师云:“夫剑者,心之迹也。”“剑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心,如其人也。”“剑之好丑,在心与人。”可见太极剑乃人之心灵即意念之物。
其二,太极剑的动作需要是调心即意念导引中实现。太极剑中所有的武术动作都是在意念导引下进行的。陈、杨、吴、武、孙、武当、赵堡等各式太极剑,劈、崩、点、撩、斩、云、抹、扫、截、挂、刺、抽、提、捧、拦、削、绞、架等是其共性的最基本剑法动作,而这些都需要在意念导引中实现。而且,太极剑的用意不是一个简单的目的和指令,而是在动作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由意念领着躯体进行。正如前辈大师武禹襄所言:“凡此皆是意,不在外边。”其三,太极剑的要领实现离不开调心即意念的正确导引。练习太极剑的要领与太极拳是一致的。“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等要领和“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等准则,都只有通过正确的意念才能实现。还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内外相合、相随贯串、连绵不断、粘连黏随、用意不用力、探动静快慢之机、寻柔中寓刚之妙、感天人合一之道、运超然物外之虚神……”等等,都需要意念的正确导引。
其四,练习太极剑要意念先行。正如太极之经典《十三势行功歌诀》所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太极名家陈鑫认为:“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动意动,意动气随,意到气亦到,每招每势都要气沉丹田,发于丹田,气内走百骸、五脏,外行肌肤,贯于四肢末节。”在练习太极剑时,必须是意念先行,先有意念,而后有动作。太极剑每一剑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只有做到意念在先,四字之间才能做到不截然断续,而连贯自如,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真正实现太极剑术的“内三合”和“外三合”,即意、气、形、剑的统一。其五,太极剑的调心即意念要适度。练习太极剑中意念不能过于执着,要纯任自然,做到适中放松,松而不懈,这样才能“运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正如古人云:“勿助勿忘真火候,有候无意莫留停”,“太松精神散,太紧闭气窍。必须不松不紧,不迟不早,不住为住,不好为好,不凝之凝,不照自照,此点火候甚微妙,众生须当仔细料。不识此字不算修,修炼二字须忘了,多以炼字太著迹,一著迹便病根找”。练习太极剑中意念过弱,其意念对象黯淡模糊,就会造成“火冷”之状,达不到练功的目的和效果,甚至会导致气往下沉或气散。若练习太极剑中意念过强,凝神过度,偏于执著,则练功时会出现神倦乏力,头痛头胀,口干舌燥之弊。且意致气行,意念太紧,则气窍紧闭,气滞不通,形成邪火,从而流入于着相。再则,紧守亦易导致大脑皮层相应部分的疲劳,自控能力减退而产生杂念。急功近利,意念过强,是出偏的最大根源,所以,练习太极剑用意时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
四、适当调息是修炼好太极剑的内在要求
调息是人体的一种机能,是运用意识调整呼吸,通过规范的吐纳动作与外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操作工具。它是包括太极剑在内的中华武术气功修持的核心部分,它与调形、调心相辅相成、相互联动,在整个太极剑修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浑元剑经》云:“呼吸定则灵光生,而三宝定位,同居其中。金丹日益,身法愈轻。”“欲得接外呼吸,当补内壳之三宝。凝坚而后,则目光清活圆润,面见金色,乾中润泽,周身若绵,声音响中绵软,此为内足之证。”
其一,调息为练习太极剑提供必需的能量交换。空气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特征,营养物质之所以能化为能量,是依靠氧化才能进行的。人体吸入氧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水平,特别是人的大脑,如果严重缺氧几分钟就可以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形和坏死现象,造成对生命的严重损害。通过太极剑的调息,即通过一呼一吸的运动过程,吸进大气中的精微(包括氧和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信息能量),吐出二氧化碳和一切浊气,实现能量气体信息的有效交换。同时这种人体和大自然的气体交换过程,又是多层次的复杂过程。人体的呼吸系统至少包括三个层次,或说三种功能、三条渠道,即肺呼吸、体呼吸和丹田呼吸,人体的气体交换就是由这三个呼吸分系统共向来实现的。正如《类经》中就明确主张:“善养物者守根,善养生者守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调息就是《越女论剑》所云的“呼吸往来”,其目的就是守息,就是养气!
其二,练习太极剑调息方法分为自然调息法、逆式调息法、化境胎息法等三种。其中逆式调息法是练习太极剑的主要呼吸方法,即在呼吸时横隔膜肌收缩,腹部随之起伏,是以隔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在练习太极剑时,通过调息使可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和产能机能,使生命体内正气充盈、旺盛,使人体的各种身心活动得到充足的能源与强大的动力,从而调通经脉、运化气血津液,提高易筋经功力,促使人们身心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正如《浑元剑经》云:“日精月华,吞入丹舍。探取天根,真息生春。玄黄浑合,遍体更新。”
其三,要根据练习太极剑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层次的调息方法。在第一阶段,即初学阶段,这时应当主要采用自然调息法,要求做到顺其自然,通过调节呼吸消除紧张、缓解压力、形体舒松自然。因为在这个阶段练习者的主要是仔细看师傅的示范动作。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等问题。这时还不能立即太注重呼吸,徒弟是不容易理解接受的,而且很容易出偏差。尽管太极剑动作的一开一合、一虚一实编排得很正确,合乎一呼一吸的原则,可是在初练剑时,仍应强调动作与呼吸自然结合,不应拘泥执着,这样才符合“气以直养而无害”的要求。第二个层次即练剑达到动作比较规范、标准套路比较熟练的程度后,就要采用逐步让修习者采用逆式调息法,即腹式呼吸。此时要求随着练剑动作的升、降、开、合,小腹自然、自动有松有收,呼吸做到逐渐跟随动作,配合动作,气沉丹田,内气运行。需要指出的,练习太极剑有些动作需要把腹式呼吸和自然呼吸灵活地结合起来,方可达到连绵不断之境界。化境胎息法则是练习太极剑达到“炼神还虚”“炼虚还道”,进入“空而不空,形神俱妙,天人合一,与道合真”的境界之调息法也。
其四,调息在练习太极剑中非常重要,但采用何种调息方法,则是非常灵活的。无论是陈、杨、吴、武、孙太极剑,还是其他支系的太极剑,都强调调息的灵活自然。即练功时,呼吸的长短、呼吸的轻重,并非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现实的具体条件灵活而适当地加以运用,要根据太极剑练习者的目的、练功进程、练功环境的不同而相应有所变化。其五,太极剑练习要意形相随原则。就是调息要与意念、动作紧密相随,合成一体。调息既是练好太极内功,又是学好太极剑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正如历代名家反复强调“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练功者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调息方法、掌握调息要素、遵守调息的规律和原则、明了调息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把意念活动和呼吸或气息的出入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劈、崩、点、撩、斩、云、抹、扫、截、挂、刺、抽、提、捧、拦、削、绞、架等这些太极剑的基本动作与呼吸或气息结合起来,并使呼吸达到深、细、匀、长,自然活泼的境地。也就是做到调息、调形、调心这三个太极剑中的核心要素统一协调。其六,练习太极剑,要选择阳光温和,树木花草多、空气新鲜的地方或在空气流通的室内练功。如果空气不好,不如不练功,因为这反而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而不利于身体健康。毕竟,练习太极剑本质上就通过空气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能量交换活动。这也是调息不可不注意的环节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