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与新举措
2015-09-07毛科军樊敏陈曦丹
毛科军 樊敏 陈曦丹
摘 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推动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是落实“菜篮子”产品供给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区“三区”新目标任务,重点是坚持绿色化、集约化、功能化“三化”发展新思路,挖掘用好改革活力、科技动力和政府市场合力“三力”。
关键词:新常态;现代都市型农业;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7.001
Abstract: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and promote Tianjin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n the leading edge, the key is to accomplish building the non-staple food supply area, agricultural high-tech industries demonstration zon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center, the point is adhere to the new think of greening, intensive and functional, and it will take advantage of rural reform,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bined force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Key words:new form;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Tianjin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结果。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换、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阶段,农业发展也进入了转方式、调结构,塑造经营新形态,构建政策新体系,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时期。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已经成为推动农业提升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新形势、新特征、新要求的总结研究,笔者认为适应新常态,继续推动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是落实“菜篮子”产品供给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区“三区”新目标任务,重点是坚持绿色化、集约化、功能化“三化”发展新思路,挖掘用好改革活力、科技动力和政府市场合力“三力”。
1 新常态下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常态下,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既有全市多重历史机遇叠加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两个“天花板”、两个“紧箍咒”等普遍性矛盾的制约,同时农业结构、组织化、规模化等方面的问题也更加凸显。要推动现代都市型农业实现新发展,必须转变旧观念,树立绿色化、集约化、功能化的发展新思路。
1.1 坚持绿色化发展,质量效益优先,注重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绿色化就是,从单纯追求产品数量,向重视质量、效益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实现农业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优质、安全,达到绿色标准,农业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强调绿色化发展,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满足农产品消费多样化、安全化、高档化的需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农产品消费已经进入由低层次消费向高层次消费转变的重要转型期。一方面,产品消费结构由“粮”向“菜”大幅调整,粮食消费减少,“菜篮子”产品消费大幅增加,预计2020年人均口粮消费还要减少10%;“菜篮子”中增幅最高的奶类,增幅接近3倍,增幅最低的果类,也将提高50%以上。另一方面,消费要求从“吃饱”向“吃好”、“吃的安全”转变,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提升。2013年,全国绿色食品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 650亿元左右,比2008年提高80%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2.5%左右。截止到2014年6月份,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已经达到8 316家,产品达到20 586个,有机食品企业总数接近900家。要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必须紧密围绕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推动农业发展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通过农产品的提标提质,提升农业经营效益。
二是化解农业环境承载力脆弱化的挑战。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21世纪以来,粮食的“十一连”增,依靠自身力量解决13亿多人吃饭问题等一系列举世成效的取得,依靠的是超出合理水平的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代价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化肥、农药生产和使用量均处于世界第一,但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和20%。每年使用的180多万t农药中,作用于农作物的不足1/3,使用的250万t农膜,回收不足150万t。超量的投入品更多的是造成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目前全国仅受到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耕地就接近0.1亿hm2。与全国相比,天津市农业设施化、园区化程度更高,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特征更为显著,近年来虽然投入品使用强度已经呈现下降趋势,但化肥施用量仍在500 kg·hm-2以上,远高于全国350 kg·hm-2的平均水平,比国家生态示范区250 kg·hm-2的标准高出1倍多,养殖业每年的粪污量也接近600万t。继续坚持现在的路子,不仅还不了旧账,还欠新账,经济上不划算,生态环境受不了,与美丽天津的大目标也不相符合。
三是应对农业气象条件复杂化的形势。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温室现象、突发性灾害日益严重,仅气温就比工业化之前提高近0.8 ℃,到2050年预计将上升1.5 ℃左右。自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近400多亿kg,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障碍。天津市作为大都市,高温、干旱、雾霾等天气异常化更为突出。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升高近2 ℃,2014年平均气温创1951年以来最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少近两成,6月下旬至8月中旬降水仅为常年一半左右,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据武清气象站观测,2013年冬季雾霾天气为50 d,为近10年最高,冬季平均日照百分率仅为53.5%,低于近30年平均水平。适应新常态下,气候条件复杂化、气象风险扩大化新挑战,必须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在积极创新农业技术、生产方式应对极端气候影响的同时,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挥农业生态效益,切实减少农业对气候的影响,促进农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2 坚持集约化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动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
集约化关键是转变拼资源、拼环境、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土地+劳动力+家庭经营+分散生产”向“资本+科技+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转变,更好地实现对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利用,推动农业科学、节约、可持续发展。强调集约化发展,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
一是顺应农业发展动力科技化的新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创新的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已经超过劳动、土地等要素投入,农业已经进入更加依靠科技进步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6%,与2008年50%的水平相比,每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54.5%。据相关测算,近年粮食增产80%的贡献,是源于科技进步带动的单产提升。重视科技、发挥科技引领功能,是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天津市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63%,比全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小麦耕、种、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已经从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农业发展已经从过去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适应新常态,有效应对资源要素约束,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集约化利用,把农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进步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二是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多样化的需要。随着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几千万亩向近4亿亩的加速推进,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从原有的家庭经营为主,向家庭经营为基础,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截止到2014年11月底,全国农民合作社总量已经达到126.7万家,龙头企业达到12万多个,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与全国各类新型主体竞相发展相比,企业主体是天津市的一大特色,农业合作化加快推进是新亮点。目前,农业企业经营的种植基地规模已经接近20万hm2,畜禽的规模化养殖主要是企业,水产企业化养殖规模已经超过总量的一半以上。全市合作社规模已经超过6 000家,通过农业合作化,特别是土地股份合作等新模式,土地有效种植面积增加15%以上,单产提升10%以上。虽然成效突出,但从整体看,天津市农业发展仍面临人多地少、流转率低的“双重困境”,还存在“谁来带头”的实际难题。全市土地流转率不到33.3%,低于北京50%以上、上海60%以上的水平;真正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经营主体还不够多。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就必须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上下功夫,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更好地引进新资源、提高现有要素的实用效率。
三是应对耕地、水、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稀缺化的挑战。从全国看,近年来工业、城镇建设每年占用耕地都在40万hm2以上,虽然实行占补平衡,但占优补劣问题仍然存在,耕地质量普遍下降,退化面积已经超过总量的40%。水资源使用量已经达到7 000亿m3上限的87%左右,每年农业用水缺口超过300亿m3,超过0.67亿hm2的旱耕地完全靠天吃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特征突出,“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显,全国近1/3的农业劳动力年龄超过50岁。天津市作为特大型都市、资源型缺水城市,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先进地区,资源要素问题更加显著。农业用水缺口每年平均在8亿m3左右,地下水超采接近5亿m3,部分地区已经形成地下水超采漏斗;耕地平均每年减少0.2万hm2左右,耕地中一半以上是中低产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文化教育水平不够高,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超过80%。应对资源“紧箍咒”,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硬任务”,必须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提高存量要素的使用效率,引入资本、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
1.3 坚持功能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农业新的增长点
功能化重点是,转变农业就是第一产业的旧观念,树立“第六产业”的新理念,推动农业功能由生产向休闲娱乐、精深加工、文化创意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领域发展,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农业的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培育农业新的增长点。强调功能化发展,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一是化解农业生产低收益化的挑战。随着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行,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进口价格,农产品继续提价已经遇到“天花板”,对农业的补贴也遇到世贸“黄箱”政策8.5%的上限“天花板”。同时,农业成本,特别是人工、地租上涨很快,在“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从天津市近3年的情况看,蔬菜价格上涨态势减弱,与2013相比,2014年重点监测的14种蔬菜价格年平均下降18%,低于2012年。2014年以来,猪价始终维持在低水平,生猪养殖处于全面亏损的状态。生鲜乳价格也从上升态势转为持续下跌,年末比年初下降了20%,肉羊更是一改多年持续上涨的势头。农产品价格在下降,但农业成本仍处于“上升通道”,人工费用从3、4年前,不到40、50元一天,上涨到现在的100多元,土地流转从原来的每667 m2平均400、500元,涨到900多元,高的已经达到1 300多元,人工、土地成本基本上翻了一番。
二是顺应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化的趋势。当前,依托产业链延伸、产业交叉、技术渗透等方式,农业在实际发展中,部分领域已经呈现出与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农业与文化、旅游等服务产业交叉推动的休闲农业发展壮大,以及产业链后向延伸带动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农家乐已经达到200万个,特色村、镇超过10万个,2014年乡村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 200亿元,带动了3 300万农民致富;截止到2013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到7万多家,2014年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5万亿元,连续11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0%。近年来,依托天津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工业基础和都市型农业的有利条件,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好态势。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经营户超过2 500家,带动农民就业超过26万人,综合收入接近40亿元;市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接近900家,年总产值超过3 000亿元。
三是应对农业生态需求扩大化的形势。伴随社会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大都市地区,农业已经从传统的“米袋子”、“菜篮子”,上升为都市地区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的“绿色骨架”和“城市之肺”。据北京、上海测算,2009—2013年,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长3.8%,2013年达到3 449.8亿元,贴现值达到9 431亿元;上海仅林业生态服务价值,2014年就接近120亿元,平均森林生态价值接近127 500元·hm-2,2009年以来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加8.36亿元。据专家估算,2012年天津市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为783.71亿元,是农业总产值的2倍多,生态价值明显高于经济价值。
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农业低效益化、发展融合化、生态价值扩大化等新变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推动农业功能化发展,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在抓紧生产环节的同时,加强生活、生态功能的开发,重视“内外联动”,在推进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功能上挖掘新潜力,从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上寻找新的增长点,让农民更多地从功能拓展以及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利益。
2 新常态下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新目标
适应新常态,关键还是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做文章,发挥比较优势,着力特色发展,通过创新推进“菜篮子”产品供给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区“三区”建设,进一步提升设施装备、农业科技、信息技术、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多功能等领域的优势,确保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1 打造以优势、精品、安全为特色的“菜篮子”产品供给区
主要是瞄准京津以及河北石家庄、唐山、保定等京津冀都市圈高收入地区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高端化”、“精品化”消费需求,发挥天津市40多万 hm2耕地的相对资源优势,依托4万hm2农业设施、100万m2海水工厂化养殖设施,以及农业机械化所形成的农业全天候、工厂化、标准化有力条件,加大精品农产品及农业资源产品供给,满足消费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建好“菜篮子”,一是要优化农业种养殖结构。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绿色有机蔬菜、精品花卉、高档菌类,以及海珍品养殖面积,扩大林果、生态林种植规模。二是要培育精品农业生产载体。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精品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引导农业发展方向。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培育一批国内知名农业品牌。力争“十三五”期间,在全市培育建成一批绿色“菜篮子”、高档“菜篮子”和精品“菜篮子”,进一步提高天津市优质地产农产品在京津及河北主要城市的占有率。
2.2 打造以现代种业、生物农业和农业物联网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关键是充分发挥天津市杂交粳稻、小麦、黄瓜、花椰菜、生猪、海淡水鱼虾等优势种业基础,切实抓住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挥农业物联网平台和技术示范应用的先发优势,积极利用京冀资本、技术、人才、土地等各类优质资源,推进现代种业、生物农业加快发展,切实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把天津市打造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技术创新研发高地以及先进农业技术输出地,辐射服务北方,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局。力争到“十三五”末,现代种业基本形成以“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为核心的育种体系,现代种业总产值翻一番;生物农业,基本建成完善的研发、转化、示范、产业化体系,总产值超百亿;农业物联网产业,打造形成京津冀农业资源、技术、产品平台,探索总结农业物联网、云存储、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模式,实现在农业多领域的实际应用。
2.3 打造以健全的流通体系、现代化的流通方式为特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区
重点是依托天津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优势,利用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形势,切实抓好农产品国际贸易、国内一级批发交易“大流通”和电子商务、会员制服务等“新流通”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京津冀国内外名特优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和农产品直供直销配送中心“三大中心”,把天津市打造建成国际以及南方特色产品输往北方,北方产品销往全国、走出国门的关键枢纽;北方地区电子商务总部、平台、关联企业集聚,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规则、方式、技术创新引领的高地;农产品直供直销服务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以环渤海、海吉星为“双核”,以滨海农产品物流沿海发展带为支撑,红旗、金钟等批发市场多点补充,“一带”、“双核”、“多点”三位一体网络化的发展格局。
3 新常态下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新举措
主动适应新常态下,农产品消费需求、市场环境以及资源环境条件等方面的系列深刻变化,必须把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进经营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健全农业服务,激发改革活力、挖掘科技动力、构建政府市场合力,“三力”齐发推动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再上新水平。
3.1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激发农业内生发展“活力”
推进农业家庭经营向企业化、合作化转变,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应匹配,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率。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农业企业规模。围绕农业企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做文章,在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广泛参与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积极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再培育打造一批“聚龙集团”型的企业。进一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支持发展股份合作,土地反租到包、买回自营等多样化的联结模式。另一方面,要推动合作社提质增效。切实发挥好合作社在普惠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引导农民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和规范发展,支持成立专业、土地股份、资金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要顺应合作社联合化的大趋势,积极引导合作社开展生产、销售、服务等专业联合,以及沿产业链,甚至是跨产业的综合联合,通过拓展合作社规模、延长产业链和提高专业化分工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2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增强农业外生发展“动力”
通过壮大优势产业、加强重点技术攻关和创新研发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引领功能,打造农业新的增长点。主要是加强四个方面:一是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研发基地、创新平台、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政策、项目和贷款融资扶持,积极支持现代种业、生物农业、农业物联网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集团,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整合创新发展。二是要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攻关。瞄准世界新一轮农业技术革命,紧紧围绕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对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和绿色增产等领域的攻关,加强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植保技术、低产土壤改良技术等增产技术,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绿色保险等环保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引进和示范推广。三是推进电子商务、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丰富物联网平台的病虫害防控、资源环境管理等功能,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建设,示范带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质量安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积极推动“网农”对接,加快培育本地农产品品牌电商企业和示范龙头企业。四是创新农业科研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效益与本人利益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和鼓励在津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成果所得收益,按一定比例划归成果直接研发人员及其团队所有。
3.3 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构建政府市场“合力”
根据新形势下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两只手的积极作用,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一方面,完善政府服务。重点是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在稳定存量、提高总量的基础上,通过补助、担保、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等措施,吸引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农业发展,建立竞争性的财政投入分配机制,在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确保投入主要用于培育主体、调整结构、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强化社会服务。主要是围绕农业产销全流程,提高公益性机构服务能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加工、流通、培训、信息、法律等各方面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金融支农富农强农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农业的融资担保和保险支持,切实发挥农业担保的增信融资积极作用,在推进“三权”抵押融资的基础上,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的抵押融资。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提高种植业保险保额,开发“菜篮子”产品价格保险、棚内作物等新险种,探索开展联保互保等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毛科军.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和农民资产市场化资本化的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0,17(2):21-25.
[2] 毛科军.实施“三区”联动战略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1(17):37-38.
[3] 毛科军,樊敏.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实现三大转变[J].求知,2013(3):49-52.
[4] 毛科军,官宏义.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的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679-685.
[5] 毛科军,李小刚.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提升天津农业信息化水平[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9):1-5.
[6] 陈锡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EB/OL].(2015-03-15)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5-03/15/c_1114629204.htm.
[7] 张红宇. 把握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J].山西农经,2015(2):8.
[8] 陈锡文,韩俊.国新办就《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解读等情况举行发布会[EB/OL].(2015-02-03)http://www.zgxcfx.com/Article/81695.html.
[9]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EB/OL].(2014-02-10)http://www.gov.cn/zwgk/2014-02/10/content_2581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