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2015-09-07张亚丽
张亚丽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出现炎性肠梗阻的6 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62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且顺利出院,支援时间为10-37天,平均18.2±1.3天,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禁食、药物治疗、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治疗、知识普及和心理辅导等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实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护理措施
腹部外科手术早期(7-14天之内)出现的肠梗阻,被称之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因为手术损伤、腹腔内炎症等因素导致的炎症性肠梗阻,若处理不妥则极有可能引发重症感染、肠和短肠综合征等高危并发症,更甚者会死亡。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出现炎性肠梗阻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其效果,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2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出现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2-72岁,平均45.3±1.5岁。
1.2 治疗方法
常规进行持续胃肠减压、禁食禁水,胃管内灌入大承气汤,予以胃肠外营养,改善低蛋白血症,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度的平衡,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
1.3 护理
(1)病情监测,腹部手术21天内,患者术后会出现些许排气、排便情况,进食后会产生肠梗阻症状,并且伴有明显腹胀,体检时察觉腹部肌肉坚硬,肠鸣音微弱甚至是没有。(2)持续胃肠减压、禁食,留心观察患者,一旦出现吐逆、反胃、腹疼或腹胀等EPII症状,马上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护理方法,引流导出胃肠内积液、积气,纠正胃肠腔内压力,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在胃肠减压阶段,按时查看引流瓶的负压,以防食物残留堵塞管道,要确保胃肠减压管畅通无阻。还要强化对引流管的护理,尽量不要弯曲、对折、压制引流管以免液体排不出体外,严密观测引流液的颜色、分量以及性质,另外,勤换引流液以免液体逆流。按照医生指示,胃管内注入100毫升中药复方大承气汤Ⅲ,2次/天,值得注意的是:在注入药物前后需用温水清洁胃管,避免药液滞留于胃管内,胃管注药时温度不宜过高,以40-45摄氏度最佳,注入药液后夹管2小时,结合患者身体好转情况可逐步转换为口服。胃管留置时期,每天两次口腔护理,每天两次雾化吸入,确保口腔黏膜温和干净,以防出现口腔溃疡;还要留意胃管是否刺激咽喉部,造成疼痛、喉头水肿等症状。(3)营养支持护理,鉴于EPII患者病程漫长、禁食时间久、持续胃肠减压等因素,导致患者营养供应不足,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度失衡,故术后早期应采取完全胃肠外营养。本组病例每日均补给水电解质,5例老年患者还额外补给白蛋白、新鲜血浆、脂肪乳和氨基酸等,用药时监测各项指数(体重、皮肤弹性、血常规以及血清白蛋白等),留意肠蠕动的变化,掌握肠功能的复原情况。(4)饮食与运动指导,引导患者多活动身体,勤转换姿势,按顺时针方向揉搓腹部,持续15分钟,一日两次。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多下床走动,并依据患者的耐受度制定相对应的活动区域以及运动强度,以此推动肠蠕动功能。持续胃肠减压会使患者胃液量逐步降低,且不包含胆汁样胃液,待腹胀褪去、腹痛好转、肛门排气、肠蠕动复原后方可停止胃肠减压,留置胃管,查看是否有腹胀症状。一天之后,若患者未出现吐逆、反胃、腹胀和腹痛等情况可适量喝水,次日方可食用流食,且结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转变到半流质、普通食物。可多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有机蔬菜等食物,避免辛辣、烟酒等刺激物,合理进食,膳食均衡,进食时控制食量,少食多餐,认真咀嚼,此法可抑制肠梗阻复发。(5)药物治疗的护理,参考吐逆、高热、腹痛、生化结果和腹部透视等情况,予以多种抗生素来确保血液中抗生素的有效浓度,各药物需分开应用,且随用随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术后肠管粘连且抗炎功能强劲,本组62例患者全部静脉推注5毫克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隔7个小时一次,7天左右暂停用药。
2 结果
本组62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且顺利出院,支援时间为10-37天,平均18.2±1.3天,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属腹部外科术后寻常并发症,腹部手术后会出现短期的排便、排气情况,进食后产生肠梗阻症状,可推断为早期炎性肠梗阻,需认真查看患者腹部体征情况,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除此以外,有效进行禁食、药物治疗、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治疗、知识普及和心理辅导等护理方式,是帮助患者尽早复原的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