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比较
2015-09-07傅绍斌
傅绍斌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胆道结石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胆道结石患者时,选择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传统手术治疗;胆道结石;效果
肝胆外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便是胆道结石,其中主要包括了胆囊结石以及胆总管结石等。胆固醇代谢失调以及胆道感染、胆汁淤积、是造成患者发生胆道结石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治疗方面主要还是通过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腹腔镜以它微创、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得到了医生与患者的认可。本次研究将分析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胆道结石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9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8.3±3.2)岁;观察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60.3±3.1)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B超、MRI、CT等检查确诊为胆道结石,同时经过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未发现有任何异常。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治疗:气管内插管后全麻,选择三孔法或四孔法,取患者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在脐轮上作弧形切口,约10mm长、切开皮肤,术者与助手将两侧腹壁提起,右手拇指、食指夹持Veress针,腕部用力,斜向向上刺入腹腔,使压力维持在14mmHg,随后置入10mm套管针将腹腔镜放入。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各点穿刺,分别在患者剑突下2cm置入套管针,在右侧肋缘锁骨中线下2cm处放入5mm套管针,胆囊周围黏连采用电刀分离,暴露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交界处。分别用钛夹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并离断,于扩张的胆总管处打开约1-2cm切口,从切开的胆总管插入纤维胆道镜。利用胆道镜将结石取出及探查,且对胆道冲洗干净后留置T管,腹腔镜下内持针打结,关闭切口。
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患者T管引流。术后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 讨论
在所有胆道系统疾病中胆道结石最为常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胆道结石患者人数每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传统治疗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但该术式对患者创伤较大,同时术后患者恢复较慢。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同时创伤较小。但是腹腔镜手术在止血、缝合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操作者具备娴熟且过硬的操作技术。
总而言之,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进一步说明在治疗胆道结石患者时,选择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