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的培养

2015-09-07余畅

师道·教研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舞蹈教育

余畅

摘要:民族民间舞表演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情感释放及内心活动很大程度影响着舞美效果。表演者如何在被设定的空间内,通过内心意识投入到表演之中,必须经过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的摩擦碰撞,将民俗文化深入到舞蹈表演理念中,从而升华表演者的内涵,提高舞蹈的作品质量。本文通过分析表演者应具备的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提出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结合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想象空间;意识空间;民族民间舞;舞蹈教育

在我国众多的民族文化中,民族民间舞蹈被誉为一朵奇葩。民族民间舞的表演具有独特的想象和意识,在教学中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的培养极具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渗透舞蹈表演中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因素,让学生通过想象与意识去感知、体会、理解舞蹈作品,从而较好地掌握表演的内在规律和外部表现,这对培养当代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尤为重要,也是教学中新的立足点。

一、舞蹈表演中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概述

(一)想象空间的概念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头脑里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舞蹈的表演实践中,表演想象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想象去感知、体会和理解舞蹈作品,可掌握表演的内在规律和外部表现,同时触发表演情感。想象空间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人的思维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创造出新形象和物体,也是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思维形式。(徐亮)

(二)意识空间的概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脑这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的机能。意识空间又指舞蹈意识,是指表演者在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时的自我意识。也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这种舞蹈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舞蹈动作是否准确地传情达意,动作的设计是否新颖,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否准确都是由表演者的舞蹈意识决定的。这是一个“理性”空间,也是表演者最难进入的内心境界。(于文鑫)

(三)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舞蹈的“形”“神”都承载于“人”,都是由“人”来体现的,舞蹈的“形”是舞蹈“神”的外化,所谓“传神者必以形”,非它便无疑言神、言情;舞蹈的“神”统领、制约着舞蹈“形”的生成,二者互为表里,相生相发。由于先天个体的差异,人的舞蹈感觉存在不同。有的人想象能力强,却缺乏表演意识;有的人意识性强,表演控制力好,却没有情感,一味地为了完成动作而舞蹈。但这些都可以靠后天培养来逐渐提高。在想象与意识下产生的舞蹈感觉包括三个方面:(1)舞台感觉。它是舞蹈者对舞台环境,舞伴和观众的感觉,主要包括舞蹈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2)身体感觉。是演员自己身体运动、状态、方向和位置的感觉,主要包括动觉、平衡感觉等。(3)自我感觉。这种感觉是舞蹈感觉的核心与灵魂。是舞者对自己内心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感觉,其本质乃是一种自我想象和自我意识。

二、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培养现状

民族民间舞,是一个流传广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文化集合体,是一种深深根植于广大群众生活中,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舞蹈。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非常丰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它们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爱情友谊,无论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者,除了优美多姿的动作,在表演时塑造的形象分为三个重要层次,即:形象的积累、形象的感受和形象的创造。表演者只有经历这三个层次,才能进入“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相互渗透的阶段。可见,在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舞蹈表演中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因素,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舞蹈质量的关键。但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的实践中,学校更多的是开展各民族各地区舞蹈动作和技术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对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的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专门的课程进行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的培养。可以想象,一个缺乏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的舞蹈表演者,尽管能够很精细地表演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但这只是复制,而无法表现出风格各异的民间风情和民间特色,更谈不上在民间舞蹈艺术上有所创新和发现。因此,只有做到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的真正结合,真正体会跳民族民间舞需要的不仅是一种表演的动作技能,更是表演一种技能的思维方式,表演者才能从心里了解感受各个民族,才能正确把握好各民族的风格特点。

三、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培养方法的探索

(一)提高认识

在创新教育视域下,教师必须提高对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功效的认识,努力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重视提高学生舞蹈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结合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让学生理解把握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是舞蹈教学的一大核心问题。例如,教学蒙古族舞蹈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蒙古族舞蹈最明显的特点是节奏欢快,突出豪放的气质和豁达开朗的性格;蒙古族人主要的性格是勇敢、热情、直爽;蒙古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其游牧生活,表达他们的美好情感。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精神气质和基本形象,并通过这种情感、运气、形态、发力的典型表现,有意识地涵盖一种“圆形、圆线、圆韵”。体现在舞蹈中,应突出其豪迈的气质:双臂延伸动作象征他们所神往的大雁,坦荡的性格和宽阔的胸怀;肩部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好像瞭望着茫茫草原,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学习动作时,要注意地提醒学生对形象进行想象,有意识地将动作舒展开来,有意识地让自己保持欢快情绪,有意识地做好情绪上的热情奔放。通过学生的想象与下意识地舞动,动作较符合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三)跨学科探索

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的培养既涉及民族民间舞的相关理论,又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如果能够跨学科展开关于民族民间舞中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培养的专题研究,并开设跨学科的相关课程,肯定会对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当不同的学科站在各自的角度对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这一教学问题都有了相应的探索,也有了相对应的研究,并在时机成熟之时,便可以设想如何为学生开设专门课程。

在实施民族民间舞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强调的是: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放弃一些规范性的要求,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地创造。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学习,寻找内心的冲动。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引发他们产生多种感觉,从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和调动内在的情感,实现创造的目标。其次,要把舞蹈尤其是民族民间舞的想象空间和意识空间培养所包含的各个要素进行归类,并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训练方式。如想象心理、想象思维、表象特征以及节奏意识、音乐意识、力的控制意识、审美和与观众交流的意识、感受环境的意识等等。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舞蹈智力,培养学生的舞蹈理性、悟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演的感受力和鉴赏力的目的。再次,注重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明确想象空间与意识空间训练课程不同于单纯的即兴课、神韵课、表演课,它必须综合舞蹈各课程的特点和优点,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创新,理论性更强。

参考文献:

一、 著作类

[1]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二、 论文类

[1]徐亮.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J].科学教育,2012(4)

[2]安家彤,文华.“意识性”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24)

[3]斯琴高娃.浅谈民族民间舞蹈及其民族性[J].大众文艺,2012(6)

[4]李菁.论民族民间舞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5]纪迎红.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及继承[J].大众文艺,2012(22)

[6]潘博.民间舞课堂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2(5)

[7]田旭萍.浅谈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与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2(19)

[8]王欧乐.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中情感的培养[J].神州,2012(18)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舞蹈教育
浅析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之我见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