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朝鲜族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2015-09-06郑兰雪金香兰
郑兰雪?金香兰
摘 要: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类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水平、对未来的理想、追求和向往。然而,延边朝鲜族传统建筑集中体现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产方式及社会发展状况。本文阐述朝鲜族传统建筑的特点,通过对朝鲜族传统建筑的认识,提出保护和发展朝鲜族传统建筑的途径。
关键词:朝鲜族;传统建筑;保护;发展
传统建筑作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留下了这个地区一代一代人生活的印记,融化在这个地区人们的血液里,就像每个人的血管里流淌着前辈的血液一样。所以,人们的桑梓之情、对家乡的追忆,是与家乡的传统建筑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谁也不愿意来到满眼陌生,没有一个熟悉的房子的家乡。一个地区的历史固然在书本之中,更在传统建筑里。朝鲜族传统建筑集中体现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产方式及社会发展状况。而朝鲜族传统建筑不仅是朝鲜族文化的结晶,而且同时凝结着房屋建造者的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材料的运用技巧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方法。
一、朝鲜族传统建筑概述
朝鲜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其祖先是从明末清初起陆续从朝鲜迁徙而来到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人。他们在东北定居下来以后,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多重要原因,使更多的朝鲜人迁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朝鲜族的科教与建筑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近年以来,朝鲜族不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还与其他民族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另外,其传统建筑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的地域文化特征。
朝鲜族传统建筑,根据使用材料主要分为草房和瓦房,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中大部分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
图1瓦房
图2草房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朝鲜族居民沿着江边建造了简单的草房。后来随着生活的逐渐安定,才一点点改善了居住条件,建起了一部分相对较好的并有特色的草房;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到解放前,更多的朝鲜人移居到延边地区,这时的朝鲜族居民大都以祖籍为单位形成了朝鲜族村落,当时也只是以草房为主要住所;直到20世纪30年代,延边朝鲜族的民居才能看出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材料由砖瓦代替,开始出现了瓦房;原来由纸制作的窗户也由玻璃代替,承重能力和耐久性都有了提高。到了解放以后,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拆除或改造遗留下来的破旧的草房和瓦房,这时达到了朝鲜族传统建筑的建设高潮。
二、朝鲜族传统建筑的特征
朝鲜族传统建筑主要受朝鲜半岛咸境道的影响,加上地区气候条件及风俗习惯的制约,外墙多为青瓦白墙,农村通常建院墙,与左邻右舍保持一定的距离。院墙一般不高,大约在一米左右,常用石头或木头砌筑。院内通常有草棚、牛棚和几个腌咸菜的缸子,还有一个较大的空间,供家人自由活动。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的多少和大小可根据需要由朝鲜族特有的纸式推拉门分隔,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也是朝鲜族民居的特色之一。
朝鲜族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民居的平面布局、空间构成、立面造型及结构构造等,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构成了朝鲜族住宅所持有的风格。
1.平面布局
朝鲜族民居主要沿道路而设。民居主要以独立式布置为主,白天可以用作起居室,晚上则作为卧室;地炕铺满整个地面,家人和客人进屋脱鞋,席地而坐。厨房与居室相连。锅台平面与炕面标高相同,铁锅固定在锅台上,设有三口锅,锅旁侧是火炕,火炕为朝鲜族人民的主要活动空间。居室内靠墙设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这样也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
朝鲜族民居的前面一般都有偏廊,可以通风,又可以防潮。设置廊子的原因是因为室内全部为火炕,进门前要有拖鞋的地方。在廊内也可以放置杂物。有些家里的偏廊可做的较宽些,到了春夏时节,家里的老人可以坐在上面下棋、聊天、吃饭等。
2.屋顶形式
大屋顶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和平屋顶。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给人以温柔舒缓的感觉。
3.立面造型
朝鲜族民居的墙体较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民居要薄一些,外墙几乎不承重,只起到围护作用。其材料为泥土,外抹白灰表现出朝鲜族人民朴实又素雅的情怀。朝鲜族民居的门窗比例窄长,使原来显得又平又矮的房屋显得高挑一些,并且不细分门和窗,门当作窗户用,窗户也可作为门通行。
4.采暖方式
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主要采用烧炕的采暖方式。一般有多大的屋子,就有多大的炕,这点与东北地区的汉族与满族类似。一般在早上烧两灶就可以维持一天,冬天非常温暖,朝鲜族人们可以在炕上进行任何活动。
三、保护和发展朝鲜族传统建筑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生态建筑理论、技术和设计方法都是基于本国的文化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产生的,照搬国外既有的理论、技术和设计中国传统建筑属于中国古建筑的一部分,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群体。在众多设计风格之中,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设计风格最能体现当地特征。地域文化样式在本地区具有绝对影响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上。就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地域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建筑已成为人类改天换地、征服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也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让有特色的文化保留,让有特色的建筑保存,让有特色的区域保持特色。朝鲜族文化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色彩,并将永远散发她的光芒,如何让这光芒“散发”的更加耀眼就是我们当下所要研究的课题。
朝鲜族主要聚居的延边地区,除了城市周边的一些村镇有传统民居建筑之外,在城市里很少能见到传建建筑。高楼林立和玻璃幕墙是现代城市的“通病”,千篇一律的西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每个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文化,但是这些都被“华丽的外表”所“覆盖”。延边地区的建筑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应结合其特点与现代建筑相融合,才能更加體现朝鲜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热情友好的特点。因为传统建筑的不仅是对建筑单体本身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该地区风貌的留存,是对当地风俗、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展现和延续,是对自身文化认同的体现。然而,我们应该关注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才能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闫超.延边朝鲜族传统民居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 . 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6).
[2] 金虹,王秀萍,赵华.寒区村镇朝鲜族住宅可持续设计策略【J】低温建筑技术,2007,(1).
[3]杨梦阳,牛笑.浅析朝鲜族民居在当代城乡建筑中的应用 【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4]金权平.吉林省朝鲜族居住建筑空间传统文化要素的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5,(1).
作者简介:郑兰雪(1992-),女,朝鲜族,籍贯:吉林延吉市人,单位:延边大学工学院,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金香兰(1962-),女,籍贯:吉林延吉市人,单位: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
注:本文是延边大学2015年本科生科研立项基金项目ydbksky20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