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
2015-09-06赵建莲
赵建莲
摘 要:通过十几年山区的教学实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少数民族孩子的生活实际,尽量将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有机融为一体,避免机械性的灌输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山区;孩子;数学兴趣与习惯
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无法给予小学生早期的数学知识启蒙教育,在学习上起步也比较迟,几乎都没接受过学前教育,多数孩子都是到了七八岁后直接进入小学一年级,接受正式教育。所以,当他们进入课堂后主要表现为:语言不通或不全懂,对于课堂常规也是茫然不知所措、在教学的过程中感知事物获取知识时比一般的学生反应要慢得多,而且观察事物也没有什么目的;上课时,老师的板书和演示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过来、这样一来,他们各方面都比别的同学都迟了一大步,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就慢得多。种种原因给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重重困境,本人在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小学数学教学十几年,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偏好课堂教学上联系孩子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实际的计算能力和注意培养学生兴趣与良好习惯。现就一点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养成爱护书本的习惯
我们所教的对象都是农村的孩子,让我们头痛的是:课本还没到期末就残缺不全;多数学生每次交上来的作业不是少页就是皱的不像样子,有些不是有黑手印就是有油渍沾得脏兮兮无法批改,究其原因:弟弟撕去玩了,“我”在饭桌上做时油没擦干净了,狗给“我”咬坏了,或又是被谁踩脏了。听罢,我觉得这些都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为此,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些要求: 1、自己的东西要保管好,做作业前先洗手,并削好两枝铅笔备用,做完作业马上把文具收拾到书包里。2、做作业、学习的桌子要先擦干净,家里只有饭桌的同学应先在桌上铺一层纸或塑料。3、应有专门的本子做草稿。4、做过的作业、哪怕是做错了,也不许撕掉。有时我还为学生讲述一些名人爱惜书本的先进故事打动学生。由此来改正身处农村孩子的不爱惜书本的坏习惯。
二、严格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化
数学课书写时,除同语文一样要求按姿势、执笔方法、笔顺规则、字形比例等规范化外,同时还要提出格式的要求,如横式、坚式、递等式怎样写,答案写在什么地方,四则混合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等又应怎样写,都应用明确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化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书写潦草、格式不一,就会造成作业中不应该有的错误,我经常挑选一些解答正确、书写规范、清洁美观的作业,让大家观摩学习,严格要求,使之成为习惯。
三、专心听讲
上课专心听讲是取得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专心听讲习惯的形成不是靠压力,而是靠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老师有意识得采取各种措施,把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不断转移儿童的兴奋中心,使儿童在一定的时问里把注意力集中在应该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四、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
小学生求知欲强,爱问这问那,对于这种好问的积极性,一定要狠狠地保护和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习数学,归根到底是思维的锻炼,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如计算题可以设计“开锁”。“抢凳子”,“找朋友”等游戏来吸引学生算题,使枯草无味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活动。
六、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數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的摆,教师问:哪一行摆的多?请你们用手画一画,同桌相互检查。看看画的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形多,三角形可以看成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一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七、创设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我在课堂上为孩子们创设一些体验知识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我长高了”数学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让他们对知识有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我让同学们互相量身高,互相看,然后在老师发给他们的统一的纸上画出自己的自画像,并写出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一步长。对于完成好的同学在行为规范计分表上给他们加2分,没有完成的同学就给他们减2分,如果第二天能补救的同学就给他们减去的2分,再加2分,结果全班同学都完成了这次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给我的启发是无论要求学生做什么,老师应该有布置、有检查、有奖励、有惩罚。有如:学习图形拼组这一单元时,学生数摆好正方形图形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增强空间观念,我从实验室借了3盒小正方形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摆立体图形。老师说图形学生摆、同桌一个摆,一个数块数,这次活动学生高高兴兴玩了一节课。通过这次活动,在以后数图形的时候学生就能把看得见的块数都数上了。多让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即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平时的教学中,只要老师善于捕捉教育机会,要多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动手操作,适时引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就能使学生逐步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