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大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2015-09-06刘晓玲
刘晓玲
所谓学习品质,主要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幼儿期开始出现和发展的,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指南》的“说明”也明确指出了幼儿期应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因此,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意大利教育学家瑞吉欧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1.创设整洁有序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维、情感、行为、习惯及品质的形成。幼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班级度过的,班级就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因此,创设一个整洁、舒适、动静分明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我们要和幼儿一起将班级物品放置得井然有序,并做上图文并茂的标志,提醒幼儿如何收取物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美工区,我们可以按工具类和材料类分类,材料类又可以分成纸张类、废旧材料类,这样就能方便幼儿使用。其次,引导幼儿维持班级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和幼儿共同商量如何维持班级良好的环境:选出小组长,定时检查,如美术活动后检查笔等材料是否都收好归位了,图书角的图书是否整齐摆在书架上,值日生是否每天都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了等等。久而久之,幼儿逐渐养成了维持整洁有序的班级的意识,培养了爱护班级的品德,激发了做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
2.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所以,我根据班里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地更新创设新奇的环境,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地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如在主题活动“一切都在变”中,幼儿在欣赏一些美丽的石头彩绘后都惊叹不已,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创设一个“石头彩绘角”,并提供笔、丙烯颜料等。幼儿只要有时间,都迫不及待地到这个角“埋头苦干”,一个个美丽鲜活的作品渐渐丰富了这个角落。在这里,孩子们充分地放松自己,快乐体验,自主学习。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1.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帮助幼儿从小理解和遵守生活、学习的各项常规,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我们要在幼儿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区域活动是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的活动,一到开展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显得又忙碌、又快乐。区域活动吸引小朋友的原因关键在于能让小朋友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和决定去哪个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自主决定使用资料的方式和方法,自主决定与伙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就需要小朋友们有一定的区域规则意识,而不是任意地活动,如有序地入区、小声交流、收玩具时摆放整齐、友好地与同伴相处等,这些都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形成的行为习惯。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规则,并认真执行,把这种执行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依靠区域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2.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在被人肯定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每一个区域活动中,我都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孩子,用信任的目光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如:美工区的孩子每创造出一幅作品时,我总是及时鼓励:你画的真棒!你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如果再添上背景就更好了……此外,教师可以把技能融于平时的活动中,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积累,让孩子感到完成作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到新的技能与表现方法,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和自信。例如:在建构区,我让幼儿先认识积木的形状、属性,了解一些基本的建构方法,学习搭一些简单的建筑或物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幼儿在建构前有一个较全面的知识积累,这样在搭建时就不会有一种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感觉。当然,在活动中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互帮互学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这样,幼儿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逐渐地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
3.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所谓任务是指定性的工作或责任,对幼儿来说,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分区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它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性,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操作适当的学具来获得经验。如果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在活动中就不能善始善终。因此,在活动前,老师要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区,在选择的区里应该做什么,并指导幼兒按照目的去行动。 如有一天,我看见欣欣小朋友在分区活动中拿着进区卡东走走,西走走,不知道选择什么区好。于是我就有意识地走过去说:“来,让老师瞧瞧你今天选择什么区最好,噢,这周你已经去了美工区、结构区、科学区,但是你没去过语言区,今天你就去语言区吧,看看《鸟窝里的树》,看完了,讲故事给大家听。”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区域结束后她给大家讲故事,获得了同伴们的阵阵掌声。我还在区域中设置任务完成卡,让幼儿在完成每一项任务时做上标记,如盖上印章或是打勾等,久而久之就逐渐使幼儿形成了任务意识。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观点的提出,充分强调了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然而,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应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我的做法是: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使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及提供相应的书籍等;二是全家人有共同遵守的生活制度,不互相干扰,如不大声说话,不为小事打断孩子的思考。
2.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家长应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多接触生活,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寻找美、欣赏美,鼓励孩子对五彩缤纷的生活、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多提为什么,并启发孩子从事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孩子在这种经常性的、有目的的训练中,会积极、自由地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想象、发现事物的未知领域。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幼儿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幼儿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幼儿的眼睛,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长期坚持,幼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榜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多么不容易。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发动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学习品质的形成,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