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06赵凌宇
赵凌宇
【摘 要】思维,是人类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能力,是人类从事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发散性思维又称为扩散性思维,是一种在实际活动过程中采用多种想法、寻求多种途径进行改造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有效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扩展思路。尤其是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維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摆脱固有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本文主要从发散性思维对产品设计教学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以及对应用的结果进行评价等方面,来指导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产品设计教学 应用
思维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一个好的思维能够促使你尽快有效地完成社会活动。对于从事艺术设计的人们来说,尤其是正在学习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加需要开阔的思路和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来指导学习和设计。发散性思维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多方位去进行思考的一种能力,对于产品设计的学习和应用有莫大的帮助。
一、发散性思维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发散性思维是人类更新思考方式、改变固有思维模式的创新思路,是对设计专业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对个人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在产品设计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在设计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学生能够真正打开思路,想其所想,让各种新奇的想法不断迸发,从而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活动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发展设计技能,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能力上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人才,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设计实践上得到锻炼,挣脱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枯燥学习,让书本上的基础概念和自己的创意想法得到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表达能力,明确了设计思维目标,让设计思维的成果有了着陆点。
二、发散性思维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传统的中国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影响在当今大学生从小到大的学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大学生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地顺应着传统的学习模式,缺少对设计的思考能力。发散性思维针对学生固有的单一思考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让他们运用多种手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例如在产品设计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进行反方向思考的教育,引导学生对钟表进行思维发散。钟表在传统意义上就是计时报时的工具,但能够计时报时的只有钟表吗?钟表的材质就一定是铜、铁、木质的吗?可以让学生不断进行反问,从而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多种材质进行设计,可以是泡沫、布等软质材料,也可以是玻璃、水晶等硬质材料。通过对钟表本身的造型进行设计,改变其单一的计时报时功能,增加其储物、装饰等能力,做到“一物多用”,新颖独特。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产品进行思考,从产品的内部和外部了解规律、掌握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发散性思维在产品设计中加以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设计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也是发散性思维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应用方法。由于人们都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对各种物品在脑海中都有一定的影像联系。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对要设计的产品进行一定程度地联想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根据思维联想找到产品与物品之间的联系,再加以变形、美化,一个创新的产品就诞生了。例如巴掌椅子的制作,就是联想到人的手掌对心灵的一种呵护功能和保护功能,同时手掌的掌心比较宽大,五指长短不一,又增加了丰富的层次感。因此运用手掌的造型制作椅子既能改变椅子靠背的单一造型,满足各种坐姿的需求和休息功能,又能从心理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三、发散性思维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通过在产品设计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化,产品设计在创意上有了突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设计对象,对产品进行定位,对设计概念加以理解,融入丰富的设计元素,多画设计草图,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种材质进行表达,最终完成设计作品,一步步帮助学生在设计中运用发散思维,打破固有思维定式,挑战新的思维模式。在设计作品成果说明部分,教师可以进行主观丰富的评价,从产品本身的设计引入这类产品的市场信息反馈、消费者对产品的试用评价,从而深化设计理念,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思维方式上进行延伸,让思维能力贯穿整个产品设计过程。
总之,发散性思维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模仿”、“借鉴”的传统思考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路。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本身不是为了设计产品而进行的,而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设计出充满创意的作品,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汪鑫,廖敏.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能力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9).
[2] 朱雷鸣.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2008(3).
[3] 陆小彪.设计思维[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