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质疑 培养创新思维
2015-09-05李智明
李智明
无数发明创造的实践证明,谁敢于合理质疑、敢于率先提出问题,谁就能最先开辟一条全新的创造之路。疑处有奇迹,疑处出真知,疑处有突破。
一、强化问题意识,启迪思维火花
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动状态的外部表现,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的初步呈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潜能的重要标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创设真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思多问入手,强化问题意识,认真思考,精心设计“问什么”和“怎么问”。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节,知识的理论性很强,如果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只会停留在表面,课堂势必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因此,如何处理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借助网络资源“过河”游戏,设置不同的问题难度,提问:“如何让每个人顺利过河,你有什么办法?有几种解决方案?能否与大家分享你的经验?”由此引入教学,所有学生不由自主地相互交流,寻求解决办法。又如,在《问题的来源》教学中,我提出“发现问题是设计的来源”,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1—2个技术问题。学生踊跃参与,而且有些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二、营造质疑环境,提高思维能力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全身心参与投入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从而使学生产生疑惑,积极思维,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系统分析要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单纯地讲教材案例,人力飞机理论性强且脱离生活实际,比较乏味。坡头区一中邓志华老师利用端午节湛江赛龙舟的活动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先播放赛龙舟视频,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庞大的系统。学生急切地想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整堂课都围绕着“龙舟赛的作用是什么?获胜的秘诀是什么?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展开教学。邓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定性地分析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子系统的作用,掌握定量的含义及分析问题的方法,结合物理中所学的加速度知识,推导出相应的教学模型,最终得出结论:要想确保龙舟赛的胜利,首先要加强运动员的训练,其次要改进赛艇造型减小阻力,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设计以便减小艇自重,挑选体重较轻的运动员等。经过学生们的分析和总结,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勇气,促进了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又如,我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制作简易水火箭,通过对水火箭的结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如:为什么要把装水的筒体做得长些?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装水的量?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成功制作水火箭的关键。我通过分析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公式,使学生茅塞顿开,成功制作出水火箭。
三、教给质疑方法,培养思维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上质疑,也可从概念内涵的挖掘及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处质疑,还可从矛盾之处质疑,或者从不同的角度质疑等。同时,要让学生在课外也能积极主动地质疑,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在《方案的构思方法》中讲到“联想法”时,杨老师让学生设计一个下雨自动关窗户的装置。让学生根据预定的目标和环境进行发散思维,去联想、构思、创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并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索,大胆地提出了许多可行而且奇妙的解决方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学会了质疑,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培养了思维品质。学生在经历了最初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曲折思维过程后,从中抽取规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概括总结所学的内容,将自己的所学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使用了技术产品,如果发现其不足,可以将其改进,将不方便变为方便,这也是一种创新。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