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晴皋题字
2015-09-05杨洪卫
文 杨洪卫
龚晴皋题字
文 杨洪卫
到过天星寺镇的人都会惊奇地发现,在这个山顶小镇上,藏着几十座廖氏民居群落,这里单说芙蓉村石河桥边上的廖氏大院。这座大院的奇妙之处,是在大院门前两旁的石廊柱上有一副不同凡响的对联,上联“不失本来真面目”,下联“好生撑着硬骨头”。上联的意思是说为人不能失去了本性,下联告诉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一身正气。据说这副对联是巴渝书画名家龚晴皋的真迹。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且听我慢慢说来。
话说清朝嘉庆年间,龚晴皋从山西崞县任上辞官回到巴县老家,由于他为官清廉,辞官后没有多少积蓄。为了养家糊口,便应邀到了太和(未改名前的天星寺镇)廖家当起了私塾先生。
有一天,廖老爷在外做知县的大儿子回乡探亲来了。廖老爷的县官大儿子这段时间烦着呢:自己做了十多年的官,也出了不少的政绩,按理说也该升迁了,可是总也等不来那一纸升迁的公文。县官也多次往府台府上拜访,谁知府台总是捻着胡须,打着哈哈,没个准信。弄得县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幸亏师爷精明,打听到一个道道:府台大人特别喜欢龚晴皋的字画。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无晴皋字,必是俗家人。
这不,县官儿子带着任务回来了。
县官一回家便天天到私馆里与龚晴皋讲《论语》诵《大学》,借古说今,谈谈为官之道。说到高兴处,两人就免不了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趁着酒兴,县官称赞起龚晴皋的字画来,还说府台大人特别欣赏先生的字画。龚晴皋一听,端起酒杯打着嗝说:“喝酒,喝……酒,今天醉了,改日再说。”
有一回,酒喝到正好的时候,县官又开始向老友龚晴皋讨起字画来,龚晴皋呢,也不推辞,左手端酒杯,右手握毛笔,蘸满墨汁不假思索泼墨宣纸,浓、重、淡、轻,勾、皴、点、染,一气呵成,一幅《劲松图》跃然纸上。龚晴皋把手中的笔一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醉醺醺地回房睡觉去了。
县官高兴极了,没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就得到了一幅真迹,等不得墨干,双手捧着宝贝似的《劲松图》喜滋滋地回到住处,赶紧招呼师爷过来。师爷一边欣赏一边赞不绝口,突然,他惊叫了一声:“大人,这幅画没题字!”县官一瞧,可不,一下愣住了,沉吟半天,说了一句:“我们还是回去吧。”
第二天,娃娃们咿咿哇哇的读书声才把龚晴皋从醉梦中拉了起来。他抬头往窗外一看,咦,石河桥边怎么围了一群人,廖老爷正和一个年轻人说着什么。原来是县官要走。龚晴皋顾不得穿好衣衫,赶紧往石河桥追去,边追边喊:“等一下,等一下,我忘题字了!”且说,县官正闷闷不乐地准备离开,听到龚晴皋的喊声,大喜过望,赶紧叫师爷拿出《劲松图》,就势铺在桥上。龚晴皋也不客气,一挥而就写下“不失本来真面目,好生撑着硬骨头”,随即题上字号。县官琅琅一读,明白了,他向龚晴皋鞠了一躬,赴任去了。从此,县官一心为民,再不提升迁之事。
原来,龚晴皋早就看出县官的意图,便来了一招顺水推舟,将计就计,点化梦中人,演了这么一出。
这件事传开后,廖老爷把这14个字刻在大门前的石廊柱上,作为家训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