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 未来城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与新一轮展望
2015-09-04
“智慧地球”和新能源战略将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全球IT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推动信息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对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渗透和带动效应。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开共享,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更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
上海的信息化建设经过三个五年的持续发展,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以“推进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提出加快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展开了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
三年行动:形成智慧城市基本框架
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涵,也是上海适应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新浪潮,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本市通过实施上一轮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基本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基本框架,为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介绍,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自2011年9月发布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到2013年底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上海以综合指数111.02排名全国第一,在网络就绪度、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等两个二级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市围绕建设成为国内通信质量、网络带宽、宽带资费、综合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的目标,着力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设施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信息通信资源集聚辐射能力。2014年9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消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上海光纤到户覆盖总量约800万户,是2010年的6.7倍,实现城镇化地区覆盖,家庭光纤宽带入户率和平均带宽为42%和17M。基于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制式的3G网络全市覆盖,用户普及率达48%;全面启动基于TD-LTE、FDD-LTE两种制式的4G网络建设;WLAN覆盖场所达2.2万处,是2010年的3倍,456处公共场所开通了i-Shanghai服务。
在信息感知与智能应用方面,上海市从市民诉求和企业关注的热点出发,着力推动数字惠民、智慧城管、两化融合和电子政务行动,初步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领域全覆盖。
数字惠民。卫生信息化工程实现市级及医联等多平台互联互通,动态采集维护3000万份健康档案;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办理时间从30天缩短到19天;在43个社区开展以生活服务、智能家居为重点的“智慧社区”服务。
智慧城管。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城市建设向综合管理拓展,有效推动大联动、大联勤;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渠道向移动网络拓展,ETC建设基本覆盖全市主要道口。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刘健
两化融合。全面推进信息化在产业各领域的渗透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两化融合指数从2011年的75.5提高到2013年的80.4;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6万亿元,是2010年的1.6倍。
电子政务。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在内资企业设立、建设工程等领域实现并联审批;“12345”市民热线、法人数字证书“一证通用”等渠道整合不断深化;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形成一套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规范,推动了公安、交通等9个单位开发了一批政府数据产品和应用,开通了国内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抓手,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新兴产业由大变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高端软件取得快速发展,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实施“云海计划”,金融业、中小企业服务云等示范项目进展顺;物联网在水质监测、智能消防、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和智能照明等方面试点应用。
截止2013年底,上海新兴产业总规模达到1.09万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4317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4%。
没有网络安全无异于裸奔。在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的同时,上海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保障,把信息安全摆放在城市安全的突出位置,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方针,夯实信息安全保障基础,应对信息安全新情况、新问题,构建健康安全网络环境,确保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安全防护水平与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城市信息安全态势总体可控。
新三年谋划:率先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上海市贯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相关会议精神,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强化安全保障,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以强化网络安全为保障,探索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
2014年9月上海公布《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将着力实施智慧化引领的“活力上海五大应用行动”,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安全保障“三大支撑体系”,引导推动50个重点专项。
计划明确目标为:到2016年底,基本构建起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为重点,以高速泛在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绿色高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自主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智慧城市体系框架,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率先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根据计划,未来上海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将显著提升。2016年,上海将全面建成与当前主流技术相匹配的宽度城市和无线城市。家庭光纤入户率达到60%,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达到70%,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突破20万个,国际和本地网络交换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完成下一代互联网在基础网络和数据中心的改造部署。具体将推动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功能性设施、通信枢纽、下一代互联网、无线电管理等6个专项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上海将以培育“四新”经济和扶持龙头企业为抓手,加快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使上海成为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区和产业集聚区。争取到2016年,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68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7%,具体将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视听、网络安全等8个产业专项建设。
此外,上海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上海将加强与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对接,着力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基础支撑与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网络安全和互联网内容监管,完善安全可信网络环境。具体将推动网络安全、重要网站和系统安全、重点行业工控系统安全、互联网内容安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应急处置、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网络安全意识等8个专项建设。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认为,新三年行动计划体现了“四个更加突出”:更加突出智慧应用,将建设重点由网络设施转向智慧应用;更加突出市场机制,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推动政务资源向社会开放;更加突出阶段重点,力争三年建设成果务实见效。
据介绍,新三年计划的体系框架是着力实施智慧化引领的“活力上海(LIVED)五大应用行动”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安全保障“三大支撑体系”。
刘健进一步解读计划任务,未来上海发展重点是:
着眼城市宜居,营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上海将以建设成果全民共享为原则,深化推进与市民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按计划要求,到2016年,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公共服务基本涵盖全体市民。”刘健表示。
新三年计划其实质是着眼产业创新,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上海将以信息化助推“四个中心”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为发展目标,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战略重点,全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打造“上海服务”和“上海智造”提供有力支撑。根据计划要求,上海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指数将达86.5,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
着眼运行可靠,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的智慧城管。上海将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信息化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支撑上海城市功能提升和安全运行。
着眼一体化的智慧政务。上海将以政务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业务协同、渠道整合、资源集约为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政府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到2016年上海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将取得突破,信息化助力重点领域改革和社会治理建设的效应将不断凸显。
着眼区域示范,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标”。上海将围绕社区、村庄、商圈、园区、新城等5个空间区域,力争形成一批具有点上示范和面上推广效应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