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得空间:做智慧城市建设领航者
2015-09-04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郭晟
立得空间提出成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来整合和开放电子政务大数据,促进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生活的发展。
2014年是立得空间丰收的一年,由立得空间负责的“跨区域多形态的实景三维智慧文化遗产及旅游综合服务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评审、评估;立得空间承建的“宜都市城市基础数据普查更新及数据库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初步验收。2014年,南京举办的青奥会上,首次引入由立得空间提供的实景三维技术护航南京。此外,立得空间还在国内开创先河,研制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倾斜摄影系统——空基移动测量系统。
在智慧城管建设领域,立得空间很早就提出了 “全民城管”的建设与运营理念,通过实景化大数据的全面感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打造多部门协作,市民参与的全民城管模式,能够真正做到智慧城管。
立得空间发展模式是什么?发展战略是如何制定的?本刊记者采访了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郭晟。
掌握核心科技
《中国建设信息》:2014年,立得空间在智慧城市的哪些重点领域做出了创新?
郭晟:2014年,我们推出了新一代的移动测量系统。移动测量系统也是国际首创,我们的移动测量设备采用了最尖端的设计、最尖端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是可以应用于海陆空的三栖设备。原来的设备很多是放移动测量车上用的,现在的设备可以放车上,又可以放在飞机上,还可以放舰船上,我们叫三栖设备,可以更好更快的帮助城市进行实景三维数据采集。
另外,我们自己的行业云也发布了。立得做的“云平台”结合了地理信息行业的需求、地理信息数据本身的需求设计的特殊产品,相比市面上的公有云,它更适合于管理,把GIS数据和其它的大数据进行融合,更好的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在公共安全应用领域方面,南京的青奥会的安防系统全部采用立得的实景三维解决方案。旅游方面,智慧九寨的信息化在全国景区智慧化里边排前十位,它的智慧旅游系统也是立得做的。在智能交通方面,宁波公路局首次采用了实景三维解决方案,实现了交通实景三维的管理系统。
《中国建设信息》:立得空间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郭晟:智慧城市是在原来的信息化系统基础之上渐进发展起来的,现在更强调的是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智慧城市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基于城市的大数据整合,有基于城市数据的运营,也有基于各个行业的应用,也有服务于社会的产品和服务。
立得空间的定位主要在数据方面。立得最早是一个地理信息数据的提供商,地理信息对于智慧城市大数据来说是一个基础,我们现在开始往智慧城市大数据整合和运营服务提供商开始转型。以前,我们做的更多的是行业数据的整合,比如我们为一百多个城市提供网格化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地图,包括实景地图,像昆山、徐州、芜湖这样的城市,我们做了很多。立得是最早在住建领域推广实景地图的企业。网格化管理是基于二维地图的,我们最先提出城市管理实景化,因为网格是虚拟的概念,地上看不到网格,但是,实景是非常具体的,实景地图可以将城市展现为一个虚拟的物理世界,在我们的计算机系统里展现。在实景地图里可以完成更细致的网格化管理,比如门前三包、广告牌的管理、违章建筑管理等等,都可以在实景地图上完成。实景化理念对网格管理理念是进一步的提升,这是我们在行业里做得比较自豪的一个贡献。
另外一点,我们现在为一些城市信息部门做城市公共大数据的整合。公共大数据就是与政府的治理和市民的生活相关的数据,除了传统的地理信息库、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库之外,还包含公共安全,比如犯罪信息、城市应急信息、交通信息、环境信息、卫生信息。我们把跟政府治理和市民生活相关的信息称之为公共大数据。目前为止,各种数据基本分散在各个委办局原有的信息化“竖井”里,如果行业之间不能打破壁垒,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智慧城市就无从谈起。立得空间有多年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运营的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帮助政府打通各个委办局数据的“竖井”,把数据做成公共大数据的资源池。
首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SCOC)”
《中国建设信息》:请您介绍一下立得空间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SCOC)”。
郭晟:中国的“大政府”模式使得只有政府才能具备打破数据行政壁垒,统筹社会各方完成大数据采集与共享的能力。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件首要的工作就是成立一个强力的专门机构来负责城市政务大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共享发布,进而推动大数据的研究、挖掘、应用与产业发展,这一机构,我们称之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SCOC)。
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经验,在SCOC的架构中,建议由城市一把手担任首席运营官(COO),城市二把手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由于各地均将陆续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网信办”),SCOC可以下挂到“网信办”机构之下。
为解决政务大数据的部门壁垒问题,在SCOC之下需成立非常设机构“CIO联席会议委员会”,由CIO负责管理,各委办局局长或分管信息化副局长出任委员,以联席会议的形式负责各委办局大数据共享、信息化系统管理和协调、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指挥与联动等工作。
SCOC常设的二级机构为SCOC 管理办公室,SCOC管理办公室对运营中心COO及CIO联席会议委员会汇报,负责管理运营中心下属4个分中心。SCOC四个分中心:市级IT运维中心、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监控与指挥中心(可与城市应急中心合并)、智慧服务中心。
通过运营中心,可实现城市运行的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可预测及可量化评估与持续优化。政府将因之变得更加开放和负责,并更有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行政风险。大数据等新技术使得卓有远见的政治家能够抓住机遇,更好治理城市。
《中国建设信息》:“全民城管”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还是已经落地?效果如何?
郭晟:立得空间是最早提出“全民城管”这个概念的。现在“全民城管”主要在潍坊、徐州等城市应用,应用的效果不错,政府也减轻了工作量,市民也欢迎。“全民城管”这个概念出来也有几年了,目前为止,被普遍接受了,不再像以前推网格化那样是政府买单的项目,而是实实在在是自发的行为了,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很快的装一个APP,可以通过微信很快搭建一个平台。“全民城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对政府的网格化管理有益的补充。
发挥“大数据提供商”优势
《中国建设信息》:大数据和云计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郭晟:可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打个比方,大数据就相当于水库一样,比如我们的三峡水库,云计算相当于三峡的电站、水坝,以前,长江里面的水是一种自然的形成,大数据是本来就存在的,但是,长江里面的水是不可管理的,不可管理的数据,对于人来说没有太多的价值,只有数据集才对人产生价值。当我们做好一个大坝,把电站的设施建立起来,大数据的能量就会爆发出来,水库里边的水是可管理的,可以管理它的容量、它的水位,什么时候用它发多少电,是可以管理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都是统一的,都是时代的产物。
《中国建设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之中,立得空间如何发挥在大数据提供商方面的优势?2014年是否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郭晟:立得早先核心能力是地理信息大数据采集和整理方面,地理信息大数据是其它大数据的基础,相当于是个托盘,企业的数据、人口的数据、交通的数据需要以托盘作为基础,因为任何一个物体、任何一个事件、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台车、一个扫码器都离不开坐标,我们在地理信息方面有自己核心的技术和优势,现在我们也开始转型,我们向IT行业跨越,我们选择的是合作的方式,立得和国内外100多家主流的IT企业已经结成了智慧城市领域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包括整体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数据提供商,这些合作伙伴看中立得在地理信息领域独有的技术和优势,与此同时,立得也希望借助我们合作伙伴在整体方案咨询、规划、设计、在系统集成、在软件开发、在数据整理等等方面的优势,我们本着开放的精神,互相共享自己的技术、经验,大家一起为我们理想智慧城市献计献策,我们一起出力,这是我们的一个定位。也就是说立得会把自身数据采集、整理、应用方面的优势和传统IT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数据挖掘、商业智能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我们一起为城市的智慧化做贡献。
行业领先一步
《中国建设信息》:在国际移动测量领域,立得空间的地位和核心技术优势是什么?
郭晟:立得在移动测量领域应该说是国际领先的企业,我们不仅在设备上做到了国际领先,而且把移动测量的概念和应用发扬光大。国际上,移动测量很多停留在采集设备上,通过移动方式把数据采回来,立得已经把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生产、数据的整合、数据的应用全部放在一个系统里。我们理解的移动测量是一个系统——移动测量系统,包括数据快速的采集、数据高效的生产、数据的应用和发布,比如在数据应用上,立得是国内最先提出实景地图这个概念的,也是实景三维GIS的首创者,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看到实景地图、实景GIS、实景三维这些概念深入人心,并且在很多行业,包括智慧城市九个核心领域都有非常不错的推广。立得开创了中国实景三维地理信息细分市场,在技术层面,我们现在依然保持非常领先的优势,在国内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只有立得空间一家。世界上掌握移动测量核心技术的公司一共三家,其他两家是国外的,一家是立得。
《中国建设信息》:立得是如何在实景三维GIS领域创造独特的商业模式的?
郭晟:现在很多信息化系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一个专业产品,地图需要有一定技能的人去解读它。二维地图对老百姓来说,使用不太方便。立得一直有个理念,把我们所在的物理世界以接近于真实的状态呈现给大家。我们曾为实景地图取了个名字叫真图,在2006年、2007年提出的这个概念,七八年过去之后,基本变成一种现实,比如随便打开手机,我们想了解任何一个地方,进入该系统即可呈现眼前,这就是“所见即所得”,立得在中国做了很多这样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