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心林木育种研究,播撒八闽绿色希望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郑仁华博士

2015-09-03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林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福建柏种子园马尾松

文·图/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潜心林木育种研究,播撒八闽绿色希望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郑仁华博士

文·图/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表彰。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郑仁华教授级高工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郑仁华,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福建省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曾获“第七届福建青年科技奖”、“第十三届运盛青年科技奖”、“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第四届紫金科技创新奖”、“福建省十大林业科技标兵”、“福建林业科技突出贡献奖”、“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先进工作者”、“国家林业局科技服务林改先进个人”、 “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林木种苗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郑仁华长期奋斗在林业科研第一线,承担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国家林业行业公益性专项、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30余项,在杉木、马尾松、福建柏遗传育种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制定林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同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为林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博士(左)在省洋口国有林场指导杉木组培苗木培育

潜心杉木育种研究

在福建省从事林木育种科研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但是,上世纪90年代杉木育种领域的研究陷入低谷,研究项目极少,许多从事杉木育种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转向其他领域。郑仁华认为杉木在福建省发展应该还有空间,特别是突破种苗创新是一个重要环节。此时,恰逢福建省林业厅作出“林木种苗革命”的重要决策,2002年11月,郑仁华联合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参与福建省杉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竞标,担任项目首席主持人后,整合了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将乐国有林场等单位的技术力量,充分挖掘、继承了福建省和南京林业大学杉木育种前辈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组建了杉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组,全面展开新一轮杉木育种攻关研究,项目研究进展良好,在种苗科技攻关一期项目的验收考评中获得一等奖。十多年来,先后承担了四期种苗科技攻关杉木育种研究和福建省杉木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等多项科研、产业化项目,在杉木育种研究和成果推广上取得较大突破:选育洋020等13个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产量比普通杉木提高1倍以上,首次成功开发出杉木苗木组培技术体系,率先开展杉木第3代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杉木优良种质资源库;历时十年在光泽华桥国有林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等10多个单位建成6000多亩杉木第3代种子园并已投产。在福建省大力推广应用外,还将杉木第3代种子园技术推广到江西、广西等地,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结合项目研究形成的 “杉木生长与品质联合选择育种研究”、“杉木高世代遗传改良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2项成果,分别获得2005年度、201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杉木遗传育种研究走在全国前列。

深化马尾松育种研究

马尾松是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老一辈科技人员在马尾松育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郑仁华自1993年起参加马尾松育种项目以来,以邵武卫闽国有林场和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为主要试验点,在充分利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马尾松育种研究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最新的育种技术和方法,从马尾松种源试验、优树及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第二代育种群体构建、第二代种子园营建技术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开展了马尾松育种研究,积累了30年马尾松全分布区90个种源的生长、材性等性状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观察数据,对马尾松优树子代林进行长期观测,揭示了家系水平上生长和材性遗传变异规律,建成马尾松种质资源库86亩,建立了马尾松第二代育种群体,选出马尾松第二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建成第二代种子园300多亩,初步总结了马尾松第二代种子园营建及管理技术体系。主持完成的“马尾松优良育种资源长期保存、评价和第二代利用研究”成果,获得201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提升福建柏育种研究

福建柏是一个珍稀用材树种。1996年,福建柏被列入国家“九五”林业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由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杨宗武教授级高工主持,开辟了我国福建柏遗传育种研究。作为课题组骨干,郑仁华与课题组其他同志一道,开展了福建柏种源试验、优树选择、子代测定、种质资源库营建等工作。作为一个新的育种树种,对现有资源的摸底、调查及优树选择是极为重要的。郑仁华于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开展了全省福建柏资源的调查和优树选择,在安溪白濑国有林场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福建柏种质资源库。郑仁华通过对福建柏的研究,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林木育种科研能力明显提升。郑仁华主持的“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及培育技术研究”项目,与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安溪白濑国有林场、南靖国有林场、永春碧卿国有林场等单位合作,综合应用林木遗传育种、良种选育、森林培育、统计学等方法,通过16年持续研究,从福建柏种源试验、优树子代测定、种质资源库营建技术、人工林培育技术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开展了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及培育技术研究,在福建柏优良育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品种选育、大径材和无节良材培育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进一步提升了福建柏遗传育种研究水平,该成果获得201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起,国家“十二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福建柏育种专题由郑仁华承担,继续引领国内同行的福建柏育种研究。

责任编辑/叶忠华

观测杉木杂交育种球果发育情况

猜你喜欢

福建柏种子园马尾松
福建柏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生长效果研究
落叶松种子园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马尾松林下套种福建柏生长效果分析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40年生福建柏不同混交林生长比较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湖南省杉木种子园结实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