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合作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第六届海峡两岸生物届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

2015-09-03罗美娟黄海

福建林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德化县森林保护德化

文/罗美娟 图/黄海

闽台合作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第六届海峡两岸生物届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

文/罗美娟 图/黄海

6月14-17日,由福建省德化县政府、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林学会、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台湾森林休憩保育协会、台湾水土保持技术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第六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在德化县举行。研讨会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林下经济”,来自海峡两岸100多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围绕这一主题就闽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会上,两岸专家就致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产业发展,针对闽台两地在林下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实践试验及其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与矛盾等方面也展开研讨和交流,提升两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保护文化水平。期间,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台湾大学实验林管理处签订了科研交流合作协议。

两岸专家一致表示,两岸通过发挥常态化的年会机制,开展联合攻关、科普教育、互访、信息交流,定期开展主题学术研讨,研究两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等,并充分发挥戴云山脉、台湾山脉在承载两岸之间亲缘关系的独特优势,持续推进基层交流,推动海峡两岸民间合作。

横贯德化全县的戴云山脉又是海峡西岸的第一道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与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呈“三山并行”。整个山脉长300余公里,最宽处达100多公里。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建立,2005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戴云山脉主体部分德化县境内, 东经 118°05′22"-118°20′15",北纬 25°38′07"-25°43′40",主峰海拔 1856 米,素有“闽中屋脊”之称。戴云山脉与台湾山脉隔岸相望、遥相呼应,在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动植物区系特征、动植物种类和群落分布等许多方面,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中国大陆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保护区之一,是研究海峡两岸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一把金钥匙。

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闽台渊源,在两岸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德化县于2009年发起创建“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平台,并从2011年始列入“海峡论坛·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系列活动。经过六年来的探索发展、求实创新、持续推动,研讨会已日渐成为集两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保护文化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于一体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深受两岸各界的普遍欢迎、广泛参与和深度合作。

戴云叠翠

近年来,德化县积极探索非木质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目前已培育发展了德化黑鸡、黑羊、竹荪、棘胸蛙、金线莲、铁皮石斛、黄花远志等林禽、林畜、林菌、林蛙、林药等,年产值达15亿元,被列为福建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县。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德化、台湾交往也日益密切。凭着资源、市场、载体、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德化县和台湾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持续升温。德化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把德化独特的资源与台湾现代农、林业发展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政策引领、技术扶持、试点先行”的新思路,着力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争创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闯出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着力打造践行生态文明的成功典范!

(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丁 王必

猜你喜欢

德化县森林保护德化
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我们的故事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探析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福建省德化县丁溪幼儿园优秀美术作品展
福建省德化县丁溪幼儿园美术作品展
德化也有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