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化保护研究

2015-09-03孙向裕郑耀星

关键词:南音福建省文化遗产

孙向裕,郑耀星

(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福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化保护研究

孙向裕,郑耀星*

(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福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日渐紧迫和艰巨.对此,在分析福建省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基础上,提出用标准化保护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一步阐述这一方法在保护传承非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运用“围栏式”非遗标准化模型论证了标准化在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有效性.最后,对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方法研究,构建了“点三角”模型和“圈—轴”模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标准化保护;模型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89年11月通过的“关于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保护的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可简称非遗)真正在国际遗产保护领域中跨出了坚实的一步.近年来,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传承文明和记载历史的作用,同时具有游憩利用与开发的价值[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是无形性、弥散性和广泛性,最具有价值的是它的群众性和民俗性,这也预示着未来非遗影响力之深远[2].2012年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36项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有1219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各级政府公布8566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18186项地(市)级非遗名录项目,53776项县级非遗名录项目[3].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近几年来,福建不仅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而且加快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全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基本走上正轨.然而,云南、北京、浙江等省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保护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该遗产竞争力是一项重要命题.

至今,国外关于非遗保护的研究,侧重于国家政策和教育机制.达蒙特伊(Demotteyi)从法律层面制定了无形遗产特殊待遇的落实等政策[4].C·兰德里斯(Londres.C)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巴西经验》从制度建设中详细介绍建立非遗动态性与程序性的合法机制以及社会利益知识评估和提升机制[5].钟成(Jongsung)通过分析提出加快民间技艺认定与制度性教育资历的对接等实惠制度[6].同时,欧盟国家通过建立ECHO(European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数据库,为大众和科研人员提供可自由获取的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引导和鼓励民众互相分享资源[7].

对于国内非遗保护的研究,研究的关注点倾向于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安学斌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对传承人进行有偿传承、帮助传承人解决生计问题[8].刘云升提出严禁戏仿具有宗教色彩或涉及民族尊严的非遗等行为,认为应当保护传承人的精神利益[9].赵世林和田婧从人类学的主位和客位概念出发,指出传承人成为真正的保护主体的理念[10].苑利更是提出了以带徒授业的方式拴住传承人,并为传承人配备专门的助教[11].尹凌和余风从非遗的集体性和活态性角度,提出应当通过社会生活、学校教育、新兴传媒等途径培养传承人[12].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了政府、教育部门、传承人在非遗保护过程中各自所起到的作用.然而,现有研究极少重视政府、教育部门、传承人和民间个体之间存在的系统关联,对于非遗的保护,四者之间难有稳定的标准.另外,对于非遗保护的地域合作问题,也是凤毛麟角.为此,本文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福建省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项目出发,通过研究标准化保护的几个问题,提出传承人标准化系统和“圈—轴”空间布局标准化系统.

1 福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1.1 文化环境好,但国家级数量少

历史上,福建人民热爱歌唱也善于歌唱,素有歌乡之称.由于山峦阻隔、交通不便、方言难通以及文化心态和审美观念的差异等因素,使得传统音乐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习惯、思想感情相结合,呈现出品种繁多、风格迥异的现象[13].因此,这些因素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然而,笔者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前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进行整理得知,截至2011年6月底,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福建共占有80项,其中,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项,约占总数的6%,在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比重相对较小(见图1).

图1 福建省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比例图Fig.1 Pie chart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music in Fujian

1.2 历史价值高,但受众范围小

福建省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关于福建省5项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有多种说法,通过查阅整理各种资料得到相关主流观点(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非遗的起源时期相对较早.其—,黄石惠洋十番音乐及南音皆起源于唐朝,有千年历史;起源最晚的泉州北管也有近100年的历史.这些传统音乐起源于不同年代,带着不同时代的烙印,经过一代代人的相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包括被世人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的南音和“天子传音”之美称的泉州北管等.

表1 福建省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区域及起源时期统计Tab.1 The distribution area and period of origin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music in Fujian

尽管传统音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但在现代化、全球化文化浪潮冲击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港台及国内外流行音乐,存在对传统音乐认知度低、欣赏能力有限等问题[14].加上传统音乐类项目的旋律单一,难有创新,因此,很多传统音乐便像阳春白雪般被束之高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极低,更多的只是适合老年人,进而限制了传统音乐的受众范围.

1.3 传承人数量分布不均,平均年龄偏大

“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音乐类项目的本质特征,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决定了其传承必须由人去延续[15].由表2可见,在上述5个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主要集中在南音,共有9人,占总数的82%,畲族民歌和茶亭十番音乐各有1人占9%,而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及泉州北管,目前还没有传承人.另一方面,在11个代表性传承人中,年龄超过60岁的达8人,占总数的72%以上,人均年龄66.3岁.其中,年龄最小仅41岁,年龄最大已达87岁高龄,年龄跨度达到46岁之多.由此可见,福建省的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老年化明显,传承工作异常艰巨和紧迫.

表2 福建省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信息一览表(时间截止2013年)Tab.2 Information on the inheritors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music in Fujian

2 标准化保护方法合理性分析

非遗保护固然重要,但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保护的同时,必须考虑其合理性.本文从标准化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三个角度,结合福建传统音乐论证其方法引用的合理性.

2.1 标准化保护的必要性

2.1.1 标准化保护对于规范非遗意义重大

最早的福建南音现已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拥有较为深远的国际影响力;而最新申报成功的唢呐艺术,则仅限于龙岩市长汀县的传播.至于商业价值,很多旋律单调、缺乏融合现代元素的项目虽然已成为国家级遗产,但受众市场较小,难以独挡一面.对福建省传统音乐类非遗进行标准化保护,有助于发挥政府和传承人各方的协同力量,并对每个名录子类进行交流、创新等具有规范、引导和扶持意义.

2.1.2 标准化保护对于促进非遗项目合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各传统音乐之间有相通并存与共用的一些特性,比如,福建南音与泉州北管并称姐妹花,都起源于泉州民间,与地方戏曲剧种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标准化保护使得这些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特定区域发挥聚合圈的作用,同时对其他区域内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引导作用.这将对福建省更多地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起到积极效应,并扩大了福建省非遗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2.2 标准化保护的可行性

标准化的隐含前提是需要有足够多的同质性样本的存在,在某个确定的定性层面上进行比较.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的标准化研究中,我们将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抽象和简化,使非遗标准化结果更为合理[16].

对于畲族民歌、十番音乐、南音、泉州北管和唢呐艺术等五项福建省国家级传统音乐类名录,文章从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地域分布和历史特征三个维度探讨标准化的可行性问题.从以上分析可知,在传承人问题上,福建传统音乐类的传承人数量较少、老龄化问题严重以及生存现状较不稳定等共有特点;在地域分布问题上,五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分布在宁德市、龙岩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和厦门市,基本横跨整个福建省.然而每个音乐类项目却很少能够跨地区分布,呈现个体相对集中、总体较为分散的特点;在历史特征方面,南音和黄石惠洋的十番音乐历史最为悠久,在唐代已有;起源最晚的泉州北管也能够追溯到清末时期,总体具有较高的历史珍藏价值.

2.3 标准化保护的有效性

在标准化保护的可行性、必要性问题基础上,需要对标准化保护的有效性进行相关论证.虽然标准化的实质性效果还有待于标准化处理办法的具体实施,在这里只讨论相关理论效果.

杨彦峰(2012)在标准化模型中讨论了标准化价值对象问题,并引入“分解式”同质化对象和“围栏式”多维复核目标的标准化模型.由于以上分析中对于可行性传承人、地域分布和历史特征因子之间并不具备相互独立的特点,因此,用“围栏式”标准化模型可以论证标准化保护的有效性问题.

由图2可知,在传承人及其子因子、地域分布及其子因子和历史特征三个维度中,可以通过实现合格标准.这一层次是非遗保护实现自身突破的基础,三个维度之间会发生反应.随着时间推移,会加入一些个别维度,使得标准进一步完善,达到优化标准,这样的非遗保护系统比较健全.

图2 “围栏式”非遗标准化模型[16]Fig.2"Fence-style"Non-heritage Standardized Model

综上分析,福建省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从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角度,用标准化保护方法具有合理的引用价值.

3 非遗保护方法模型构建

3.1 “点三角”模型标准化保护研究

“点”代表政府机构的中心地位,并对非遗保护的标准化过程起到主导作用;三角分别为教育机构、传承人和民间个人,这三个要素配合政府机构的工作,并最终为非遗保护制定更为合理的标准化程序,从而有效解决传承人所面临的现状等问题,形成合格标准.

3.1.1 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是整个三角模型有效互动的中心环节,也是标准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传承人的保护起核心作用.因此,政府机构在理念、资金和政策等方面需制定相应标准,为教育机构和民间个人提供相应扶持,进而使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

在观念问题上,政府机构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个人学习和传承优秀的非遗成果,并通过政府报告、领导考察等方式让民间个人和传承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并在社会团体中扮演“传教者”角色.例如刚刚申报成功的长汀县唢呐艺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在宣传报道中突出唢呐艺术的音乐价值,并结合传承人特征塑造非遗人物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唢呐艺术,为培养传承人接班者奠定群众基础,从而减缓传承人老龄化、“青黄不接”等问题[17].

图3 “点三角”模型Fig.3 "Triangulation"Model

在资金问题上,政府应重点扶持教育机构的建设.各大中小学校应积极开设不同层次的传统音乐课程,并编写相关音乐类教材.特别是在一些以音乐专业见长的院校,更应该积极开设相关课程,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做好相应的招生工作.当前,虽然世界级非遗项目南音能够在泉州师范学院等普通音乐类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但由于只考虑其所处地理位置,造成不能够在诸如福建师范大学等省内音乐专业学科较强的院校开设南音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南音影响力的扩大以及教学的专业性问题.因此,政府机构应加大对省内音乐专长类院校的资金扶助,并开设各类传统音乐课程,进而解决非遗受众范围窄等问题.

在政策问题上,政府机构应该制定诸如《领导联系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制度》①周丽妃.民间文化传承及保护传承机制的创新研究,才智,2013.,实行政府干部和传承人共同奖励的办法.实施通过每人每年补助一定金额的方式,让传承人得以解决基本的生活稳定问题.

3.1.2 传承人

由于传统音乐类非遗的“活态性”特征,从而决定了传承人角色在三角模型中的纽带作用.政府方面,传承人不仅享有政府机构在政策制定上提供的优待,而且需要履行在教育机构和民间个人所扮演的教师角色.另外,传承人既要通过教育培训掌握熟练的教学方法,又要向民间个人讲解和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并挖掘优秀传承人接班者.同时,传承人在引导学生运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理念上也有利于非遗受众年龄段的丰富.

3.1.3 民间个人

对于政府的鼓励引导,民间个人要支持配合政府所推出的关于学习和传承非遗成果的政策,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兴趣,甚至可以视为未来的职业.其次,民间个人应向音乐类传承人悉心求教,并尝试大胆创新,同时配合传承人将传统音乐进行改编,从而适应更多的年龄层爱好者.最后,民间个人应积极参与教育机构的招生工作,遵守教育机构的相关规范,进而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

3.1.4 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在整个模型中起到支配作用,有一定的空间效果.它不仅要用政府资金组建优秀的专业队伍,而且要把传承人和民间个人纳入专业的空间体系,并在规范引导传承人、对民间个人宣传招生的同时,将传承人与民间个人之间的互动效果反馈给政府机构.

3.2 “圈—轴”模型标准化保护研究

该模型根据福建省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遗的地理分布以及区域位置关系构建.“圈—轴”模型由一个主圈、四个亚圈以及串连它们之间的四条轴组成.其中主圈为闽南地区(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四个亚圈分别为台湾地区、闽西地区(龙岩市和三明市)、闽东地区(福州市和莆田市)和闽北地区(宁德市和南平市),四条轴为串连圈与圈之间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方式).

图4 “圈—轴”模型Fig.4"Circle-axis"Model

笔者认为,要解决本文研究对象中存在的国家级数量少、受众范围小和传承人老龄化等现状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区域之间的合作关系,政府机构通过制定相关统一的标准,进而实现各区域间传统音乐类的协同发展.基于“点三角”模型中以政府机构为核心,传承人、民间个人和教育机构协同保护的非遗理念,运用“圈—轴”模型的区域合作构想,可以对“点三角”模型的标准化过程进行优化,进而有效解决以上三个相关现状问题,形成优化标准.

1)闽南地区.闽南地区已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分布于泉州市和厦门市),加上国家级项目北管(分布于泉州市),共占五项国家级非遗成果中两项.可以说,闽南地区在所取得的福建省非遗成果中已处于核心地位.另外,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闽南地区在连接台湾地区和内陆地区的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一方面,利用闽南与台湾地区拥有的“五缘”优势[18],传播南音和北管音乐.早在2007年,台湾就和大陆进行过合作,当时台湾的“汉唐乐府”艺术团在北京故宫建福宫演出南音大型乐舞戏《韩熙载夜宴图》[19].另一方面,闽南地区和内陆三大地区的联系较为密切,便利的交通为各方非遗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2)台湾地区.台湾地区拥有许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各展览馆、街区等地随处可见.特别是它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原有基础上注入了许多创意元素,让传统的非遗项目增加许多现代元素.台湾地区可以通过两岸便利的交通方式,加上和闽南地区共通的闽南语系,加强在非遗保护方面的合作.

3)闽西地区.闽西地区非遗成果的代表作是龙岩市的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和长汀县的长汀公嫲吹,而三明市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家级的非遗传统音乐类项目.另外,闽西地区毗邻广东省和江西省,可以充分吸收它们的非遗优秀成果.因此,闽西地区的非遗成果建设因以龙岩市为主体、带动三明市共同发展;并积极与福建另外三个地区合作,同时积极学习邻省的非遗成果.

4)闽东地区.闽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因为它是福建省省会所在地和妈祖故乡所在地,它也是福建非遗成果中一个重要的地区,已有的成果包括福州的茶亭十番音乐和莆田市的黄石惠洋十番音乐.闽东地区可以充分借助省会特有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闽东传统音乐圈的影响.

5)闽北地区.闽北地区是福建省非遗成果最为薄弱的区域,除了宁德的畲族民歌外,这个地区的非遗保护的重视度较为薄弱.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所限,该地区传统音乐类非遗成果的创作比较单调,表现形式更多地只能以山歌形式展示.所以,该地区要突破发展瓶颈,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的非遗成果.

6)交通方式(轴).各地区间的交流可以通过海陆空等多样交通方式,通过传承人音乐交流、传统音乐访问等途径进行区域合作.

因此,在政策制定上,相关政府部门应更多地制定非遗区域合作的标准;在传承人问题上,各地区应多开展区域间传承人经验交流与作品创新的活动,从而开拓视野,让非遗作品的生命力长盛不衰;在民间个人问题上,区域的学习交流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合各区域传统音乐的精华,进而通过创新衍生新作品;而在教育机构问题上,各区域间的联系有利于校与校的合作,通过交换生等方式扩大影响力,进而提高非遗成果等级.

[1]孙梦阳,石美玉.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者动机及其市场细分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12):95-102.

[2]李永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目的地营销[J].旅游学刊,2009,24(9):5-6.

[3]康保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Demotteyi R.National Policies Concern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example of Belgium's French community[J].Museum International,2004,56(1-2):174-179.

[5]Londrès C.The Registry of Intangible Heritage:the Brazil⁃ian experience[J].Museum International,2004,56(1/2):166-173.

[6]Jongsung Y.Korean Cultural Property Protection Law with Regard to Korean Intangible Heritage[J].Museum Interna⁃tional,2004,56(1/2):180-188.

[7]Yakovleva S.European Commission:Progress report on cul⁃tural heritage digitisation[J].Iris Legal Observations of the 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2014:págs,2-3.

[8]安学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6):18-22.

[9]刘云升.论传承人精神利益的保护——关于歪曲、篡改与戏仿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为的认定及责任[J].河北法学,2009,27(6):119-123.

[10]赵世林,田婧.主客位语境下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J].云南社会科学,2008,27(1):71-75.

[11]苑利.《名录》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6,26(3):13-18.

[12]尹凌,余风.从传承人到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J].江西社会科学,2008,28(12):185-190.

[13]李向京.论福建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1):145-150.

[14]吕良弼,陈奎.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历史现状与思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89.

[15]范巧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27(2):30-33.

[16]杨彦锋,蒋艳霞,李鹏.标准化的模型与方法——经由旅游标准化实践的理论建构[J].旅游学刊,2012,27(8):11-17.

[17]吴从瑞.走出困境与依附——探寻时代背景下界首彩陶传承与发展之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6):26-29.

[18]郑耀星,刘少艾,李炳宽.基于“五缘”优势的闽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5):93-96.

[19]王珊.泉州南音传承现状研究[J].东南学术,2011,33(6):307-312.

责任编辑:黄 澜

Research on Fujian Traditional Music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tandardization

SUN Xiangyu,ZHENG Yaoxing*
(School of Tourism,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The protection of Fujian traditional music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urgent.In this regard,the analysis of Fujian traditional music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sues is the foundation.Standardized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and this is important to protect Fujian traditional music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Re⁃lated theories have proved that"fence-style"non-left standardization model coul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heritag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inally,based 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tandardized system and the"Circle-axis"space layout standardization system,the traditional music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xpects specific outlook of the protection standards.

intangihle cultural heritage;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Standard protection;Fujian Province

G 112

A

1674-4942(2015)02-0214-06

2015-02-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GL110)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南音福建省文化遗产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李进杰的南音情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