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口裂腹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2015-09-03张金平刘远高姚楚成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北宜昌443003神农架林区楚源渔业有限公司湖北神农架44499
张金平,刘远高,杨 军,姚楚成(.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北宜昌 443003;.神农架林区楚源渔业有限公司,湖北神农架 44499)
齐口裂腹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张金平1,刘远高1,杨军1,姚楚成2
(1.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北宜昌443003;2.神农架林区楚源渔业有限公司,湖北神农架442499)
不同温度下,人工孵化齐口裂腹鱼受精卵,孵出仔鱼约30万尾,鱼苗,培育池为圆形水泥池,鱼苗开口饵料用品牌鱼用微粒子饲料,后期用微粒子饲料和自制饼状软颗粒饲料交替投喂,经45 d培育,不同放养密度下,鱼苗平均规格达到3.01 cm,平均成活率达到80.04%。试验结果表明,15℃人工孵化齐口裂腹鱼受精卵,孵化率最高;鱼用微粒子饲料完全替代水蚤等天然开口饵料,人工培育的齐口裂腹鱼鱼苗生长良好,成活率高。
齐口裂腹鱼;人工孵化;人工育苗;微粒子饲料
齐口裂腹鱼 Schizothorax prenanti隶属鲤科 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 Schizothpracinae裂腹鱼属Schizothorax[1-2],分布在长江上游,是产区的名贵鱼类和优质鱼种,也是中国特有的重要冷水性经济鱼类[3]。
近年来随着长江上游水域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片段化,加之水利工程建设、水体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因素,使长江流域特有鱼类资源急剧下降[4-6];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齐口裂腹鱼等名优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7],这均导致齐口裂腹鱼野生资源急剧下降。
齐口裂腹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成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64%,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42.76%,赖氨酸含量极为丰富,高达82.90 mg/g,味道鲜美,为群众所喜爱[8-9]。目前人工养殖齐口裂腹鱼逐渐兴起,然而很多养殖地区的齐口裂腹鱼苗种为供给不稳定的捕自江河的野生鱼苗,这严重制约了齐口裂腹鱼的规模化养殖。为促进齐口裂腹鱼人工养殖的广阔前景,这就需求更好、更合理、更具优势的人工育苗技术。
2010年,作者在神农架林区楚源渔业有限公司苗种基地开展了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齐口裂腹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并配套开展了齐口裂腹鱼的鱼苗培育试验。针对神农架林区养殖水面少、水温偏低(齐口裂腹鱼鱼苗培育前期)、天然开口饵料生物匮乏等自然因素,采用鱼用微粒子饲料为开口饲料,研究鱼苗培育的放养密度、鱼苗生长、成活率,为齐口裂腹鱼规模化苗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亲鱼
亲鱼来源于神农架林区楚源渔业有限公司苗种基地4龄以上,雄鱼约0.5 kg,雌鱼约1.2 kg,体质健壮无伤病。
1.2亲鱼的培育
亲鱼采用人工培育池培育,设置面积分别为120 m2,池体为长方体的培育池2个。在池体的两端各设1个水口,用于水流交换。
先对2个培育池进行干塘消毒,然后放入天然河水,水位分别为1.2和1.5 m,池水分别按5 d和6 d交换1次,水质保持在:水体溶解氧>6.0 mg/L,pH值中性偏碱性状态,水体透明度约100 cm。
在培育池中投放亲鱼后,按定时、定点、定量方式投入饲料。其中,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5%。
1.3人工催产
在亲鱼发育成熟到四期末时,89组分三批进行催产,催产水温为15℃,注射催产药物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多潘立酮,同时加大水流速度,冲水刺激雌鱼排卵。48~60 h后,亲鱼开始排卵,产卵后,采用无水干法受精[10],获得受精卵。
1.4受精卵的孵化
将12万粒受精卵分别均匀置于4个孵化箱(3 m箱的精卵。精,产卵后)内,各放置20目的长方形网片,分别充入5℃、10℃、15℃和20℃的流水进行孵化,水深为0.8 m,网片浸于水下30 cm左右,在孵化过程中采用微流水量管理,水流速度2~3 cm/s[11],保持水质清新的同时清除水体中的水蚤和泥沙。多余受精卵置于15℃条件下孵化。
1.5育苗设施
利用孵化水槽作为仔鱼暂养池进行仔鱼暂养;利用催产池作为鱼苗培育池。鱼苗培育池为圆形,面积20 m2,池壁上端架设直径为Φ32的进水管1根,进水管上均匀钻一排小细孔,由小细孔出水进入培育池,达到进水均匀缓慢的效果,进行鱼苗培育。
1.6饲料
开口饲料:鱼用微粒子饲料S1、S2。
培育饲料:鱼用微粒子饲料S3、S4;用鳖全价配合粉状饲料,自制成饼状软颗粒料。
1.7放养密度
仔鱼暂养:8 000~10 000尾/m2;鱼苗培育:1 500~2 500尾/m2。
1.8饲料投喂
仔鱼暂养期间,不投喂饲料。仔鱼平游后,及时转入鱼苗培育池,开始鱼苗培育。
鱼苗开口,投喂鱼用微粒子S1、S2饲料,3个小时投喂1次,每天投喂8次,每次投喂量为4 g/万尾。5~7 d后,投喂鱼用微粒子S2、S3饲料,每天投喂8次,每次投喂量为5 g/万尾。15 d后,投喂鱼用微粒子S3、S4饲料,每天投喂6次,每次投喂量为8~10 g/万尾。20 d后,投喂鱼用微粒子S4饲料,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为10 g/万尾;同时每天投喂饼状软颗粒料3~4次,每次投喂量为10~15 g/万尾,饲料投放到固定食台上。投喂微粒子饲料时,每次投喂分3遍进行;投喂前,暂时关闭进水30 min。
每个放养密度的培育池,用生物饵料——水蚯蚓(开口饵料)[6]和卤虫幼虫(15 d后)[10]投喂作对照。
30d后,待鱼苗全部集中食台摄食饼状软颗粒料后,改为投喂饼状软颗粒料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为30 g/万尾。随着鱼苗生长,逐渐增加投食量,投食量以鱼苗在2 h内吃完为宜,根据鱼苗摄食情况,适当调整。
1.9日常管理
及时清除残饵及污物:在幼鱼培育初期,鱼苗运动能力较弱。饵料投喂后总有一些不能被鱼苗摄食成为残饵,这些残饵和鱼苗排泄物会集聚成丝团状,可能将鱼苗束缚导致其死亡,因此,需每天必须吸排污1次。中后期,2~3 d吸排污1次。
水质管理:保持水源充足,水量水流稳定,水质清新。保持适宜的水位,定期测定水质理化因子。
鱼病预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工具应严格消毒,培育池塘定期消毒。细致操作,避免鱼体受伤。经常观察、定期检查,发现病害,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
适时分池: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分规格,分池饲养。
2 结果
2.1人工催产与孵化结果
在水温为15℃时,人工催产的89组亲鱼,排卵有65组,全产卵的有47组,受精后获得受精卵30万。
在5℃、10℃、15℃和20℃的水温孵化时,分别在286 h、190 h、144 h和199 h后开始进入出膜期,受精卵孵化率有一定差异(表1)。
表1 不同水温下的孵化结果Tab.1 The result of hatching in different tempreture
2.2鱼苗的培育与生长
相同放养密度下,培育相同时间,使用生物饵料的培育池中的鱼苗规格及成活率均低于用鱼用微粒子饲料的培育池,且放养密度越大,鱼苗出池规格及成活率随之降低(表2)。
表2 育苗结果Tab.2 The result of breeding
出膜后,仔鱼鱼体呈现伸长增长,而后逐渐出现胸鳍、鳃、臀鳍、背鳍等器官,平游不久之后便可以觅食,鱼体逐渐增长,整体生长趋势如图1。
3 讨论
图1 齐口裂腹鱼仔、稚、幼鱼的生长曲线Fig.1 The total growth curve of larva,juvenile and young fish of S.prenanti
3.1亲鱼及受精
野生齐口裂腹鱼较养殖的齐口裂腹鱼体质较好,但驯养一年雌裂腹鱼很难达到性腺成熟,雄性裂腹鱼亲鱼驯养一年后,虽能达到性成熟,但精液甚少[12]。本实验选择体质虽相对差一些,但产卵量、产精量大的养殖齐口裂腹鱼,并采用无水干法受精,更大程度的利用雄鱼产生的精液,获得相对更多的受精卵。
3.2温度对孵化的影响
根据2001年若木等[12]对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实验的研究,温度对齐口裂腹鱼受精卵的孵化具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温度下受精卵的孵化率也可发现,低温(5℃)对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延长了出膜期的开始;水温在15℃时,孵化率最高,同时出膜期开始的最早。这一结果与董艳珍[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也与10~16℃是齐口裂腹鱼适宜繁殖温度的报道相吻合[13]。
3.3培育方式
天然水域中,齐口裂腹鱼长期生活在水质良好、水量和溶氧充足、水温较低且具有沙砾底质的江河中[14],靠刮食着生藻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生长繁育,幼鱼栖息于水流较缓的回水湾或浅滩处[12,15]。人工养殖条件下,微流水是鱼苗培育的必需条件。在投喂微粒子饲料时,一是要关闭进水,避免饲料快速下沉;二是要均匀缓慢投喂,每次投喂分为3遍进行,使饲料在水面及缓慢下沉的过程中,能够被鱼苗摄食。目前,各种鱼类人工繁殖技术较10年前已相对成熟很多,各孵化场的孵化设备也相对先进,已不会存在水的混浊度大,泥沙易堵塞孵化箱的筛底,造成孵化过程中缺氧窒息[12]的现象。
3.4放养密度及饵料
本试验利用催产池作为鱼苗培育池,能够保持微流水,水体交换充分。试验设置三个密度梯度,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放养密度为1 500尾/m2、2 000尾/m2的两组,鱼苗生长规格及成活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平均成活率达到80%以上;放养密度2 500尾/m2时,鱼苗生长规格及成活率均低于其他俩组。我们认为,在圆形培育池中培育鱼苗,适宜的放养密度为2 000尾/m2左右。
在神农架林区,养殖水面少,水温偏低,限制了人工培育水蚤、水蚯蚓、卤虫等天然饵料,购买天然饵料,价格昂贵,成本过高。微粒子饲料营养全面丰富,在水体中漂浮时间较长、下沉缓慢,有利于鱼苗摄食消化,而且同时期鱼体规格及鱼苗成活率与天然饵料投喂的鱼苗没有很大差异。微粒子饲料在鱼苗阶段的成功运用,解决了用水蚤、水蚯蚓等天然饵料作为鱼苗饵料的传统限制,为规模化鱼苗培育,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3.5鱼病预防
鱼苗阶段,易发生肠炎病,尤其在2~3 cm时,鱼体成长相对较快,身体代谢加快,机体更易引发一些疾病,需定期预防。本试验中,定期对培育池消毒,泼洒氯或碘制剂,定期投喂三黄粉、大蒜素等药饵,有效的预防了鱼病。
[1]陈毅峰,曹文宣,乐佩琦,等.中国动物志(下卷):硬骨鱼纲鲤形目裂腹鱼亚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90.
[2]武云飞,吴翠珍.青藏高原鱼类[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吴青,王 强,蔡礼明,等.齐口裂腹鱼的胚胎发育和仔鱼的早期发育[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4,19(3):218-221.
[4]黄亮.水工程建设对长江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策[J].湖泊科学,2006,18(5):553-556.
[5]刘军.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受威胁及优先保护顺序的定量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4,24(4):395-399.
[6]谢佳燕.我国齐口裂腹鱼的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3 721-13 722.
[7]何雷.齐口裂腹鱼幼鱼对蛋白质,脂肪和糖适宜需要量的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8.
[8]周兴华,向枭,陈建.重口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J].营养学报,2007,28(6):536-537.
[9]方静,潘康成.齐口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水产科学,2002,21(1):17-19.
[10]董艳珍,邓思红.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J].水产科学,2011,30(10):638-640.
[11]韩京成,曹婷婷,刘国勇,等.温度和流速对齐口裂腹鱼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56(1):81-86.
[12]若木,王鸿泰.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的研究[J].淡水渔业,2001,31(6):3-5.
[13]李山友,周小宁,段玉磊.齐口裂腹鱼的生物学特性与资源保护[J].内陆水产,2002,27(10):15-15.
[14]丁瑞华.四川鱼类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70-371.
[15]范林君,李志琼,杜宗君.特色经济鱼类“齐口裂腹鱼”[J].农村百事通,2006(14):44-45.
Research on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ique of Schizothorax prenanti
ZHANG Jin-ping,LIU Yuan-gao,YANG Jun,et al
(Yichang Fisheries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e,Yichang443003,China)
Artificially incubate oosperm of Schizothorax prenanti and hatch about 300 000 tail larva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Cultivating pool of fry whose opening bait is micro particle feed is circular cement pool.Later,feed the fry with micro particle and homemade pie soft granule feedstuff alternately.with 45 d cultivation,under different stocking density,the average size of fry is 3.01 cm,the average survival rate reached 80.04%.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tching rate of oosperm of S.prenanti at 15℃is highest;Fish with micro particle feed entirely replace natural openings such as daphnia,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S.prenanti larvae grow well,the survival rate is high.
Schizothorax prenanti;artificial incubation;artificial breeding;micro particle feed
S965.1
A
1008-830X(2015)04-0318-05
2014-12-21
神农架科技局地方科技支撑计划(201017)
张金平(1962-),男,湖北枝江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渔业生态、淡水鱼类养殖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