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嬉游冰城 冻并快乐

2015-09-03文/刘

商业文化 2015年35期
关键词:冰城哈尔滨冰雪

文/刘 瑾

嬉游冰城 冻并快乐

文/刘瑾

大约是因为气候变暖,西湖边的断桥残雪在我印象里已经成为传说。就是这样一个我,对于雪,对于北方的寒冷,就有一种莫名的期待。而这种期待,终于在这又一个暖冬里梦境成真——哈尔滨之行圆满结束,在这个冬天,嬉游冰城,冻并快乐。

十二月,算是今年第二次出差到哈尔滨,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南方的女青年,冰城之名自然如雷贯耳,尽管下飞机之前已经做好了防冻准备,可零下22度的气温还是令我感到彻骨冰寒,冰雪世界真心不是随便说说的!尽管天气寒冷,但是东北人却热情似火。兄弟单位的大哥全称陪同,带我逛了富有特色的哈尔滨老建筑特区,还在东北虎林园一睹林中霸王的风采,然后行程在晚上的冰雪大世界结束,一趟下来,冻并快乐,不过风光景色实在非凡,冰城哈尔滨无愧于它“天鹅项下的珍珠”的称号。

哈尔滨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亚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松花江上冬泳、雪雕、冰雪游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外,还有驰名中外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每年一届的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哈尔滨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这里土壤肥沃,森林茂密,江川纵横,哈尔滨地处中国的最北端,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怡人,冬季漫长寒冷,冰雪文化久富盛名,有“ 冰城”之称,是冰雪旅游、避暑休闲的胜地。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滑雪圣地——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以及二龙山滑雪场、欧亚之窗滑雪场等数十个设备齐全、规模完善的大型滑雪旅游场所;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是冰雪资源的一次大聚会,冰峰林立、银雕玉砌的冰灯雪雕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1946年4 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作为哈尔滨的一项名品物产,“哈啤”在20世纪初就已经诞生,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豪放的东北大汉豪饮“哈啤”的场景在市内大小餐厅随处可见,而哈尔滨女汉子们同样以酒量闻名,作为一个只能喝点米酒的南方人,兄弟单位的大哥大姐实在让我感到“醉人”。

除了“哈啤”,我还能接受的一味美食就是红肠。哈尔滨的经典名吃之一就是红肠和风干肠。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其实我以为北欧各个民族都有制作这种简单易于存放的肉制品,不过哈尔滨红肠最著名也是最传统的风味是“里道斯”风味,就是大蒜味的,下酒极佳,配上“格瓦斯”(俄语译音,俄式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红肠可以夹在列巴里,是只有在哈尔滨才能见到的一种食法。

既然说到红肠,接下来自然就要介绍一下作为主食的大列巴。大面包,又叫大列巴,被称为哈尔滨一绝,是哈尔滨独特的风味食品。哈尔滨秋林公司和华梅西餐厅生产的大面包都已有七、八十年历史。这种大面包为圆形,大的有5斤重,最小的也有半斤,是面包之冠。味道也别具芳香,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出炉后的大面包,外皮焦脆,内瓤松软,香味独特,又宜存放,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说实话无论是列巴还是红肠对我而言都是口味比较独特而已,并不是多么喜爱,若说能够让我大快朵颐的一道菜式那就只有“锅包肉”啦!作为东北菜的一项代表,锅包肉算得上是是正宗冰城美食,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起名叫“锅爆肉”。在中央大街道里老厨房,我曾经干过一盘没吃够再来一盘这样丢脸的事!除了锅包肉、红肠,哈尔滨的熏鸡、肘花、炖大马哈鱼等等富含卡路里的美食都是我的菜!出差一趟怕是一年的减肥计划都得耽搁啦。

作为这次哈尔滨之行的终点,我之前一直以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一个大公园,到达以后才知道这是由哈尔滨市政府委托,哈尔滨文化旅游集团承办的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文化盛会,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只在冬天冰雪季,整个活动期从每年圣诞节至次年三月初,为期约80天。园区位于松花江北岸,哈黑公路以西,临近哈尔滨太阳岛旅游名胜景区,占地面积达80万平方米,是集冰雪动漫、冰雪演出、冰上杂技、冰雕展览等项目为一体,将科技、艺术和文化完美融合的大型冰雪乐园。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为最后做铺垫!冰雪大世界不是公园,每年只在限定的时间开放,我到达的时候还能看到园内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今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试营业,新年过后1月5日正式营业。

无奈之下只得回到驻地果戈里大街,果戈里大街是哈尔滨的一条街道名,建于1901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一条充满异域风情和历史气息的老街。经改造后,成为真正意义的哈尔滨俄罗斯风情一条街,街道两侧建筑多仿俄式风格,还有哈尔滨第二漂亮的教堂——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一座精致、庄严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这里也是哈尔滨的“酒吧一条街”,林林总总的酒吧为其夜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果戈里大街同时也是一条文化名街,道路两侧为现代马蹄石,每隔一段镶嵌一块刻有黑龙江历史文化名人名典,名歌名曲和名著的大理石石板,以展示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和底蕴。再然后这就是一条商业街了,说是市内最繁华的所在也不为过,哈尔滨秋林公司就是从这条大街发迹的。

我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记忆中关于雪的印象并不很多。儿时老房子的二楼阳台上冬天可以有薄薄一层用来佯装滑冰的冰霜,一楼的窗户外偶尔会堆有一个雪人。可是哪怕下雪,也是顽皮的雪,一忽儿就消失了,除了带来的冷,留下的欢愉并不多。多少个冬夜里听完气象预报就开始期待第二天起来外面白茫茫一片?大约是因为气候变暖,西湖边的断桥残雪在我印象里已经成为传说。就是这样一个我,对于雪,对于北方的寒冷,就有一种莫名的期待。而这种期待,终于在这又一个暖冬里梦境成真——哈尔滨之行圆满结束,在这个冬天,嬉游冰城,冻并快乐。

猜你喜欢

冰城哈尔滨冰雪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冰城“方舱”开建!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如何开一家蜜雪冰城店?
No.1 “血洗”B站的蜜雪冰城BGM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