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朱镕基吃过的饭
2015-09-03采访整理徐臻郑嫣然编辑徐臻
采访 / 整理 徐臻 郑嫣然 编辑 徐臻
我陪朱镕基吃过的饭
采访 / 整理 徐臻 郑嫣然 编辑 徐臻
李敦白
Sidney Rittenberg
美国人,1944年来到中国,在中共宣传系统任职,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他一待35年,从激情、沉默,到觉醒,还有16年牢狱岁月。他曾评价这段岁月,“爱得不够聪明,却爱得很深”。
我第一次跟朱镕基详谈,是在他要去上海当市长前。我的太太请他吃饭。我们有个朋友,当年参与了投资上海波特曼酒店,跟上海市展览馆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他们当时面临一个问题,酒店开了8年,原来的投资都没收回来,但合约就要到期了,他们要延长合同才能收回钱,但中方不肯。吃饭的时候,我跟朱镕基提起这件事,讲你们让美国的大公司一下吃这么大亏,以后谁还敢来投资。朱镕基说没问题,这些事可以商量,明天去上海就处理。后来多方进行了重新谈判,合约延期了四五年,大家都很满意。
后来我们到上海去,跟朱镕基吃了一顿饭,那时不仅是波特曼,还有好几家大酒店在上海建起来,都是五星级的。我就问,有这么多人住吗?朱镕基讲,你给我盖好了,我保证给你找人住。现在的情况不知道,大概两年前,旺季的时候在上海订高档酒店并不容易,这说明朱镕基看得很对。
1990年,担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和中国市长代表团一起访美。我陪美国宗教界头号人物葛培理会见他。葛培理之前见过李鹏。他提出中国应该给年轻人提供一套道德标准,比如基督教有十条戒律,不要杀人不要撒谎等,你们或者可以选毛泽东说过的十句话,或者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归纳十条标准。但总体而言,双方的那次见面有些不痛不痒。
见朱镕基的时候,葛培理送给了他一本南京印刷的中文版《圣经》。朱镕基很高兴,说自己家里就有一本英文《圣经》,经常看,他认为各国的优秀文化都应该知道。葛培理觉得挺高兴。
1999年,朱镕基担任国务院总理的第二年,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举行欢迎国宴。国宴开始前,他和朱镕基两人站在白宫门口,一个个迎接来宾,每个人都握手寒暄几句,大概有一个钟头。后来克林顿问朱镕基习不习惯美国人接待客人的方式,朱镕基挺赞同,这样每个人都能说几句话,但又开玩笑说,但我实话告诉你,我这么大年纪,站这么长时间跟这些人讲话累死了。
在中国非同寻常的经历,成为李敦白的宝贵财富。晚年,他与妻子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公司,名字就叫“李敦白有限公司”,专门为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他曾对媒体讲,就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做些实际的、对中国有益的事情”。
1980年以后,虽然李敦白一家大部分时间居住在美国,但他不时也在中美两国之间走动,早年结下的友谊,让他继续与中国的高层领导人保持着亲密的互动。
朱镕基访美前,记者对他的评价挺苛刻,但来了之后,很快态度就变了。美国记者其实不习惯中国的领导人这么讲话,而且朱镕基不念稿子,就说他自己的话,很诚恳。
朱镕基来美国的时候,中国的驻美大使是李肇星。我记得那时李肇星刚来美赴任,有次到西雅图,就来了我家,不带翻译,也不带秘书。他跟我的太太是同学,都是外语学院的。
李肇星有次公开讲,跟华盛顿比起来,他更喜欢西雅图,一个是西雅图没什么做官的,而华盛顿到处都是官,美国的官,各国的官,官僚成堆,另外西雅图经常下雨,他是山东农村人,农村人就是喜欢下雨,觉得舒服。他说话也没有外交辞令,还说有人讲我不能当大使,因为长得丑,那么只能请大家原谅了。
当时美国国会正在辩论要不要给中国最惠国待遇,反对派的主力就是我家乡的参议员,于是商量着看能不能把李肇星和他请到一起吃顿饭,结果没想到双方都同意了。
我们就在华盛顿一家小小的法国餐厅见面。参议员刚开始就讲,我要说清楚,就算我赞成这个议案也不能投赞成票。他代表的是南卡罗来纳州的纺织业,和中国有竞争,如果违背他们的意愿,下一届就不可能当选。李肇星说他了解,随后谈了其他国际贸易的事,就完全谈到了一起,没有一点问题,比如他们都同意应该向中国开放一些高工技艺产品,就这样交了朋友。李肇星就是有这种本事,跟意见不同的人也能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