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古典诗词编选的几点思考

2015-09-02龙永干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教版古典诗词

龙永干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选入教材,对于引导少年儿童继承传统、涵养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精神和审美情趣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如何编选,如何安排,无疑是一个极为复杂烦难的问题。

与以往人教版教材相比,现行2006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考虑。首先,该版教材适当增加了古典诗词的数量。现行六册教材共收录古典诗词63首,占到了整个教材课文量的20%。其次,该版教材扩大了选入诗歌的时代与作者的范围。不仅大量选入了唐宋时期作品,也选入了先秦、元明清时期的作品;不仅选入了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代表诗作,也选入了胡令能、高鼎等普通诗人的优秀篇章。同时,教材还丰富了所选古典诗词的题材内容、体裁样式。不仅选入了55首诗歌,也选入了8首词曲;不仅选入了写景抒情篇目,也选入了叙事悟理之作。还有,这些诗词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便于小学生感知与了解祖国灿烂辉煌、博大深厚的文化,更有益于他们健康情趣与人格的养成。即便如此,就整个人教版小学教材古典诗词的编选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因语文教材的独特性,它的编写往往是时代语境下人文设计的征象。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意蕴,更深涵着人格建构的意向。“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教材也是如此。传统蒙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多充斥道德教诲、伦理律令,被奉为蒙学经典的《弟子规》《神童诗》《三字经》等就多有违儿童活泼灵动、天真无邪、好奇思妙想的童心童性。但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材,应该是以儿童本位观为指导,以童心童性、知识能力、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为指向来进行编排。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诗词,自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古典诗词多受儒家思想影响,以“言志”“载道”为根本,以无邪敦厚为正宗;再加上像曹植、骆宾王等少年诗人的少而又少,从而绝大部分古典诗词都是士大夫气息浓厚,成人味道十足。不仅罕有为儿童所作之诗,即使写到儿童生活,也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且多以成人视角出之,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诗。这种状况无疑对编选工作带来了难度,也对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编者应尽量全面地了解传统诗词,深入思考、仔细甄别,尽量编选表现儿童生活、或易于被儿童接受而不失童趣的古典诗词。由此观之,整个人教版教材虽然选入了骆宾王童年所作的《咏鹅》,以及有表现儿童生活的《所见》《村居》《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牧童》《舟过安仁》《夜书所见》《清平乐·村居》等,但整体来看,稚气不足而沉闷有余,有些虽然朗朗上口、清新自然,但与天真浪漫、自然灵动的童心童性有着一定的隔膜。同时,所选诗歌时代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但还是过于集中在唐宋时段,且过于集中于李白、杜甫、苏轼等人诗作。编选者应尽量以开放的视域来面对传统诗词,不能以诗人在文学史上之地位为基本选入参照,而应以小学生接受水平与审美心理为主要标准。在选入著名诗人代表作品之时,应尽量选入能表现儿童生活贴近儿童心性的精美作品。在适当选入唐宋阶段的文人经典诗词外,也可考虑适当选入自然活泼的古时儿歌,汉乐府、南北朝民歌;在选入现实色彩较浓的诗歌之时,也应选入一些契合儿童充满想象与幻想的浪漫风格的诗歌。再有,因教材容量有限,还可考虑编选与教材相适应的课外诗歌选本。

中国古典诗词数量浩繁、内涵丰富、意蕴复杂、风格多样。在主题内涵、审美风格的考虑上,同样是一难于处理的问题。就现行人教版教材来看,描写自然景物题材的诗歌所占比重最大。有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作品,也有书写名山大川、乡风民俗的诗篇。这些诗作能让小学生领略大好河山之美,并进而激活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但整体来看,却过多停留在江南青山秀水、田园风光优美境界的表现,而对塞北关外、大漠草原粗犷雄浑场景少有表现。同时,就这些诗词的题材意蕴来看,赠别乡愁之作居多。但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同学朋友生活上的互相帮助、学习上的彼此砥砺,爱好上的同气相求,应当是其生活的主体。就赠别诗而言,无论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还是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虽情感真挚、内涵丰厚,但因多是成人离别劝慰之作,无疑是与儿童生活相对疏远的。此外,许多诗词作品旨在表现异乡漂泊、羁旅孤独之感,小学生虽有外出经历,但因时代生活、情感心理的隔膜,很难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形成真正的共鸣。与乡情、友情相比,亲情在少年儿童生活中更为重要。引导他们于日常细节处体会亲情、领略人伦之美,可能更为重要,也更利于他们接受。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现行教材中友情、乡情方面的诗词可以适当删减,而适当增加一些表现家人亲情的作品。同时,为了丰富所选诗歌题材内容,还可选入一两首表现爱国求知、追求真理类的诗作。还有,所选诗词风格上偏于秀美阴柔,清幽恬淡,可适度选择一些浅近却粗犷雄浑、深沉豪迈的作品。这样,既可丰富所选诗歌,也可扩大儿童审美视域。

当然,选入古典诗词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时代气息、具体存在的形态,也在于引导学生感知、了解与初步学习文学表现的方法与手段。而这就要求在具体编排上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来看,“赋”“比”“兴”,无疑是诗词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根本的表现手法。相较而言,“赋”较简明具体,“比”较为形象生动,而“兴”则幽隐深婉,后者的理解需要一定的阅读经验与相应的文化积累。古典诗词往往是三者兼用,但相较而言,却各有侧重。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安排上,应当是以“赋”“比”为主的当编排在低年级,而“兴寄”丰富的应适当编排在高年级。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按照这一规律处理的。如一年级安排了《咏鹅》《村居》《春晓》《悯农》等状物叙事、即事抒情的篇目。但有的编排却不甚合理。如二年级上册编入苏轼的《赠刘景文》,四年级上册编入苏轼的《题西林壁》,下册编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等。这些诗篇兴寄丰富,审美内涵与文化意蕴极为深厚,即使教师能做很好的引导,小学生也是难于领略的。同时,有些篇目在编排次序上还可进一步斟酌。如二年级上册苏轼的《赠刘景文》、四年级下册张志和的《渔歌子》等托物言志、题旨深隐的作品就应该后置,而四年级下册翁卷的《乡村四月》、五年级下册吕岩的《牧童》、杨万里的《舟过安仁》、六年级下册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直陈其事、直抒胸臆的作品就可以前移。再有,在具体编排上应该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或以诗歌所属时代为顺序,或以诗歌内容题旨为参照,进行有机科学的安排。但像六年级下册集中选入的十首古诗词,其编排体例就有些突兀,既没有与整个课文予以应有照应,也未遵循先前按题材主旨进行编次的惯例,令人感到很是遗憾。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于小学语文师资培养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4-588)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人教版古典诗词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怎样读古典诗词?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诗词之页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