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川:“六举措”“十保障”精准扶贫

2015-09-02

新西部 2015年8期
关键词:延川县红枣贫困人口

今年以来,陕西省延川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一目标,夯实责任,强化措施,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延川县基本情况

延川县辖7镇1个街道办,346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2014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34元。

延川县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贫困村10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0.9%。现有贫困户9877万户29143人,其中享受低保3768户8742人,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38%和30%;五保户883人,占贫困人口的3%;残疾人2560人,占贫困人口的8.7%。贫困人口中,18岁以下的占10.1%,18-60岁之间的占64.9%,60岁以上的占25%。

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一是生存环境恶劣致贫;二是自然灾害频繁致贫;三是文化素质低下致贫;四是因病致贫;五是因残致贫;六是因学致贫。

二、延川县精准扶贫“六大”措施及主要成效

(一)产业扶贫。按照“台塬苹果,沿黄红枣,川道大棚,沟道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实施“12125”工程,即移民搬迁贫困户每户1人就业,贫困户人均2亩基本农田,发展棚栽的贫困户每户1个大棚,发展苹果的贫困户人均2亩苹果,发展红枣的贫困户人均5亩红枣。县上实行差异补助政策,对精细化管理红枣、苹果的贫困户按每亩100元补助,非贫困户按每亩50元补助;对新建大棚的,贫困户按每棚2万元补助,非贫困户按每棚1万元补助。目前,扶持38个村贫困户1330户5980人栽植管理红枣22万亩;扶持54个行政村1430户4850贫困人口栽植和管理苹果9700亩;扶持川道35个村贫困户140户476人发展大棚150座;扶持1200户4104人养牛700头、养羊2400只、猪600头、养鸡30000只。

(二)搬迁扶贫。结合城镇体系建设,三年内将3340户11620人贫困人口搬迁到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推进“一体六配套”建设,给搬迁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实施劳务输出,在工业园区吸纳就业,有条件的发展主导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定住。目前,已搬迁贫困户1304户4500人,已扶持移民搬迁贫困户发展大棚152座,劳务输出1350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80人,开办门市及摊点65户245人。

(三)旅游扶贫。依托文安驿文化产业园区和乾坤湾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三年扶持发展农家乐225户,吸纳2000个贫困人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扶持发展农家乐90户,吸纳就业800人,根据贫困户发展农家乐规模,每户将按照5-10万元标准进行扶持,促进旅游扶贫取得实效。

(四)整村扶贫。对50个具备发展条件和潜力的贫困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整村推进。目前,启动实施整村推进12村,行业部门资金与扶贫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完成村内硬化道路2401米、排水沟长500米、引水管线3650米、农网改造1.2公里、过水便桥1座、排水管涵1处;新建党员活动室平房14间、活动广场3200平方米,文化室3间、安装太阳能路灯37盏。

(五)能力扶贫。三年计划对3200个扶贫移民搬迁劳动力、2200名进城务工人员、2500名“两后生”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务输出,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特色产业增收项目。目前,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培训农民6期1100人,举办了“国家蜂产业养殖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蜂农100人,实施了天津市畜牧局科技帮扶项目,举办养殖技术培训1期,培训养殖农户130人,举办红枣技术骨干培训1期,培训枣农8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本领,促进了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

(六)兜底扶贫。将5182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县民政局社会保障范畴,由县民政局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按照2015 年3100元、2016年3500元、2017年4000元的兜底脱贫线,全部实施兜底扶贫。

三、延川县精准扶贫“十项”保障措施

(一)调整充实机构。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组织部,与包扶办充分整合,由组织部牵头负责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和包扶低收入村工作。

(二)制定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全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延川县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延川县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工作实施意见》《延川县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延川县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补偿办法》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三)驻村联户包扶。在原有211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扶延伸,使驻村联户覆盖了252个行政村,占到全县行政村的72.8%。抽调省市县乡四级2613名领导干部包扶全县9877户贫困户,实现包扶全覆盖。落实了省市领导包9户,县级领导包6户,科级领导包3户,一般干部包3户,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党员、致富能手各包3户,每一户贫困户有一名包扶责任人,实现领导干部对全县贫困户包扶全覆盖,一包三年不变。

(四)选派“第一书记”。为全面推动精准扶贫,加快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中共延川县委从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163名干部到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选派任职期限为三年,从2015年至2017年。

(五)加大财政投入。按每个贫困人口每年1000元的扶持标准,县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三年列支9000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脱贫致富产业。

(六)设立担保基金。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基金,帮助贫困户办理3-5万元小额贷款,财政全部贴息,帮助发展致富产业。

(七)兜底救助保障。对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在各项政策性收入之外,不足部分由民政部门补足当年脱贫标准差额,实施兜底脱贫。

(八)组建督查队伍。由包扶考核办、两办督查室抽调干部组建精准扶贫日常工作督查小组,对精准扶贫、干部包扶及第一书记工作情况进行了日常督查,并对进展情况适时通报,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九)强化纪检监察。县纪委制定《精准扶贫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对精准扶贫工作人员、贫困户识别确认、驻村联户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纪问题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领导责任。

(十)严格工作考核。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围绕“勤、责、绩、廉”四个方面,对乡镇、包扶单位、行业部门、包扶干部、“第一书记”进行考核,对不能完成脱贫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猜你喜欢

延川县红枣贫困人口
一颗大红枣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隐形贫困人口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困境及对策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分红枣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延川红枣营销对策探析